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新闻在灾难事件中的运用意义与局限

2017-03-07关贺元

传播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受众信息

文/关贺元

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信息社会到来,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对人们日常的信息汲取产生了一定阻碍。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使得各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也逐渐促成了新闻形式的多样变化。

一、参与式新闻的起源及其发展

相比最原始的新闻形态出现之时,读者的身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发生了较大转变;最显著的是,人们已经能够从单纯的获取信息一方跨越为新闻来源的提供者,甚至是形同专业媒体人的报道者。追根溯源,“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在美国被提出。

参与式新闻是指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数码和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这种受众主动参与新闻生产的新形式最早见于国外博客兴起时期,它源于德拉吉对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报道。自2003年,博客逐渐在我国被人们熟知、接触并开始广泛使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除个人博客外,各种网络社区、论坛、BBS等,都日渐成为参与式新闻的发布和传播平台[1]。目前,参与式新闻最集中出现的场域为微博。

尤见于微博平台在 “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中作为一种不可小觑的新闻来源渠道。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天津港危险品仓库起火;约23时34分,现场发生第一次爆炸。据现有信息可查,在爆炸发生前八分钟,已有微博网友于23:26发文称“重大火灾,爆炸声跟打雷声一样”。转观具有权威公信力的专业媒体机构,人民日报官微于8月13日凌晨0时43分根据网友的推送内容发布第一条有关爆炸信息的微博,以及13日早上6时49分新华社官微才发布其第一条相关微博。其他主流客户端和门户网站则在爆炸发生几小时内派出记者奔赴事故发生地,争分夺秒推送消息,或制作专题,或进行滚动直播。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报道中,身处第一现场的网友占据图文或动态视频新闻发布的重要先机,连夜更换头版头条的传统纸媒也将微博上放出的爆炸现场图片作为其新闻发布素材。直观、真实的实时新闻图片,使草根的参与式新闻构成这次灾难事件前期的报道主体,同时助推权威的传统新闻媒体最大程度地追溯事件原貌。

二、灾难事件中参与式新闻的特点及应用意义

参与式新闻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由此引发了参与式新闻与传统新闻在信息传播的各环节的不同,具有其自身特点和意义。

第一,传播主体去中心化,群体参与机制加强。参与式新闻由身处第一现场的普通群众发布,颠覆了以往一手新闻由权威新闻媒介发布的被动接受状态,双向传播互动模式打破以往新闻内容单向输出的局面,在这其中凸显了人们由受众身份转变为信息参与者和发布者的主观能动性,受众不再只是简单的“消费”新闻,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编辑文字、拍摄照片的新闻制作过程。参与式新闻强调了受众与权威新闻媒体的平等传播关系,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传播方式,弱化权威传播机制,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编辑监督或正规新闻工作流程[2]。2003年美国We Media报告中写到,“there is no central news organization controlling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3],印证了参与式新闻是种去中心化传播模式,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认为的新闻机构拥有的“第四种权力”。

参与式新闻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4],而是以个人视角,以碎片化的方式精选和记录自己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参与式新闻让普通公民更方便、迅速地参与到新闻报道中,迫使传统媒体朝着更加客观、全面、公正的方向发展,同时有助于民间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崛起[5]。

第二,传播渠道偏向自媒体平台,公众的表达、分享的意愿、能力和渠道都得到拓展。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之前,新闻在报纸或电视等传统媒介上登载或播放,直到博客这种极具个人性质的网络信息传播媒介出现,个人持有的信息内容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无权威的平台自由扩散。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崛起让人们注意到了这种草根信息或权威信息传播的新渠道。“8•12爆炸案”率先见于微博平台,由现场亲身经历的普通网友发布,“天空惊现蘑菇云”、“窗户被震碎”、“受伤市民在街上避难”、“泰达医院人满为患”等相关内容瞬间充斥于各种自媒体平台。而同一时段,天津上星卫视正在按部就班地播出电视连续剧,各大报社也无法将爆炸讯息即时见报,反映最为迅速的几家媒体于13日凌晨介入报道,第一手信息来源及资料素材也多来自自媒体平台。

在“8•12天津爆炸”灾难事件中,微博、微信等平台在第一现场信息发布方面的功能一再凸显,参与式新闻报道是此次爆炸案中名副其实的最真实、可靠的现场资讯。数据资料显示了过去10余年第一现场信息渠道的变化:“9•11恐怖袭击”为凤凰卫视;“5•12汶川地震”为中央电视台;“4•20雅安地震”时期微博平台凸显其重要性[6];而此次天津爆炸,渠道则又有新变化,从微博转变为更广泛的自媒体平台。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可观的渠道,能够使受众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是受众地位回归的体现。

