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2017-03-08阮明军伊万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气虚通络臭氧

阮明军,郑 峰,伊万里

(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山东 济宁 272000)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渐升高,PCI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后循环缺血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后循环缺血常反复发作,而头颅CT、MRI(核磁共振成像)无相关病灶常被轻视,以致部分后循环缺血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进一步进展为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PCI目前治疗手段匮乏,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本研究旨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宁市中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共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三参通络汤治疗组(实验A组)、臭氧自血回输治疗组(实验B组)、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组(实验C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63.10±8.19)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2.84±1.37)个月;实验A组男性2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6.27±10.69)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2.89±1.77)个月;实验B组男性2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67.18±9.89)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2.76±1.85)个月;实验C组男性2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6.25±8.67)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16±1.39)个月。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分布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1.2.1 主要实验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型号CS-1200),全自动血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产品型号LBY-N6COMPACT),血气分析仪(PNOX PLUS,美国Nova Biomedical),高速低温离心机(北京科普顺技术有限公司), 医用三氧治疗仪(山东淄博悦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型号CHY-31T),三氧血液孵育器(济宁市中医院自主研发)。

1.2.2 主要试剂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购自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血流变试剂盒购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活性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等效采用中国后循环专家共识组制定的《中国后循环专家共识》[1]。

1.3.2 中医诊断标准 眩晕诊断标准等效采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

1.3.3 中医辨证标准 眩晕病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4 纳入标准

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眩晕气虚血瘀型证候诊断标准;CT或MRI未见明显异常;年龄在40~80岁之间;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病程在1~9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头晕伴有感觉,运动障碍,失语,黑朦,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合并有梅尼埃病、痴呆、帕金森病、重度贫血、阿斯综合征、精神病等疾病;头颅CT/MRI发现脑梗死、脑出血、肿瘤、囊肿、脑积水等脑器质病变;患病前即有肢体伤残;重度肝、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以及近期心肌梗塞、任何脏器出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 G-6-PD 缺乏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和臭氧过敏者及急性酒精中毒者;不能按规定接受全程治疗者。

1.6 脱落标准

患者撤回知情同意书;低依从性;严重不良反应等其他原因。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给予敏使朗(甲磺酸培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6 mg。:口服每次1 片,每日3 次饭后服,15 d为1个疗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口服,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药物静滴。

2.1.2 实验组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参通络汤:党参、川芎、鸡血藤、地龙各15 g, 西洋参6 g(单包),丹参、当归各20 g,炒白芍、防风各12 g,黄芪50 g,僵蚕10 g,三七粉3 g(冲服),黄连5 g,桂枝、生甘草各9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餐后温服,每日1剂共15 d。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臭氧自血回输每天1次共15 d。臭氧自血回输治疗,采用医用三氧治疗仪制备臭氧,操作方法如下:抽取200 ml静脉血注入到专用的带有抗凝剂的一次性血袋内,然后向血袋里输入制备好的O2和O3混合气(臭氧浓度为40ug/ml),然后慢慢晃动血液,臭氧在自体血中孵育5 min,再将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静脉血中。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参通络汤联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每天1次共15 d。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评分及有效率 治疗前、治疗第15 天4组患者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究指导原则》[4]中量表计算中医证候评分。痊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工作生活不受影响,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5分;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工作,但工作生活能力达不到病前水平,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减分率≥60%;有效:眩晕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但工作生活能力差,减分率 ≥30%且<6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不明显,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减分率<30%。痊愈加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2.2.2 血流变和血脂检测 4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5天早晨分别抽空腹静脉血,然后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测定血流变,血流变检测包括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

2.2.3 血清SOD、MAD、PLO检测 4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各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注入带分离胶生化管,1000 r/pm 4 ℃离心后,血清于-20 ℃保存待测。血清总SOD活力测定采用Misra Hp光化学扩增法,血清MDA含量及血清LPO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2.4 血红蛋白50%氧饱和度氧分压(P50)检测 受试者在早晨空腹经臂静脉采血进行静脉血气分析(pH=7. 40, T=37 ℃),P50由静脉血气结果根据公式算出[5]: log P50=log PO2-logit SO2/2. 7 (0

2.3 安全性指标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血、尿、大便常规化验,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5 d检查1次。

2.4 安全性评价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2.5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荨麻疹、皮疹等)以及出血反应(颅内、消化道、皮下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对所有患者均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4组治疗前后眩晕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比较

表1显示,治疗前后比较,4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3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其中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C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3.2 4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2显示,3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经15 d的治疗观察,结合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3实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中B组疗效优于A组,C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1 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4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5,##P<0.01;与B组比较:□P<0.05

3.3 4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3显示,4组治疗后HDL-C、LDL-L及血黏度高、中、低切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B组较A组改善更明显,C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3 4组患者HDL-L、LDL-L及血黏度高中低切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显示,4组患者治疗15 d后血清SOD活性均明显升高,血清MDA、LPO含量明显降低(P<0.05);B组疗效治疗A组,C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15 d后P50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B组优于治疗A组,治疗B组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4组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MDA、LPO含量及P50值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3.4 不良反应

