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7-03-07王玲玲
王玲玲
(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7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群体,发病率较高。目前,子宫肌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对于女性子宫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1]。随着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引入,使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推广普及,并获得医师与患者的广泛认可。本组研究选取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授权同意书,并报告院内伦理委员会备案。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年龄区间在38~50岁,平均年龄为(40.29±4.18)岁,观察组年龄区间在36~51岁,平均年龄为(40.38±3.51)岁,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治疗,治疗操作均严格按照《妇产科手术学》中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全身麻醉,平卧,于脐轮下作一切口,行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3mmHg,实施Troear穿刺,探查患者子宫肌瘤、盆腔脏器等情况,于下腹部作2个辅助孔,实施Troear穿刺,将手术操作器械置入,将患者头部调低30°,根据患者子宫肌瘤位置,选择合适术式进行将子宫肌瘤剔除处,将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除,缝合止血,术闭。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并记录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等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分组 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大小(cm) 手术时间(min) 术后排气时间(d) 住院时长(d)对照组 25 162.45±12.91 7.81±0.29 142.94±4.29 8.27±1.29 7.29±1.26观察组 25 49.25±6.29 1.26±0.19 74.28±3.27 2.29±1.37 3.26±1.28 t 41.7106 99.9696 67.3532 16.8157 11.8727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多数患者的症状不典型,主要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部分出血量较多患者也会出现贫血症状[3]。目前,子宫肌瘤手术方法中子宫肌瘤剔除出最为常见,此种术式可使患者盆底解剖生理结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保留,使患者子宫生理功能得以保障,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患者下丘脑-原垂体-原子宫轴-原卵巢均不会造成影响。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是在开腹下进行,对于患者腹腔具有严重干扰,且会对上腹腔造成严重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多,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患者切口处易形成瘢痕,影响美观性。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有效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减少术后疼痛,术后恢复期较短,对于腹部美观性无明显影响[4]。同时,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手术视野更佳,可有效避免腹壁肥厚、肥胖患者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避免切口疝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根据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手术时长、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论点相符。
综上所述,相比于开腹手术治疗,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术中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缩短排气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痊愈。因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瑞敏,侯 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7):852-853.
[2]张静霞.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89-1891.
[3]张瑛瑜,陈 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8):1373-1375.
[4]陈世杰,范秀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