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

2017-03-07徐晓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全肺纵膈楔形

徐晓宇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

徐晓宇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目的讨论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其中,肺叶切除54例、楔形切除15例、肺段切除5例、袖状切除4例、全肺切除2例,并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未发生围术期的死亡,其中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2例、左心衰1例、胸腔感染1例、肺泡胸膜瘘1例、呼吸衰竭、胸内出血、乳糜胸、支气管胸膜瘘各1例,所以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5.5 d。结论 对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是根据患者和疾病情况而选择的,手术可有效的清除病灶并且阻断淋巴转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达到满意的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转移;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为常见之一,占肺癌总数的80%。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即肺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三类,其对放化疗敏感性较差。治疗是要根据肺癌的临床分期来进行。对Ⅰ、Ⅱ、ⅢA期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淋巴转移显著者,于手术前可辅以化疗或放疗。早期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5年生存率约为36%,与癌组织残留和转移有关,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对其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其中49例男性,31例女性,他们的年龄43~81岁,平均为68.2岁。患者多表现为有咳嗽、咯血、发热、胸痛等表现,给予CT、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按TNM分期:Ⅰ期40例、Ⅱ期27例、Ⅲ期13例;按病理分型:鳞癌22例、腺癌18例、腺鳞癌14例、肺泡细胞癌25例、类癌1例。其中有患者同时合并内科病,分别为合并高血压患者5例,合并冠心病患者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

1.2 手术方法

80例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其中,54例肺叶切除,15例楔形切除,5例肺段切除,4例袖状切除术,2例全肺切除,均选择胸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肋间选择和切口大小是依据病变情况而定,15例楔形切除患者未进行对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进行清扫,其余患者术中都对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进行清扫。充分吸净气道内的分泌物在拔管,可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并且给予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指导,惧怕咳嗽疼痛的患者可留置自控式止痛泵或给予止痛剂控制疼痛,早期可通过腹式深呼吸、吹气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2 结果

80例患者病灶的手术切除率为100%,手术所用时间是98~267 min,平均153 min;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量为120~308 mL,平均191.5 mL;术后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为2~5 d,平均3 d;术后有9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2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左心衰、1例为胸腔感染、1例为肺泡胸膜瘘、还有呼吸衰竭、胸内出血、乳糜胸、支气管胸膜瘘各1例,住院时间为13~28 d,平均15.5 d;未发生围术期死亡。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技术更加的成熟,肺癌的患者能得到综合有效的治疗。优化肺癌外科治疗结果的指导方向是在疾病的早期准确的对肿瘤进行手术前分期、严格把握各种手术类型的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并坚持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术、袖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目前首选标准术式为肺叶切除加纵膈淋巴结清扫,适用于大多数周围型肺癌和部分中心型肺癌的患者,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切断了淋巴转移的途径,而且尽可能的保留有效的肺组织,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得到提高。病变范围跨叶或肿瘤组织侵及主支气管或累及大血管或累及淋巴结等结构的患者选择一侧全肺切除术,该术式创伤巨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差,死亡率高,患者肺功能丧失一半以上,术后生活质量很难保证,远期生存率明显下降。袖状切除术应用广泛,更适合于老年患者、有肺部基础疾病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身体条件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术的中央型肺癌患者。局限切除、楔形切除创伤较小、出血少、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但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达到3倍之多。在外科手术中要对淋巴结、支气管断端切缘行病理冰冻活检,根据结果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情况下彻底切除肿瘤,达到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后不代表肺癌的彻底清除,远处淋巴结转移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必须对病灶区域及纵膈淋巴结进行清扫。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优于纵膈淋巴结采样术,死亡率明显下降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止痛治疗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放疗或化疗提高治疗疗效和术后生存率。术前化疗加术后放疗可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1]胡坚,包飞潮.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中国肺癌杂志,2016(6).

[2]何建行.以微创胸外科为中心的肺癌综合诊疗模式,中国肺癌杂志,2016(6).

[3]南学莉,范寿仁,刘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肿瘤,2016(05).

R734.2

B

ISSN.2095-8242.2017.43.8385.01

本文编辑:柯 凤

猜你喜欢

全肺纵膈楔形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分析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纵隔子宫妊娠79例探究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