第三,参与式新闻使民众议程的出现变得更为频繁,影响力也不断增大,这一媒体平台形成的公民社会反应,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7]。在“8•12爆炸案”中,参与式新闻改变了以往的“先过滤再发布”的过程,大量的草根参与式新闻发布在微博平台,传统媒体以及广大受众同时汲取大量的新闻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随时随地信息共享,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障碍,新闻信息的传播面较传统新闻更加广泛。在传统媒体无法即时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时,这样的新闻供应缓解了突发事件、灾难信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以保证现场信息能够及时被外界掌控。

参与式新闻能够在传统媒体缺位时,及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主动设置新闻议程,以引起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样的发声平台为人们的言论自由索取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逐渐瓦解以精英话语权为主的权威系统。参与式新闻不仅为大众传媒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新闻线索,这样的新闻新形式也重构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和模式,在影响社会进程方面起的作用不可小觑,甚至能够成为引导舆论的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8]。

三、参与式新闻目前不可避免的缺陷

参与式新闻模式无疑给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参与式新闻的宏大目标是使人人都成为记者,人人都可以播报新闻,在实践上它的确增加了公众话语权,同时更是对于传统媒体垄断新闻的一种技术性的抗争。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显露出许多当前难以克服的弊端。

首先,缺少把关的参与式新闻并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价值,从而会误导公众的社会认知。参与式新闻对新闻发布者的身份没有要求,这样的弱审查弱把关的“零门槛”为信息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最大程度地呈现事件现场提供可能,但也难以控制信息质量。“8•12爆炸案”中,伤亡人数和损失数额始终是自媒体平台讨论的重点,多种信息的发布令受众措手不及。

网络技术有时不但不能够使理性声音得到表达,反而会被一些负面信息所淹没。有意扰乱公众秩序、散播谣言的不法分子能够充分利用这样一种难以掌控真实信息的局面,刻意散播虚假信息,助推网络狂欢效果,也使一些隐藏在匿名身份后的受众在虚拟网络空间肆意发泄现实情绪,这些行为均使信息传播秩序受到一定挑战,谣言、流言的形成加剧了对参与式新闻可信度的消解。对于参与式新闻来说,把关就是它的“硬伤”。

其次,参与式新闻报道的范围虽然广泛,公民记者也更接近第一现场,但仅反应现象表面的文字描述或照片、视频只是非专业的记者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完全触及问题本质,缺乏采访资质的草根记者也难以对事件本源进行深度访问与调查。然而,形成理性的舆论导向或监督引导必须追根溯源,展开新闻调查,挖掘和整合事实真相,这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草根记者无法胜任的新闻工作。过于刺激性的照片和文字可能只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过于主观的信息也使新闻内容的公平全面性受到应有质疑。社会群众在一时间的议论狂欢后并不能捕捉事件真相,过于偏激、泄愤的言论反而对社会文化、道德观念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就目前而言,参与式新闻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扳倒”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性,也不在于它所依赖的技术力量的强大性[9],而在于参与式新闻催生和促进了公众一种民主新闻的意识,以及传受关系中积极主动的意识。因此参与式新闻在当今传媒生态环境中更像是传统新闻模式的有益补充,而不是目标性的替代。

[1]颜国.论新媒体背景下参与式新闻的意义与局限[J].中国报业,2013年第14期,38-39.

[2]罗书婷.对参与式新闻的几点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8月,总第88期,55-57.

[3]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information[M],published by The Media Center at TheAmerican Press Institute,2003.

[4]罗峰.参与式草根新闻:从想象的共同体到个体化修辞——以重庆“钉子户”事件为例[J].现代传播,2007年6月,总第149期,98-101(CSSCI).

[5]蔡雯.“人人都是记者”—— “参与式新闻”的影响与作用[J].对外传播,2010年3月,34-35.

[6]张如良,刘婵君.公共与参与式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重构[J].长安大学学报,2014年6月,57-62.

[7]郭楠,祝小宁.论参与式新闻与传统新闻的不同[J].新闻世界,2012年10期,12-13.

[8]蒋卓然,高启然,赵淑华.参与式新闻的受众角色改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5月,总第305期,127-128.

[9]胡泳.新媒体环境下的“参与式新闻”[J].新闻战线,2007年12期,57-59(SSCI).

猜你喜欢

受众信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