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学校策略研究
2017-03-08黄小元付艳芳
文︳黄小元 付艳芳
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学校策略研究
文︳黄小元 付艳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条件更好的城市上学。由于和城市孩子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在融入城市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出现适应不良现象。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重视良好学习态度的重塑
据区域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家长工作环境、家庭居住所处的社区等因素的影响,近24%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投入状态偏低。因此,重塑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态度,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增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是改善其学习适应性的重要任务。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是建立良好学习态度的前提。美国前教育部长泰洛尔·贝尔曾说:“关于教育,有三件事要牢记——一是动机,二是动机,三还是动机。”我们以学生的学业心理需求为动力,让寻找和战胜挑战的欲望成为课堂学习内在动机的核心。一是通过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允许学生对学习活动内容和环节做出选择,鼓励学生设定个人长期和短期目标,来界定、管理、实现自我目标,形成自我决定感和自主感。二是通过“最佳助教”“成功学习契约”等教学活动,营造环境,让学生付出努力并获取学习胜任力成为可能。三是寻找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方法,将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运用发散问题和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其次,摒弃空洞的说教,按计划分散进行专题训练,重塑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比如,用“学习中的苦与乐”“门门功课我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学习适应性主题训练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使主题辅导课更加行之有效,辅导教师利用案例评析、小故事、心理测评、小品表演和游戏热身等新颖的导入形式,注重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浓厚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接受学习适应性专题辅导。
二、重视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调查发现,约有30%的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方法与学习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需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流动人口子女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可以通过主题训练来强化。用“上课听讲有学问”“课堂也有红绿灯”来传授听课方法;用“课前预习有学问”“科学复习讲究多”“学习之后要多想”“好记性并不神秘”“高效记忆有秘诀”“迎考紧张心平静”等课题来训练和改善学生的预习、复习、反思、记忆和应考等一般学习技术。通过活动辅导课指导流动人口子女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有效、适当的学习方法。
其二可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如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课程或学习方法专题讲座,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习,以及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积极宣传推广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针对每个流动人口子女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促使其迅速改进。最后,把教师传授学习方法与流动人口子女实际应用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学习行为训练,举一反三,以促使流动人口子女熟练运用学习方法与技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国内外教育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关心是流动人口子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力条件。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预习、听课、作业、阅读等方面的习惯并加以强化训练,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让他们成长更顺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组建学习小组,让城乡孩子相互取长补短,让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环境更加和谐。
学校的关爱是流动人口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必要保障。一是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上好心理辅导课,定期做好心理问卷调查,和班主任一起对个案进行专门追踪和定期的心理辅导。二是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其家庭教育的能力;坚持每月一次的入户家访,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邀请家长定期参加“家长开放日”和“家长百家讲坛”活动,进一步增强家校联系。三是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以活动为载体培养会学习的孩子。学校利用班队会定期开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宣传评比,让流动人口子女在系列主题活动中认识自我;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为有特长的流动人口子女组建美术、音乐、体育、科技课外活动小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四是分化目标,分段培养学习习惯,学校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不良学习习惯,按低年段以“一般性学习习惯养成”、高年段“以发展性习惯培养”为主,分学段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才能从整体上较好地解决流动人口学习适应不良问题。
改善家庭环境,提高流动人口家庭教养能力。学校在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同时,要承担起教化流动人口家庭的责任,要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流动儿童家长在学习中不断调整认识、学会科学的养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发放《家长读物》,介绍家庭辅导的观念和技术;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介绍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电话、QQ、微信、面谈等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家教咨询;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创造机会让流动人口与孩子多亲近、多交流合作等。
改善学校环境,创设安全友好的校园氛围。接收流动人口子女随班就读的城市公办学校,要树立“每一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人本意识,从认识上、言行上尊重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以开放的心态,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建立安全友好的和谐校园氛围,让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感受到温暖和快乐。积极在城市孩子与外来孩子之间架起桥梁,缩短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充分挖掘流动人口子女的潜能和特长,多维度评价孩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找到自信。
改善社会环境,营造平等互动的生活空间。除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建立的各项改善、支持性政策外,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市民与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接触的机会,增强相互了解,逐步消除市民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消极印象,营造尊重平等的生活空间,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创造有利于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例如,可以利用“家长讲坛”等平台请技有所长的流动人口家长开坛讲课,让城市孩子及家长重新认识他们,同时也能让他们的孩子在同学间获得荣耀感,从而树立孩子在学校学习中的自信,让教育充满阳光。
【本文系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6CXL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湘南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