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及建设思路
2017-03-08刘梦晨
刘梦晨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新时期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及建设思路
刘梦晨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构成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文化软实力逐步成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文化软实力也与硬实力一道,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在实现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努力做到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高文化软实力水平。本文在阐释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之于实现民族崛起、国家富强的意义,并对如何更好地建设文化软实力进行了一定思考。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命题,从全局高度确定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核心地位,肯定了文化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多次重要会议和外交场合中反复强调要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这标志着新形势下我们党在面对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和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时,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的认识得到升华。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对的概念,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美国将会由于过度重视军事能力的强大而导致经济负担沉重,最终走向衰败。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不认同这种观点,并首创“软实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美国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硬实力”,如科技、经济、军事实力等,也包括“软实力”,如文化、制度、价值观、掌握话语权的能力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科技水平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正是我国科技水平提高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周边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我国军事实力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及亚太地区和平的重要军事力量。综合看来,我国的国家硬实力已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反观软实力,仍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民素质参差不齐,中国的国际形象因为“中国威胁论”等负面报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自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融合程度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虽然文化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来说仍然不为我们直观观察到,但其在综合国力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正逐渐被大家所研究和熟知。
二、中美两国关于软实力认识的区别
中美两国关于软实力的认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现实的差异而有着显著区别。首先,中国创造性地在“软实力”前冠以“文化”二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中央之所以在“软实力”前面加上“文化”二字,是因为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居于灵魂和经纬的地位,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其次,对于软实力的职责、功能认识不同。美国更多强调软实力的对外输出功能,旨在向世界传播美国的文化产品、价值观念等。而中国认为软实力不仅有对外的职责、功能,同时也有对内的。软实力不是对外进行文化输出的手段,而是维护社会稳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工具。再次,对于软实力强弱的评价标准不同。与硬实力不同,软实力主要集中于精神、情感层面,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计量。在约瑟夫·奈看来,美国强大的软实力源于拥有众多非政府组织,中国软实力薄弱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但是历史事实证明,以非政府组织力量强弱来评判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是行不通的。如叙利亚问题,正是起因于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支持反政府力量。而事实表明,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更能增进人民福祉。如依靠政府组织渡过汶川地震的艰难时刻,依靠政府组织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以及海外发生动乱或严重自然灾害时只有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撤回本国国民,这些都是依靠非政府组织力量难以实现的。最后,价值观不同。对于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不能不加分析的排斥或全盘接受,我们批判普世价值,是由于一些人照搬西方的价值观,歪曲了普世价值的含义,否定我们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长期浴血奋战、艰苦斗争得来的宝贵财富,不可偏废。
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的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下个阶段工作的主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挑战,2015年第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第三季度降至6.9%,这引起来国内外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大讨论。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不减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形势下,我国对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完善经济制度。这一系列措施成为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再加之世界经济正处于经历金融动荡后的复苏期。因此,经济形势的下行压力在短期内仍会存在。
然而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改革的机遇期,产业调整使一些行业遭遇了寒冬,但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保持15%左右,其中包括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进步空间大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也随着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改革与创新已然成为文化软实力提高的源泉。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逐渐苏醒,例如影视行业自2003年的产业化改革以来迎来了大发展,当前,中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更加具备良好的良好的发展势头,拥有最快的增长速度。由此可以看出,唯有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创新能力。
(二)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巨变。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人,这激发了人们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国民素质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价值多元化的冲突,社会上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唯金钱至上、信任缺失等。
当前出现的这些问题,虽不能说是中国社会的道德严重滑坡,但至少表明国民素质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成绩突出。但是,现代化除了包括物质现代化,更重要的还有实现精神文明方面的现代化。物质生活方面的提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精神境界的提升则需要优秀文化和社会风气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国民素质高低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层次,是中国人民在理想信念上的最大公约数。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十九世纪的实践证明对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真理。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进行比较,今天中国人民都处在享受自由民主人权最多、程度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好的历史新时期,这是由于全体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第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爱国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更要热爱祖辈们辛勤付出创造的新中国,更要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当然,民族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优秀的时代精神楷模,这些时代精神孕育于民族精神,与民族精神一道为人民所掌握,又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成果,也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其渗透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让我们能够自豪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外,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吸引和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源泉之所在。然而自鸦片战争后近半个世纪的近代史,中华民族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慢慢消失,直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和新中国成立,我们才逐渐找回曾经消失的文化自信。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的突出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优越性,同时也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吸引。国人也开始具备民族自信心,意识到外国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些年来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各大洲及主要国家,中国国产优秀电影也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对外吸引力。在开发传统文化时要吸收其优秀的,符合当今时代普世价值的部分,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广泛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只有让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别人才能逐渐认可和接受我们的文化,不仅在文化交流,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都会得益于此。只有我们的传统文化被认可和接受,文化软实力才能得以提升。
(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源泉。只有坚持不懈的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充满生机。文化创新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对我们当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内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当物质需求满足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会越发强烈,这种需求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进步。因此,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应不断保持创新力,根据时代需要进行自我革新,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大发展,文化软实力在这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另外我国目前的文化体制仍然不太完善,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固然要不断学习文化强国的先进制度,更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不断推进文化制度创新,制定出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对外来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作为一个文化输入国,国外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而本土文化在国内竞争中一直处于守势并且有衰弱的迹象,对外输出更是少之又少。我们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使优秀的文化体现在产品中,从而获得流通出去的渠道。我们的文化要提高影响力,必须要发扬本土文化,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我们不缺文化资源,缺少的是在强大的文化资源优势下的创新能力,怎样使我国本土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在本国文化竞争中取得优势,更要走出国门,让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大舞台上散发光芒。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深,我们要着力培养与经济发展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相吻合的文化软实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5.
[3]唐晋.论剑———崛起中的中国式软实力[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4]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智.软实力的实现与中国对外传播战略———兼与阎学通先生商榷[J].现代国际关系,2008,(7).
[6]童世骏.文化软实力[M].重庆出版集团,2008.15.
[7]张国祚.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7).
[8]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J].红旗文稿,2011,(8).
[9]林茂.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0]韩丽彦.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刘梦晨(1991-),女,河南安阳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