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弯道超车”实现海洋强国梦
——十九大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院士
2017-03-08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报告凝练出清晰目标,为创新发展指明前进方向,赋予科技界和教育界重要使命,擘画出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
“海洋强国梦,水声做尖兵”
实现海洋强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万里海疆的海洋大国来说,海疆不强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打造海洋信息获取与防护体系,刻不容缓、义不容辞。水声工程就是研究水下声波发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声学特性及其应用的学科,它对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实现海洋强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声波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远距离进行水下信号传递的信号载体,成为人类在海洋中的一种“器官放置”。我的一生就是致力于为祖国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最大限度地对水中航行器减振降噪,减小向水中辐射声波的能量,提供更大安全隐蔽性,同时更灵敏迅速地捕捉对方的噪声声波以知己知彼。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前沿水声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它的水声工程学院培养了新中国70%的高层次声学技术人才,水声行业中60%的专业技术人员、70%的高级专家从这里走出,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哈尔滨工程大学受惠颇多,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成果。
作为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是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培养更多的可靠有用之才,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不懈努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为祖国的海防事业发挥力量,推动我国水声事业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圆几代人海洋强国的梦想。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海洋信息科学一定能迎来发展新纪元,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弯道超车需向基础研究与颠覆性技术要动能”
报告用整整一段阐述了基础研究、创新的重要性,这说明总书记对科技界的事情非常了解,说出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要取得技术的单点突破比较容易,但是要实现成果的井喷,支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就必须夯实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水声技术在哈军工是从声呐专业起步的,以研发设备为主。后来发现在如此重要的学科领域,必须从基础的水声学基本理论开始研究,才能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于是20世纪60年代初就在哈军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的水声工程专业。从现在我国水声科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看,当时的改革是多么重要。举另一个例子,水声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声学信息在海洋中发生、接收和传播的规律、模式及其应用,与海洋环境关联十分紧密。但遗憾的是,我们对海洋的基础研究还比较缺乏,基础数据不是十分丰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技术的发展。所以说,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习总书记在报告中,不仅提到强化基础研究,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服务于国计民生的实践中,加快成果转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国家需求提供支撑,正如总书记所说,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所以我们也应该越来越重视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此外,基础研究短期内可能是看不到效果的,研究人员要坐得住冷板凳。与会同时,我们要深刻体会总书记报告的精神,改进学术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给科研人员足够时间和空间。
颠覆性技术是相对于“渐进性技术”而言的。渐进性技术又称维持性技术,指的是已立足于市场的现存技术。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整体或根本性替代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全新技术,也可能是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应用。颠覆性创新是实现“弯道超车”、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
“颠覆性技术创新”非常重要,正是靠这一创新,我国水声研究一举跨入国际第一梯队。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正是从基础研究做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从源头开始,颠覆当时国际通用的传统声呐原理,研制出全新的矢量声呐。矢量声呐改变了传统声呐仅利用标量声压的基本原理,利用水介质的质点振动速度矢量,可明显改善探测信噪比,水下探测距离明显提高一倍以上。探测信息种类和信息量明显增加,且重量、体积和能耗远小于传统声呐。该技术被喻为水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是水声技术的一场革命。这一突破性技术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让中国在此领域一跃成为第一梯队,目前也只有美国、俄罗斯掌握了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