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引入后的农村信贷风险控制

2017-03-08蒋团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信任

蒋团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财会金融系,安徽 合肥 230011)

社会资本引入后的农村信贷风险控制

蒋团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财会金融系,安徽 合肥 230011)

当前市场信息难以做到公开与透明,市场上相关主体的主观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市场主体在决策时候缺乏客观真实的依据,致使其决策失误,加剧了信贷风险。除此之外,很多人为了谋取私利,在竞争的过程中采用过激手段,欺诈、不诚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总而言之,信贷风险是真实存在的,无法完全消除。本文就社会资本引入后的农村信贷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关的风险控制对策,希望可以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农村信贷风险;风险控制;社会资本

我国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需依赖金融行业的支持。但目前,金融行业针对农业发展及农村建设方面所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提供的金融服务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现状与高风险信贷状况脱不了干系。金融机构为了减轻其所面对的信贷风险,往往提高抵押标准,设计较高的贷款利率,严格审查贷款条件,放贷的额度比较小。而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依赖大量的资金,相关的经济制度导致其难以向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信贷信息,很多贷款申请者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物品。针对此,金融机构要采用非常规的控制手段。我国农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往往重视关系与面子,其社会资本也应该纳入担保品的范畴,从而使得相关的金融政策更具灵活性,从而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信贷难的问题。本次课题研究工作也是将此作为切入点的。

一、农村信贷风险的形成

农村信贷风险指的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所面对的损失程度,其主要的形式为农村借贷人难以按照借贷约定履行本金归还和支付利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我国农村内部,另一方面来源于系统外部,具体包括如下部分:

(一)制度与环境引发农村信贷风险

经济环境与法制环境是影响农村信贷风险状况的重要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独有的土地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形成信贷风险高行的制度因素。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之下,农村集体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更不能够承担担保功能。这意味着我国大量的农村土地不能够进行资产变现,从而加重了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致使农村信贷风险居高不下。

(二)农业弱质产业的特点引发农村信贷风险

从自然属性方面来看,农业生产多以有生命力的机体为对象,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农产品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保质期短,价值具有时效性,因而难以成为抵押品。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易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因而最终的生产结果也带有很多不确定型。加之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农村生产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最终的经济价值幅度大。从整体上看,农民文化层次大多不高,其学习能力有限。而相关的农业技术更新较慢,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佳,市场竞争力不强。由此可见,农业发展的本身就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这些都会导致农村地区信贷风险不断攀升。

(三)农民行为特征引发农村信贷风险

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关系网多是建立在血缘与地缘的基础上,其内部成员信任度非常高,其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很强。随着社交渠道的增加,其内部成员间的信任度开始降低,其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变弱。目前,社会流动性和互动性不断加强,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这种地域上的转移,使得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淡薄,信任度降低。在陌生的环境下,其以往的血缘与地缘基础不再,新的信任网络难以快速建立,在信任网络建立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信任风险也非常大。这种后期建立的信任网络与传统农村地区的信任网络在信任度上是无法比拟的。

(四)农村区域特征引发农村信贷风险

目前,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仍偏重于传统模式,以自我性的复制与循环为主要方法,与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格格不入。这一点是不利于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差序格局下,其圈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大,信贷风险也进一步加剧。农村的基础设施难以完全到位,信息化程度不高。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时所承担的成本比较高,因而很多金融机构都放弃农村市场。农村地区独有的分散特点不仅加剧了农户之间的交流成本,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双方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引入社会资本的农村信贷风险控制

(一)常规的风险控制方法并不完全适合农村信贷

从世界范围来看,常规的减少信贷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从利率方面入手,高风险的信贷业务实行高利率标准;二是增加抵押品或担保品的价值;三是限制贷款额度,以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还款能力来确定放贷额度;四是增加与细化贷款申请条件;五是加强事后监督工作;六是增加立法约束。

上述相关控制方法在普通信贷业务中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但难以使用到农村金融业务中,相关的原因包括:一是农业具有公益属性,农民在社会中属于低收入群体,其难以承受高昂的利率,从利率方面入手来减少信贷风险是不科学的。二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信贷业务成本较高,超低利率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二是我国农村独有的土地政策致使土地资源无法成为担保品。三是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从额度方面进行控制与促进农业发展的主旨相违背。四是就目前信贷业务设置的条件,多数农户难以满足,无法进行贷款申请。总而言之,常规性的控制手段在农村信贷业务中并不适用,必须引入非常规的风险控制模式,即社会资本治理。

