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的科技运用
2017-03-07李正良
李正良,龙 昉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论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的科技运用
李正良,龙 昉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产品开发通过有效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独特的产业形态,使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更为宽广的市场平台和价值前景。在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合理地运用科技技术手段,是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支撑,也是提高民族文化产品价值的有效方式,更是文化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文化科技
民族文化产品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出的产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出发点。[1]文化产品是指由人生产的能够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商品或服务。文化产品的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需要,它既包括仅用于文化产品生产者自我消费的文化产品,也包括用于交换的文化商品或服务。从外延上看,文化产品可分为符号类产品(如说、唱、演、动漫等)、实物类(如乐器、藏赏品等)、仪式类(如习俗、娱庆活动等)三种。从广义上而言,民族文化产品具有生产和持有者意义上的族别差异。不仅如此,更由于文化产品是生产和持有者情感、智慧和能力的结晶,因而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文化精神生活的一般需求,而且能满足不同族群的特殊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民族文化产品具有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充分彰显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点。
据此,我们给民族文化产品下一个定义,民族文化产品就是各民族生产的能够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商品或服务。它包括各民族用于自我消费的文化产品,也包括用于交换的文化商品或服务。民族文化产品既具有民族文化消费的功能,同时具有跨文化消费的功能价值。民族文化产品的这个特点是由人类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辩证统一的特质决定的。民族文化产品的跨文化消费是其本质属性。
民族文化产品存续和呈现形态,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符号类型,如民族的说、唱、演及现代动漫等文化产品;第二类是实物类型,如乐器、演具、藏赏品等;第三类是仪式类型,如各种习俗、娱庆活动等。民族文化产品形态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民族文化存续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得以维持的重要途径。
从历史和跨文化的角度说,任何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都可视为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是民族文化产品生产的拓展和再生产。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是民族文化产品生产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关于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从经济学上来说,现代社会已经转变为一个以物的大量消费为特征的消费社会,民族文化产品由于可能成为供人们选择的消费品,即达到可供人们选择的物品的最多化而增加了效用,因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进入主流社会是势所必然。”[2]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日益发展与文化产业国际融合的不断加强,以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必须整合我国其他优势优质资源,进一步打开文化产业市场。
“据文化部1990年《文化科技工作管理办法》之描述:文化科技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艺术科技,文物保护科技,图书馆科技,外文出版、印刷、发行科技,文化设施、设备、器材的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及其他文化科技。”[3]在如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科技的支撑,特别是在如今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更要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文化科技运用的必要性
文化科技是现代科技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和体现。而文化科技在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的运用,既体现了民族文化产品中固有的科技智慧禀性,同时也是推动民族文化产品设计、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创新动力。文化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必然会带来文化产品开发的重大变革与发展。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文化科技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民族文化产品的本质规定性所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流传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民族文化经过了岁月的积淀、淘汰与不断发展,是各族劳动人民科学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其本身就具有科学的属性,需要我们去科学的认识。同时,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是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建设性的开发和挖掘,并不是将文化资源、文化现象、文化内容等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机械地、表面的简单复制。想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必然要运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整体的科学论证与开发,运用科技的力量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全面的认识,更优越的条件,更有效的方式。“因此,在开发民族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树立科技先行的理念认识,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引进科技的先进手段,通过科学的论证,制订合理的开发规划,充分地运用科技找准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的基点。”[4]
二、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文化科技的运用形态
(一)传播影像式
“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方向体现在数字化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上,它主要特指的是通过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其好处是数字内容可以对传统文化产业链进行延伸。”[5]比如,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印象丽江和魅力湘西,就是两个融入科技的典型例子。“印象·丽江”把当地古朴神秘的民族风俗文化作为载体,以秀丽壮美的当地风光景色为背景,融入多媒体影像技术,使用高清拍摄录制科技手段,利用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号,打造出了一部大型实景演出剧的文化产品。“印象·丽江”充分地展现了大量的纳西族和摩梭人的民族文化元素,同时,民族特色服饰和民族民俗音乐也被整合其中。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师徒传承方式流传至今,是我国民族古代音乐的珍贵遗产。魅力湘西民族传承基地以发掘、整理、保护和表演湘西民俗文化为发展目标,打造出了“张家界·魅力湘西”大型歌舞史诗,同样运用了舞台影像技术,利用光与影,将民族舞蹈与舞台影像相结合,利用多层次的视觉冲击与神秘奇妙的视觉幻象,烘托气氛,引发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观感想象,通过精湛的艺术表现,展现了魅力湘西悠远璀璨的民族文化。当然,还有我国动漫动画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数字动画技术,加之现代的制作工作,将提炼后的地域民族文化精髓开发为令人耳目一新又贴合大众的动漫形象,”[6]形象地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比如《宝莲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等。
(二)工艺改进式
