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科技创新发展新引擎 走好新时代强国强军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03-08航空工业一飞院院长刘小锋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强军航空

航空工业一飞院院长 刘小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其中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兴军等一系列的要求和部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幅新时代的创新蓝图,为我国军工企业、航空工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战略定位 践行创新之责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创新是一个令人激情澎湃的词,它代表着发展道路上的自我超越。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航空科技是国防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大国和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航空产业呈“井喷式”发展,航空科技不断突出创新效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使命。伴随着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掷地有声地传达出了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这是党和人民赋予中国航空工业的新时代使命。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军队等具体部署中,航空工业实现的创新,是在保军强军前提下,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的长远创新。

航空工业一飞院作为“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承担着国家急需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我们的创新之责,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千钧重担。因此,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忘航空报国初心,践行强军首责,始终聚焦主业、发展主业,将“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作为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同时,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军队的战略要求,要以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担负起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生力军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树立并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瞄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加快推进航空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聚焦重大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将“能打仗”“打胜仗”这一理念贯穿到航空技术研究、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保障的全过程,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提升型号研制质量放到首要位置,为实现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军队建设目标,贡献技术创新的强大能量,为建设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贡献力量。

瞄准前沿科技 深耕创新之路

过去五年,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为创新注入了时代新内涵,提出了实践新举措。新时代的创新,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更加注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带动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航空产业处于技术集中、创新活跃、应用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高科技技术创新领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航空工业要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客户需求、技术需求和积累需求之间的矛盾,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抓技术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照十九大战略部署,一飞院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技术立院、创新前行”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全局式、体系化的航空装备谱系发展格局,从而适应和牵引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发展战略需求以及未来航空武器装备研制方向。以“创新、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和行动,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技术能力、技术基础、技术手段和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以型号谱系为依托,全面加强预先研究。大力实施体系化/有侧重的技术创新战略,推动研发体系由任务能力型向能力创新型系统升级。重视基础研究,打牢技术基础,用好技术手段,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强化在型号谱系及其技术方向的领先优势。依托“首席科学家”“徐舜寿创新中心”等,加强预先研究战略规划和顶层牵引,打造一支基础扎实、思想活跃、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健全激励和运行机制,设立创新基金,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航空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建立基于模型的集成研发体系和智慧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航空产品、工业制造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集约化、专业化的价值链拓展战略,向产能优化、效益领先和“军民融合”方向发展。构建“科研+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管理变革、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客户战略管理、强化产业领军地位,实现技术、引领客户需求和带动产业链升级三大能力的全面增强,在更广范、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融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国家产业升级等总体发展战略。

强化精神指引 熔铸创新之魂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创新,离不开精神和文化的浇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强化能力、坚定信心,去应对创新发展之路上的重大挑战和重大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培养一种“创新自觉”。

在半个多世纪的拼搏中,一飞院积淀出了“报国、拼搏、求实、创新、团队”的“飞豹精神”,实现了我国大中型飞机航空技术领域的新跨越。这与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今天,一飞院将核心价值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延伸出“敢于探索、敢于求真”的“科学家精神”,“严谨细致、追求卓越、成就客户”的“工程师文化”,从精神层面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这是一飞院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凝结着全体科研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

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引导科研人员将其融入各项工作中,并转化为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形成要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全员创新局面,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强国,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给予我们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更强的创新发展活力、更广的创新发展道路。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强军航空
我的科技强军梦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强军战歌
“闪电航空”来啦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强军路上
强军梦——朱日和沙场大阅兵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航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