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03-08李雪松
李雪松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大咯血指的是喉咙以及呼吸道的出血从口排出,能够导致急性失血,并降低气体的交换功能,致使出现继发性的循环功能障碍[1]。该疾病难以控制,通常内科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疗效,而外科手术的难度大、创伤大,因此更加有效、安全的干预方式一直是临床讨论和研究的重点[2]。本次研究对13例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大咯血患者共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在22~81岁,平均年龄(56.6±4.9)岁。13例患者中,6例支气管扩张症引发咯血,4例肺结核咯血,2例肺癌咯血,1例咯血待查。
1.2 方法
经股动脉使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于胸主动脉气管分叉处使用Cobra或C3导管寻找支气管动脉,通过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血供情况,根据血管的粗细以及分支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超选。若患者存在脊髓动脉共干,则行超选。针对不需超选的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其支气管动脉进行远端栓塞,之后行主干栓塞。针对需要进行超选操作的患者,使用PVA颗粒(直径为300 μm~700 μm)对其支气管动脉进行远端栓塞,之后使用明胶海绵条栓塞主干。对患侧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对侧的支气管动脉进行常规造影,掌握是否有多支血管参与到了病变供血当中,一旦发现可疑的供血动脉,应给予彻底栓塞。如有必要,可进行膈动脉、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完毕后拔管,对穿刺点进行15分钟按压后加压包扎。术后患者平卧,对其患肢给予6小时~12小时制动,并予以3天抗生素治疗。
2 结 果
13例患者中,9例即刻止血,3例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1例二次栓塞即止血。10例患者1次栓塞,2例2次栓塞,1例在栓塞后复发,再次栓塞。经统计,栓塞成功率为69.23%,栓塞有效率为92.31%。
血管造影表现:13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血管造影提示病变区的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且分支呈现出丛状、网状的紊乱分布,4例血管造影显示动静脉瘘,另外1例血管造影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以造影剂外溢为直接征象。
治疗后并发症情况: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胸痛、胸闷症状,不需处置可自行缓解。有1例患者下肢出现轻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给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帮助改善微循环,同时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减轻水肿,经过一周治疗症状消失,且下肢功能恢复正常。
3 讨 论
针对大咯血患者,内科的保守治疗无法获得明显疗效,还可能导致患者窒息死亡;而手术切除能够根治患者的病变处,但晚期肺癌患者、无法耐受开胸手术患者、出血灶广泛患者当中使用受限[3]。在本次研究中,对13例大咯血患者采用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示10例患者1次栓塞,2例2次栓塞,1例在栓塞后复发,再次栓塞。
在栓塞开始前,首先通过血管造影掌握病变处的供血动脉,确保准确定位靶血管,避免遗漏,提高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在栓塞中使用的栓塞剂包括了明胶海绵、PVA、弹簧钢圈、药物微囊、IBCA等。目前明胶海绵是国内使用的主要栓塞剂,但属于短期栓塞剂,容易吸收;PVA颗粒是国外主要使用的栓塞剂,具有注射方便、不易吸收等优势[4]。但PVA在栓塞中应避开肋间动脉、脊髓动脉等共干血管,从而实现超选,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有研究报道称,肋间疼痛、脊髓损伤、发热、吞咽疼痛、胸闷、胸骨后烧灼感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会出现的并发症。近几年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介入技术的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本次研究中只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了胸闷、胸痛等症状,且均自行消失。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下肢运动障碍,在经对症处理后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在大咯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治疗安全性高,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余 平,艾永林,张祥文,等.海藻酸钠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材料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有效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7(47):7693-7697.
[2]王国安,吴宏成,吴仕波,等.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205例疗效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01):85-88.
[3]张万壮,李俊芹,李秀芝,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大咯血复发的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17):108-108.
[4]王武杰,李玉亮,王永正,等.无水乙醇在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4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