科技是当今世界实现现代化发展,改进社会生产方式、工艺生产方式的第一推动力。比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侗锦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织锦之一,历史悠久,是侗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品,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年来,科技的融合运用大大改进了侗锦制作的工艺方式。将科技创新元素融入其织造技艺中,充分利用当下的科技资源,让更具科技化的现代侗锦走向了国际世界大舞台。侗锦被引进到意大利米兰,通过科技手段,融合时尚元素,被开发成具有奢侈属性的文化产品。同时,侗锦还通过整合多种科技手段,被开发成了披肩、床上用品、壁挂等50多种产品,远销国外,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封存保护式
开发挖掘民族深厚的文化资源后,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也是一个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民族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把民族文化当作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维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就必须运用科技的先进成果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对文物遗址进行挖掘开发时,都会出土一些价值连城,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民族物品,比如帛书、陶器、竹简、印章、钱币、土丝织品等等,像这一类民族文化产品的保护以及修复工作十分特殊且极具专业性,必须需要现代科技的辅助支撑。“现代科学技术在针对文物保存、维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产生出了一批优秀的技术成果: 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现代仪器设备”[7],有效地解决了民族文物的保护问题,为呈现民族传统文化成果要素的原本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
三、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文化科技运用的策略
(一)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民族文化资源要素是各民族生存形态的历史积淀和直观反映,各种资源要素具有有机整体性。运用科技手段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只有注重这种有机整体性,才能开发有特色、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产品生产工艺特殊、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如何能全方位、科学性进行开发呢?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挖掘传统工艺技术,运用文化科技进行改进。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原有特色,就要深入到民族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同时,运用文化科技的手段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把民族文化产品做精做细,使其更加切合现代社会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所以必须要依托文化科技,打造工业化生产模式,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进行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其二,培养复合人才,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对于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的特殊性来说,不光需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还需要加强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风俗等相关知识的传输,夯实开发基础,培育将技术与民族背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此外,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宣传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利用文化科技的宣传手段,加大民族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与占有率。将人才的培养与传媒宣传结合一起,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全方位、科学性的开发。
(二)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需要谨慎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民族原始面貌是很重要的。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各民族区域在开发上你追我赶,都想抢占市场的先机,一些开发项目仓促施工,结果带来的却是破坏效应。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第一,假如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已经有了充分准备,并且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实地的调查,就可以先进行适度的开发,一方面能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为后续开发提供经验,打好基础;第二,假如诸多条件还不具备,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这并不是对民族文化资源放任不管,而是要对民族文化优势资源的有效保护。因为,民族文化资源要素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弥足珍贵的。将保护与开发两者有机结合至关重要。
(三)营造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的良好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样的意义上,文化强国兴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的旗帜,文化强国只有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适应时代要求来建设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才能彰显它的意义。”[8]将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新时代发展的新方向,这在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巩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发挥我国特色优势资源。深入开发本土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优势,打好文化强国的战略根基。
其次,促进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模式的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都蕴涵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发展后劲和市场空间,为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和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提升文化软实力,展现我国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将深层次地展现我国的文化内涵,加深文化强国的战略深度。
[1] 郑宇,曾静.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化——以菁口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06(5).
[2] 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
[3] 吴晓雨,张宜春,严先机.文化科技的内涵与外延[J].艺术百家,2012(6).
[4] 李忠斌.论科技进步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以土家族为例[J].民族研究,2003(3).
[5] 陈少峰.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 赵毅,黄林,商禹.西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动漫创意产品定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6).
[7] 边质洁.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4(26).
[8] 丁素.关于文化强国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2).
责任编辑:胡 晓
2016-12-15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科技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项目编号:13ZDB01)。
李正良(1963- ),男,湖南宁乡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传播、文化产业;龙昉(1991- ),男,土家族,湖南吉首市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G124
A
1004-941(2017)01-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