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救治大量思诺思和安坦中毒1例报告
2017-03-08孙涛王刚孙勇
孙涛,王刚,孙勇
成功救治大量思诺思和安坦中毒1例报告
孙涛,王刚,孙勇
思诺思和安坦均为CNS用药,大量服用两种药物所致中毒临床未有报道,现将本院成功救治1例两药重度中毒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 男,64岁,因“口服思诺思(10 mg)100~120片,安坦(2 mg)200~300片后18 h”于2015年11月29日入本院急诊。患者呈昏迷状,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既往有帕金森病、焦虑症、睡眠障碍病史,长期口服思诺思和安坦。查体:体温38.2℃(腋下),血压116 mmHg/79 mmHg (1 mmHg=0.133 kPa),呼吸25次/min,指脉氧94%(面罩吸氧,6 L/min),昏迷状(GCS评分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急诊查血常规:WBC 12.4×109/L,中性粒细胞89.6%;生化:总胆红素34.11 μmol/L,直接胆红素11.47 μmol/L,游离胆红素 22.64 μmol/L,肌酸激酶60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2 U/L;血气分析:pH 7.38,PO279 mmHg,PCO241.9 mmHg。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头颅CT未见明确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上叶及两肺下叶炎症、两侧胸腔积液。诊断为:思诺思、安坦中毒(重度);肺部感染;肝功能受损;帕金森病;焦虑症;睡眠障碍。急诊予以林格氏液补液、呋塞米利尿、奥美拉唑护胃、纳洛酮促醒等治疗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灌流串联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经补液、促醒、控制感染、保肝等积极对症治疗4 d后,患者神志转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2 讨论 思诺思(通用名:酒石酸唑吡坦片)是咪唑吡啶类镇静催眠药,具有镇静、抗焦虑等作用,分子量764.86,口服0.5~3 h血浆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2%,易透过血-脑屏障。本药经肝脏代谢,平均血浆清除半衰期约2.4 h,推荐剂量为65岁以下患者每日10 mg,65岁以上或肝功能不全患者每日5 mg。过量服用主要为CNS抑制,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状态,同时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过量药物无法通过血液透析清除。安坦(通用名:盐酸苯海索片)为中枢抗胆碱药物,主要治疗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分子量337.93,口服1 h起效,可透过血-脑屏障。极量为20 mg/d,超剂量使用可见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排尿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循环衰竭[1]。
本例患者昏迷可能与思诺思透过血-脑屏障抑制CNS有关。患者有缺氧表现,同时合并肺部感染,可能与大量服用思诺思引起呼吸抑制有关,同时不排除呕吐后引起误吸可能。患者瞳孔散大及心动过速可能与安坦的抗胆碱作用有关。患者出现肝功能受损和酶谱增高可能由两药代谢引起的器官损伤所致。
药物中毒常用治疗措施有催吐、洗胃、导泄、利尿、补液、特效解毒药、血液净化等。此患者为昏迷状态,同时结合药物中毒时间和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催吐、洗胃、导泄均为禁忌或相对禁忌,且两药均无特效解毒药,故选用血液净化方式快速清除体内残留药物。临床常用血液净化方式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主要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水溶性、蛋白结合率低的小分子物质;血液滤过主要通过对流的方式清除中/大分子物质;血液灌流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清除脂溶性高、易与蛋白质结合的大分子物质;血浆置换是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主要清除体内毒素、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CRRT是联合运用多种技术的血液净化方式,常用于心衰、肾衰、药物及毒物中毒等的救治。综合两种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本例采取了血液灌流串联CRRT血液净化方式,利用吸附、弥散、对流等原理清除体内残留药物,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对症治疗[2-4]。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M]. 2015年版.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1002~1003,1191~1192.
[2]王利霞, 朱文春, 李静.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奋乃静、安坦中毒1例[J]. 辽宁医学杂志, 2007, 21: 288.
[3]李文歌. 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选择和临床应用[J]. 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 217.
[4]安晓霞, 刘宝琴, 柳春艳. 应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治疗重症药物中毒15例临床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95.
210002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急诊科
孙勇
R595.4
D
1004-1648(2017)02-0115-01
2016-07-13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