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护理学基础导课方式的应用探讨

2017-03-08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护理学少数民族基础

郭 钰

(伊宁卫校,新疆 伊宁 835000)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护理学基础导课方式的应用探讨

郭 钰

(伊宁卫校,新疆 伊宁 835000)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导课方式的应用,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护理学基础;导课方式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开端,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链接新旧知识[1]。护理学基础旨在为学生传授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连接基础护理课与临床护理课的桥梁[2],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对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卫校招收的学生以少数民族初中毕业生为主,民族构成复杂,大多存有汉语基础薄弱、汉语听说水平较低及学习积极性较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学基础教学难度。结合本门课程教学情况,笔者所在团队精心设计了每次课的导入方式,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

1 现状分析

1.1 生源现状分析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我校位于北疆伊犁河谷,招收的学生以河谷地区八县两市初中毕业生为主,民族构成复杂,包括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以汉语言为主,因此回族学生汉语言基础较其他民族学生好,不需要读预科,大多编入汉族班学习。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学生入校后需要进行一年的汉语言预科学习,并通过MHK考试后方可升级继续学习。但是由于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加之医学教学使用的不是简单的生活用语,而是较专业的医学用语,且各专业教师教学用语存在差异,所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即使完成预科学习也不能完全跟上专业教师的教学步伐,出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得头头是道而学生一脸茫然的情况,更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以护理学基础为例,2014—2016年少数民族班级期末考试平均及格率约为30%,这种不佳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就业。

1.2 学生学习现状

护理学基础属于基础专业课,旨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上技能操作课,不喜欢上理论课,这与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一致[3]。少数民族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汉语言培训,就开始紧张、陌生的全汉语医学理论学习,对深奥、晦涩的医学知识领悟较困难。袁碧等对新疆少数民族、汉族学生临床护理课程成绩进行分析,发现民族班及格率和平均成绩低于汉族班(P<0.01)[4]。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果极为重要。

2 不同导课方式的应用

2.1 提问法

提问法是最常用的导课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重在检验学生对旧知识的学习效果。应用提问法导课,教师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本着以引导为主的原则,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夸赞的语言、认可的目光或亲切的肢体接触。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无论学生能否回答正确,教师均应抓住这一机会及时进行讲解。例如,在常用卧位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大家平时睡觉的时候喜欢什么姿势?有的学生说平躺,有的说侧躺,此时教师可纠正学生的用语,告知他们平躺就是仰卧位,仰卧位还分为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屈膝仰卧位3种;侧躺即侧卧位,侧卧位又可以分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在临床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卧位,不同卧位有什么目的?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不同的病人或者疾病。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卧位又适用于哪些病人呢?在临床上除了仰卧位和侧卧位,你还见过什么体位?然后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体位,教师接着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大家对于体位的认识很充分,那么病人能够自行摆放这些体位吗?有哪些体位是需要护士帮助摆放的呢?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要环环相扣,一步步靠近所要讲解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边提问边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对于少数民族班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配合板书或图片,最好能够现场请一位学生来摆放体位,使学生加深印象。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死板,单纯的理论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并持久保持注意力的。

2.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情境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5]。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2.1 角色扮演 少数民族学生好动,热情,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根据案例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或者互换角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护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多角度地体验[6]。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水平限制,所体验的情境最好是由教师根据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由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扮演,可以允许其使用一些民族语言进行表演,以不影响整体效果为原则。情景模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医院护理工作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情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5],也可以让教师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2.2.2 案例导入 目前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醒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7]。教师所选的案例应贴近教学和临床实际,最好由教师口述并加以讲解,切忌生硬地诵读案例。例如,在肌肉注射法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以案例导课:一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和技能水平较低,给一位3岁幼儿进行肌肉注射时损伤其坐骨神经,导致3岁幼儿一侧肢体神经损害以至瘫痪。以此引发学生强烈的惋惜情感,教师讲解肌肉注射的部位及定位方法,培养学生爱伤意识等职业责任感,提高专注力。再如,在讲解排尿的护理时,选取一个尿潴留的案例,先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临床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该如何提供护理帮助,再充分讨论,将讨论结果汇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由具体案例延伸到理论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要遵循典型性、真实性、分析性3个原则,通过案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主动思考能力[1]。

2.2.3 影视剧剧情演示法 该法依托多媒体技术,采用播放影音资料的形式展现部分或者全部教学内容,相较单纯以文字、图片为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更具有直观性和兼容性。如果教师能适时采取影视教学法,播放精心筛选和剪辑的影视资料,必能突破平面教学的限制,提高教学效果。视频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符合教学目标,时长在3~5分钟为宜,情节连贯。例如《医者仁心》《医龙》《妇产科医生》等影视作品均涉及医院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护理礼仪、运送病人法、静脉输液技术等章节知识,教师需要对作品加以剪辑,制成教学视频,课堂导入给学生。“90后”“00后”学生受互联网影响较大,影视作品带给他们的震撼力是常规说教无法企及的,少数民族学生亦是如此。随着文化的交融,很多影视作品被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从而被少数民族学生熟知。因此,采用影视作品中大家熟悉的情节,不仅能引发学生共鸣,更重要的是能把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示出来。

一个好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短短的3~5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导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音乐激情法、实验导入法、名言导入法等,其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其处于精神振奋状态,集中注意力,为顺利接收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学氛围、对象、目标不同而不同,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生,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章节采用合适的导课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帮助。

[1]李莉萍,周红,龚爱萍.导入法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165-166.

[2]姜安丽,石琴,李树贞,等.《护理学基础》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7):48-51.

[3]袁碧,张盼盼,魏林娜.新疆民汉学生临床护理课程成绩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5):19-20.

[4]袁碧,王晶,魏林娜.我校民族班学生临床护理课程的成绩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9(12):548-550.

[5]钟菲.情景模拟与案例结合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25):3542-3543.

[6]梁珍红.病案导入——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6):73-74.

[7]王红梅,戴肖松,叶玲.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5-17.

G421

B

1671-1246(2017)21-0093-03

注: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6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YLJYKT2016-284)

猜你喜欢

护理学少数民族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