(二)引入社会资本对农村信贷进行风险控制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社会资本的概念达成一致意见。学者Putnam等人认为社会资本的本质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网络、信任与规范等多个方面,其有利于人们就共同利益目标而相互协作。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就是一种网络,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通过如下层面进行:一是在社会资本之下人们奉行传统的互惠原则,彼此间信任度高,能够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二是在不良困境之下,网络内的相关成员能够共同抵御风险和分散风险;三是这种网络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降低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四是促进集体决策,减少个体成员可能出现的过失。总的来说,社会资本能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更明显,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

农村社会资本对农业的发展与农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首先,这种社会网络能够成为农民参与各项事务的平台,有利于农民与政府机关、社会组织间的快速沟通,便于信息的传播。该网络的存在能够缓和基层多种矛盾,加强村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农户之间的合作,便于农村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是社会成员相互协作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前提。信任能够催生经济价值,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风险。信任不仅仅能够维系整个市场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稳定发展。学者福山曾说过,信任具有润滑剂的功效,能够使得某一组织的运作更为高效。除此之外,信任还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能够作为人们紧密联系的纽带。

最后,人类社会的传统理念、文化习俗、伦理常纲等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当前社会中,这种规范作用渗透到相关法律与制度中,深深植入人们的脑海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表现为人们的观念与道德水准,具有很强的实质性作用。好的规范能够使得相关的法律制度运行流畅,促进社会成员间的融洽相处,提升协作效率,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社会资本控制农村信贷风险的作用机理如下:

1.社会资本能够改善整个社会风气,使得各项政策推行起来更为顺畅,减少其可能面对的阻力。社会资本将多种社会制度融合在一起,例如以八荣八耻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民思想认知水平,改善整个农村地区的信任状况。

2.社会资本能够规范和引导农民的行为。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不强,很多农民的生活圈子狭小且单一,借助地缘优势,其对周边农户非常熟悉,社会资本相对深厚。农民之间的这种信任是整个农村社区安定的重要保障。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讲,他的日常行为和名声都是他能否顺利获得资源,得以发展的关键。所以,很多农户特别重视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名声,非常维护自身的信誉。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农民轻不言债,其一直恪守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格律。这是我国农村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非常有利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茅于轼老先生的信用调查情况,其选择了山西作为研究辖区,针对该区域内农民的信用情况进行广泛调研,最终得出农民是最讲信用的群体这一结论。社会约束力虽然与法律约束不同,但能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出发,约束效果更佳。

3.社会资本能够减少农业发展中来自产业方面的风险。当前,我国农业主要停留在传统模式之下,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非常强。在多变的自然条件下,只有以合作的姿态才能够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产品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依赖高效的组织模式,农民才有可能摆脱不利的市场竞争地位。除了农业内部的风险,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工业其他产业的冲击。在面对大型商业集团时,农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获得公平的对话权。分散性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全国大市场间的供需矛盾也加重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农民必提升其组织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个体农户难以把握市场变化,组织化有利于市场信息的传播,便于农户及时调整生产活动,能够改善农业交易风险,降低农业发展面对的产业风险。

截止到目前为止,社会资本在小额信贷业务中得以运用,卓有成效。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非正式的信贷形式比正式的信贷形成更为常见。非正式的信贷以社会资本为基础,并以此控制信贷风险。小额信贷业务使用五户联保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亲情与友情来做担保的,这种方式也被通俗地称为“违约连坐”。

三、结语

运用社会资本来降低农村信贷风险的做法已经被国内外所认可。各地区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社会资本毕竟缺乏法律约束力,并不是绝对有效。所以,在改善农村信贷业务风险高的过程中,还要将重点落实在法规与制度上。合理地运用社会资本,并配合有效地制度能够有效地规避信贷风险,提升信任度。总之,造成农村地区信贷风险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因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土地改革、农业产业改革等多方面入手,不能单纯地依赖于社会资本。

[1]刘成玉,黎贤强,王焕印.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信贷风险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2]徐翔.社会资本与信贷困境——基于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调查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张维.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0.

以金融服务外包为载体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6XM05);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期货理论与实务》技能型课程开发(2016JK03)

蒋团(1970-),男,安徽五河人,金融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信任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