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07李方伟
李方伟
(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河北 遵化 064200)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患者妊娠和分娩导致的盆底肌肉筋膜组织发生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同时尿道阻力降低,导致排尿自禁功能障碍;当患者有用力打喷嚏、咳嗽等行为导致腹压增高时,尿液会不随意地自尿道溢出,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中,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而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最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方法[1-2]。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了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加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所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经正规产前检查,均为初产妇,年龄范围(20~35)岁;均单胎顺产,胎儿体质量(2.5~4.0)kg。排除产后恶露持续、阴道出血、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病、痴呆或治疗依从性差者泌尿系统感染及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预防,连续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ICIQ-SF问卷)和盆底肌肌力进行评估、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产后12周内,恶露干净时开始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预防,即给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室外锻炼和指导盆底肌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为:产妇将重量从小到大的阴道哑铃置入阴道内,夹持哑铃,尽力收缩肛门、尿道和会阴,持续收缩3~5s后,松弛休息3~5s,连续做10~20 min,3次/d,连续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方法具体为:患者治疗前应先排空膀胱,取侧卧位,产妇阴道内置入治疗仪探头,利用脉冲电波释放刺激阴道肌肉收缩,根据患者可接受的程度来调节电刺激的强度,30 min/次,3次/周,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①对尿失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显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有尿意能完全自主控制;有效: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有尿意有一定的自主控制能力;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显效:治疗后盆底肌肉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盆底肌肉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盆底肌肉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总有效率为55.9%,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64.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89.2%,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盆底肌在患者尿失禁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治疗中通过改善盆底肌的强度可提高尿失禁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应用的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对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应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更佳,且对其他并发症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掌握,医疗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覃碧芳,成 志,金 燕,等.不同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1-5.
[2]伍晓容.盆底康复训练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08):32-34.
[3]李淑玲,廖惠璇.盆底康复训练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