4组患者在分别治疗过程中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安全级别为1级,安全性好。

4 讨论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眩冒”或“眩”。《灵枢·卫气》指出“上虚则眩”。明·张景岳认为“无虚不作眩”。眩晕多由虚损所致,虽可挟痰挟火,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气虚血瘀是眩晕的主要病机,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血运不畅、瘀血阻滞脉络、脑窍失养出现眩晕;火邪虽可为眩晕一时之因,但壮火食气久则气虚,火伤阴津久则血液凝滞,最终致使气虚血瘀;痰湿也是眩晕的常见病因,但痰浊日久一则阻滞气机、耗伤正气,二则郁久化火、煎灼阴津、凝滞血液,而湿气重浊黏腻易阻气机而损阳气,耗伤正气久则致气虚而血瘀。

从气虚血瘀这一眩晕的主要病机出发,笔者根据长年的临床观察结合科室积累的大量临证经验,总结出验方三参通络汤益气以助血运,活血通络以助气行,补中寓通以通助补、通补结合。方中党参、西洋参、丹参共用补气帅血、益气逐瘀共为君药。又以黄芪补宗气而助血运,以芍药、当归、鸡血藤养血行血、补而不腻;以川芎、防风合用上行巅顶、下行血海而行气活血、逐风驱邪;以桂枝温经通脉,六者共为臣药。以地龙、僵蚕相合,既能驱风痰、散郁结,又能活瘀血、通诸经;再以三七辛温之性散瘀血而助血行,三者共为佐药。参芪相合补气力大,而气有余便是火,故稍予黄连清其余热,给予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共奏益气行血、疏经通络之功,使气虚得补、瘀血得除、经气通利、脑窍得养眩晕自然缓解。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黏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对其有抑制作用[6-7]。臭氧可促进血红蛋白携氧及释氧能力,应用臭氧治疗后P50改善明显。研究表明,党参、西洋参具有抗缺氧、提高机体整体抗缺氧能力的作用[8-10],臭氧与中药相合可以更好地改善机体缺氧情况,实验中两者联合P50升高也最明显。臭氧可降低血黏度如LDL-L水平,提高HDL-L水平,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证明,西洋参茎叶皂苷、鸡血藤、僵蚕、三七、地龙都有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11-15],两者联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当浓度为40ug/ml的臭氧回输入血后,可启动机体抗氧化酶系统,清除自由基[16]。研究表明,黄芪、丹参、当归、川芎、党参有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脑功能的作用[17-23],两者联合可更好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实验结果也表明,两者联合可更明显地提高SOD活性,降低血清MDA、LPO含量。

本研究中,臭氧组整体疗效优于三参通络汤组,而两者联合疗效又分别优于单纯用两者的疗效。将两者联合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治疗,既能发挥中药益气行血、疏经通络之功,使气虚得补、瘀血得通、脑窍得养,又能发挥臭氧自血回输的优势,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黏度,清除自由基,提高红细胞携氧量,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后循环缺血的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三参通络汤联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方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43(5):369-37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3:24-25.

[5] 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470.

[6] FINN AV, NAKANO M,NARULA J,et al.Concept of vulnerable/unstable plaque[J].Arterioscler Thrornb Vase Biol,2010,30(7):1282-1292.

[7] RADER DJ.Molecular regulation of HDL, metabolism and function:implications for novel therapies[J].Clin Invest,2006,116(12):3090-3100.

[8] 孙政华,邵晶,郭玫. 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3):174-176.

[9] 武耀光.党参成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60.

全身炎症反应、血管和肝脏局部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减缓、抑制AS和NAFLD的发生发展。阳和汤对于高脂引发的炎症也有抑制作用,但明显弱于活血方。下一步将继续精简活血方的主要有效组分,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机制,为中药治疗高脂血症/AS/NAFLD的炎症反应、减轻免疫损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TARGHER G, DAY CP, BONORA 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N Engl J Med,2010,363:1341-1350.

[2] PATIL R, SOOD GK.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 2017, 8(2): 51-58.

[4] 乔艳雪, 马雅銮, 韩俊燕, 等.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apoE-/-小鼠全身和主动脉血管局部免疫反应影响的对比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杂志, 2015, 21(12): 1507-1510.

[5] 袁晓雯, 乔艳雪, 李蕊, 等. 祛痰方和祛痰化瘀方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12): 1607-1611.

[6] 张方飞.阳和汤之“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 12(5): 77-78.

[7] 陈一峰, 高玉祥. 阳和汤丹参饮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3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 18(3): 237.

[8] 闫如虎, 张万高, 陈大庆, 等. 阳和汤配合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 12(5): 449-451.

[9] TOTH PP. 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 as a causal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6,12:171-183.

[10] 秦锴.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5):2271-2272.

[11] HENDRIKX T, WALENBERGH SM, HOFKER MH, et al. Lysosomal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driver on the road to inflammation during atherosclerosis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 Obes Rev, 2014, 15(5):424-433.

[12] JONES DP, TRUE HD, PATEL J. Leukocyte Trafficking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ights from Experimental Models[J]. Mediators Inflamm, 2017,2017:9746169:1-9 doi: 10.1155/2017/9746169. Epub 2017 Mar 30.

[13] MELI R, MATTACE RASO G, CALIGNANO A. Role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abolic complications and therapeutic tools[J]. Front Immunol, 2014,5:177. doi: 10.3389/fimmu.2014.00177. eCollection 2014.

[1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3):163-166.

猜你喜欢

气虚通络臭氧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双面臭氧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