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
2017-03-07林海建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展开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历史;方法我国各学校相继开展了教学改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秀教学方法的引入上。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对此,一些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改善当前的教学情况。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阻碍
1.小组合作学习漫无目的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漫无目的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未能对这一学习模式进行深入认识,且缺乏经验,准备不足,设置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学生难以理解学习任务,只是象征性地讨论一下便开始闲聊,学习毫无目标,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同时,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为了节省时间,未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也使很多学生在短暂的合作学习中,没有得到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的目的无法达到。
2.组内成员配置失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为了避免课堂秩序混乱,直接按照座位划分小组,导致一些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成员十分集中,或是多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不佳。若一个小组的组员性格、学习能力相差不大,学生会难以明确自身职责,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会逐渐消减,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3.合作学习方式单一
当前,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仅仅是小组讨论,只要学生展开讨论,便是完成了合作学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重复安排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也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大降低。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探索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应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并予以良好执行,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在小组合作任务的设置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设置目的性较为明确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探讨,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夏商西周的灭亡”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小组讨论问题“请概括这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并指出其灭亡带来的启示”,从而使学生基于问题,总结教材中的朝代背景,并在思维碰撞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够发挥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也应提供充足的时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
2.合理配置组内成员
历史教师应注重组内成员的合理分配,提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订“历史课程座位表”,学生在每节历史课前换好座位。在保证每组成员个人能力差异化,整体能力均衡化的同时,避免课堂秩序出现混乱,并使学生对组内成员始终保持新鲜感,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应为组内学生设置相应的职务,如历史资料收集员、历史讨论协调员、历史小组组长等,并要求学生每周轮换一次职务,使学生明确自身职责,产生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3.以多种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应丰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历史课程的快乐,从而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初中生对于角色扮演十分感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情景剧编排。在学习“独立和平外交”一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外交情况、历史事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编排历史剧,再现历史情境,并在课堂上表演。一些学生表演了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拒绝与我国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情景,还有一些学生再现了万隆会议的情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实现了情感培养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阻碍,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对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干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3,7(34):111-112.
[2]赵春林.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歷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3,11(33):131-132.
作者简介:林海建(1986— ),男,浙江温岭人,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与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