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
2017-03-07张桃芳
张桃芳
摘 要: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老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除此之外,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化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学是产生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还能拉近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到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创建的方式加以改善。教学情境本身就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融入实际生活内容,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数学老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1]。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是学生无法理解的,这些概念或者公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数学老师采取口述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违背了数学教学的初衷。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内容有效联系起来,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射线、线段”相关内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知道线段的内涵,但是却不能理解射线的含义,于是笔者从学生当中借来了一个激光灯,给学生演示激光灯照射的画面,告诉学生射线就如同这个激光灯和这条射出去的灯光,有一个点和一条无限延伸出去的线,同时还列举生活中的车灯照射等画面。通过笔者创设的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学生瞬间就明白了射线的含义,也有效掌握了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
二、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数学老师不仅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让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2]。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老师尽可能选择一些能够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再加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让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众数和中数”有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一组学生期中考试全班同学数学成绩名单,让每一组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以及中数、众数等,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还让每个学生计算出自己的成绩与平均数之间的差距,是高于平均数还是低于平均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三、开展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将生活实际内容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先让全班学生走出教室,然后按照名单表上读名字,让学生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陆续走回自己的座位。待学生全部坐下后,笔者向他们问道:“为什么你们走进教室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大多数学生回答因为知道自己坐在第几组第几排。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了平面坐标系的内容,并且告诉学生,坐标系上的A轴其实就是“组”,而Y轴实际上就是“排”。学生快速明白了相关的内容,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教学资源,既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學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国栋.浅析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4):34-35.
[2]庄秀英.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亚太教育,2015(10):11-12.
[3]郭峰.论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科技资讯,2010(24):22-2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