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串起课堂
2017-03-08吕娟
吕 娟
(江苏省南京市伯乐中学,江苏南京 210038)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刚接到教研员老师通知我要开设一节关于角的复习课时,我的心里很慌。角这个部分的知识点很多,一课时的复习很“拥挤”。如何安排这节课的复习,例题的选择、练习的筛选都是我要考虑的问题。在备课一稿时,我选择了最保守的思路:第一部分是自主学习,选取六道小题(选择题和填空题),题目难度较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小题来复习角这一章的知识点,完成知识框图的建立;第二部分是交流展示,主要选取了三道例题。例1的设计目的是考查角的和差关系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综合应用。例2的设计目的是考查邻补角的定义,以及根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灵活运用方程的方法解题。例3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角的知识。在三道例题后,我选择了一道拓展延伸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试上了一节课后,我发现效果一般,知识点太琐碎、题量大,学生思考的时间长,影响课堂进度。
一、案例描述
在毫无头绪之时,我想到了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此时,一个念头划过。对,角是怎么产生的?两条直线相交产生。整节课不就是围绕一些角、线而展开的吗?于是,我开始这样处理这节课,抛弃前面的PPT课件,改用几何画板来完成课堂教学,只为体现从一变多的过程。
师: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生:(全员回答)平行与相交。师:很好,今天我们来研究直线相交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看活动一。
活动一 :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四个角,那么这四个角有何关系?
图1
图2
图3
图4
生:(迅速回答)对顶角相等,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是180°。师:非常好,反应很快。(在黑板上补上结构框图中的“补角、对顶角”以及对顶角相等)如果我在图上再加一条射线OE呢?(在几何画板上按下OE按钮)若∠BOE=90°,则∠BOC与∠COE有何关系?生:(不假思索)∵∠BOE=90°,∴∠BOC+∠COE=90°,∴∠BOC与∠COE互余。师:对的,这就是余角的定义。(在黑板上补上结构框图中的“余角”)若我在这个图上再加上一条射线,会发生什么?若OF⊥CD,则∠AOF与∠COE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生:(眼睛里满是好奇)思考……师:能不能想想这题和刚才的题有何联系?垂直能想到什么?生:(部分稀疏的声音)90°。师:对的,90°能想到哪个知识点?生:余角。师:和∠AOF、∠COE有关的有几对余角呢?生:∠AOF+∠EOF=90°,∠COE+∠EOF=90°。生:哦……∠AOF=∠COE。师:为什么呢?生:(异口同声)同角的余角相等。师:非常好!这条性质还可以继续补充,应该是……生:(全班齐答)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师:正确!(在黑板上补上结构框图中的“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回到图1,添上另一条射线OP,我们来看活动二。
活动二: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130°,OP平分∠BOC,求∠POC的度数。
师:怎么思考这道题?要求∠POC,只要求……生:(极少数)要求∠BOC。师:对,∠BOC也是未知的,怎么求?生:我知道。∠BOC是∠AOC的补角,等于180°减去130°,也就是50°。师:很好,在做几何题的过程中,就是要熟练地使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题。同时,要注意书写(补充板书中的结构框图“角平分线”,板书解题过程)至此,本节课的知识框图全部完成。师:图4中,我们只有一条角平分线,如果再……生:再加一条对角线(很是兴奋)。师:很聪明,已经知道老师的套路了。若OQ平分∠AOC,求∠POQ的度数。
图7
图5
图6
图8
随后给出变式:直线AB、CD相交于点O,OP、OQ分别平分∠BOC,∠AOC,求∠POQ的度数。
活动三: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C=α,∠BOE=β(β为锐角),OP、OQ分别平分∠COE,∠BOE,求∠POQ的度数。
拓展提升:已知∠AOB=110°,∠BOC=40°,OP、OQ分别平分∠AOB,∠BOC,求∠POQ的度数。
关于拓展提升的处理,我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图,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做题时,部分学生没有分类讨论。此题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提升。
二、案例反思
对两条直线相交的基本图形的变形,是这次课堂教学中较成功的一笔。就是因为这一探索过程,对于我补充的练习属中等难度的题型,班级中成绩偏下的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而对于拓展提升练习,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一部分学生显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不少学生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能够达到如此好的效果,完全因为摒弃了常规的独立例题,找到了一条神奇的线索,串起了整节课。
关于这节复习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剥茧抽丝,抓住重点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新鲜”,而且内容丰富,抓手太多,导致无从下手。从知识层面上说,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哪些?在这些知识中,哪些是核心概念?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中考的重点、热点、难点是什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剥茧抽丝,从中抓住重点[1]。
2.找到线索,化难为易
抓住重点后,教师还应思考如何呈现知识,如何引领学生学会整理与归纳所学知识。化重点为线索,从一个基本图形出发,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后不断地对基本图形进行变形,全面覆盖知识点,突出重点内容。一题多变,让一节课用一条线索串联以来,使得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再是彼此独立的部分。一节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步步逼近课程教学目标。一条线索串起课堂,借助一题多变,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拓展,解题能力得到提高。一条线索串起课堂,化难为易,实现深入浅出。
3.重视综合,融会贯通
数学复习要注意基本概念、定律、公式的比较以及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等多层次、多维度、全方面地融会贯通。对于几何复习,应弄清来龙去脉,理清相互关系,注意表达形式,使每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张文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