APP下载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三趣”

2017-03-08广东紫金县城第六小学温升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大榕树读书课文

广东紫金县城第六小学 温升平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让学生学会读,会读才会说,会读才会写。大凡不会读书的

人,都写不好文章。为了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我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道“三趣”教学法,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一、课前“导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篇课文入课前,都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前导趣。用诗歌、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猜谜语等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

如教学《荔枝》一课时,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中的小故事引入,意在告诉学生荔枝的玲珑可爱和味道鲜美,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又如教《景阳冈》时,便采用设悬念之法:你们听说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吗?想知道武松是怎样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吗?学生的好奇心提起来了,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再如教学古诗《石灰吟》,用谜语引趣也颇有效果的:坐在青山数千年,十磨九难到人间。将它身体化烂了,一朵白云上青天。同学们要想知道谜底,请看古诗《石灰吟》。

如此种种“导趣”之法,能让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阅读全文,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激趣”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课堂教学时间一长,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就会渐渐淡化。此时,如果不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的变化。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活课堂气氛,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放课件、观图片、听音乐等;再如多种形式的朗读:老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只有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课中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回落,我便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这两个问题。先自由读,再小组读,然后个人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后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当学生说出“真是一株大树”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两个句子写得好时,教师把课件“大榕树实景图”配于音乐放出来,并声情并茂地范读一遍,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会回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中“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下去,并能在阅读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后“续趣”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也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现今,小学生普遍存在怕读厌写的现象。连课本里的文章也不喜欢读,更不用说读课外书了。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内阅读的兴趣延续到课外去,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是这样为学生“续趣”的,如教学“草船借箭”后,见学生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很强烈,便即时向他们推荐《三国演义》,并先介绍一两个诸葛亮神机妙算取得胜利的小故事,吊足学生的胃口。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促使他们主动去读,去获取知识。又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便问道:“你们想知道更多这样精彩的童话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就请看‘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集》吧,里面有可爱的《白雪公主》,有愚昧无知的《皇帝的新装》……学生的读书欲望调动起来了,读书的兴趣也就自然提起来了。

课后“增趣”主要是为了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也不容忽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能走出为教材而教,为课文而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变怕读、厌读为爱读、乐读。并能从读中获取知识,从读中悟出道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大榕树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亲爱的大榕树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老家的大榕树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校园里的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