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2017-03-07张尚怡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腺样体鼓膜中耳炎

张尚怡

(梅河口新华医院五官科, 吉林 梅河口 135000)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张尚怡

(梅河口新华医院五官科, 吉林 梅河口 135000)

目的观察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观察组患儿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同时辅助使用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单纯使用耳内镜下骨膜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儿纯音气导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儿均无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观察组患儿耳积液时间为(8.4±1.1)天,复发率为7.5%,感染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耳积液时间为(10.7±1.5)天,复发率为22.5%,感染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时,将腺样体切除术以及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运用实施治疗,能有效减少继发中耳炎的感染率和复发率,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大幅度改善患儿听力。

耳内镜;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术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中耳疾病,.其中儿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当前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鼓膜置管术为OME保守治疗后无效,而采用的外科治疗方法[1]。在儿童OME的治疗中采用鼓膜置管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儿童时期绝大多数均存在腺样体肥大,同时是OME常见的致病因素,然而在治疗时切除腺样体能否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防治有效,学者们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笔者采用单纯鼓膜置管术治疗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比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患儿对听阂的影响、中耳积液持续时间、通气管脱落或取出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中耳感染率等,将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表现出耳鸣耳痛、听力低于同龄患儿等情况。经过纯音测听结果显示为传导性耳聋,平均听力阈值为41dBHL。电耳镜和鼓气镜检测显示;有液平面过着气泡,呈琥珀色或者淡黄色,鼓膜内陷,活动受现。采用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患儿其腺样体堵塞程度超过后鼻孔。,鼻咽侧位片显示本组患儿其鼻炎软组织厚度超过鼻炎前后径70%以上作为腺样肥大指征。采用随机奇数偶数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2岁,中位年龄(4.8±1.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11±2)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患者中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1岁,中位年龄(4.6±1.1)岁;中位年龄(4.8±1.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11±2)个月;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每例患者的发作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以耳内镜作为辅助,实施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方法如下;于患儿鼓膜的前下方以纵向的方式进行切开,到达患儿鼓膜后,将鼓室积液吸出,对于粘稠积液则采用地塞米松+蛋白酶进行冲洗鼓室腔后,将直径1.14 mm的硅胶进行植入中耳通气管。随后将鼻内镜从患儿鼻腔中插入,在直视的作用下,借助弯电动切割器将患儿病变腺样体进行切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做好对咽鼓管、咽口等部位的保护工作,避免导致患儿出现瘫痕狭窄的情况。

观察组患儿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同时辅助使用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手术后每周复查1次,主要检查通气管是否出现脱落、移位、阻塞等情况。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耳流液情况。第二周复查纯音听力,正常情况下90~180天通气管自行脱出,如有不能脱出的患儿,则在手术后180天给予取出。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 18.0软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T检验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儿纯音气导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儿均无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观察组患儿耳积液时间为(8.4±1.1)天,复发率为7.5%,感染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耳积液时间为(10.7±1.5)天,复发率为22.5%,感染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采用耳内镜经鼻插到鼻咽,在直视下用电动切割器经口切除腺样体。由于儿童鼻腔较小,采用管径较小的耳内镜可防止损伤鼻甲和鼻腔黏膜。在实施对腺样体切割的过程中,需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这样能使得病变部位边缘充分显露出来,帮助医生对咽鼓管圆枕的标志物进行区分。同时在对该部位临近腺样体组织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按照向下并向内的方式使用切割器,将对两侧鼓管圆枕以及咽口等部位的损伤控制在最小。同时需要对咽鼓管周围病变组织进行彻底的清理,并缓慢向中央部位进行操作,且在操作中需使得切割刀始终朝向腺体,可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量控制在最小。

总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能有效减少继发中耳炎的感染率和复发率,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大幅度改善患儿听力。

[1]魏金龙,王苏亮,赵志明,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干预7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0):3259-3261.

[2]盛国强,徐红霞.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112.

[3]林 毅,黄祖成,何 辉,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168-169.

[4]蒋晋安,王娟利,张少强,等.腺样体切除同期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40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3):57-58.

R764.21

B

ISSN.2095-8242.2017.43.8421.01

本文编辑:罗 兰

猜你喜欢

腺样体鼓膜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鼻窦炎转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