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机镜头”下的艺术
——小说《品酒》的叙事魅力

2017-03-07李淑敏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普拉特品酒第一人称

李淑敏

(信阳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部,河南 信阳 464000)

“摄影机镜头”下的艺术
——小说《品酒》的叙事魅力

李淑敏

(信阳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部,河南 信阳 464000)

罗尔德·达尔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他不仅以儿童文学作品闻名于世,其短篇小说也以奇特的情节和出其不意的结尾吸引着各国读者。《品酒》是达尔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作者把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读者描绘出一副栩栩如生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人性丑恶的画面。

罗尔德·达尔;《品酒》;叙事特征;内聚焦;线性结构

1 罗尔德·达尔与《品酒》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1916—199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他的童话如《詹姆斯与大仙桃》(1961)、《查利与巧克力工厂》(1964)、《了不起的狐狸爸爸》(1970)、《女巫》(1983)、《玛蒂尔达》(1988)等,被翻译成三十六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至今令无数儿童乃至成年读者着迷。达尔对世界文学的贡献还体现在其非儿童类的作品上。由于深受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英国中产阶级平淡的日常生活,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像端着一架摄影机,“从本身己经变了形的世界中”[1]拍下一副揭示人性私欲和贪念的画面。达尔也因此在欧洲获得“英国的欧·亨利”的美誉。达尔并不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只有65篇,但却以奇特的构思、紧凑的情节、细腻的描写以及出其不意的结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短篇小说《品酒》是达尔非儿童类作品的代表之一。故事发生在伦敦股票经纪人迈克·斯科菲尔德的一次家庭晚宴上,在座的除了主人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外,还有故事叙述者“我”和“我”的妻子,以及一位美食家兼品酒大师理查德·普拉特。普拉特对葡萄酒有着非同一般的了解,仅凭品尝就能说出葡萄酒的名字、年份和产地。席间,像以前两次晚宴一样,主人迈克希望以猜测招待客人用的红葡萄酒名字的方式和普拉特打赌取乐。但那晚普拉特似乎并无意于品酒、打赌,他沉浸于与迈克18岁的女儿露易丝的交谈之中。在迈克拿出当晚的第二瓶酒时,扬言普拉特一定不可能猜得中,于是两个人就是否打赌、拿什么做赌注展开了争论,最终普拉特提出拿自己的两座房子赌迈克的女儿嫁给他。而迈克在片刻的踌躇之后,居然不顾妻子和女儿的反对应承了下来。品酒大师在经过了一番“一本正经的动人表演”[2]之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酒的名字、年份和产地。就在读者以为迈克要因自己的贪欲输掉女儿时,家中的女仆把一副眼镜交给普拉特,说他把眼镜丢在主人迈克书房里的绿色公文柜顶上了,因为他在晚餐前独自“溜达着进去了一下”[2]。而“绿色文件柜顶”恰好是普拉特在上一次宴会时建议迈克放置葡萄酒,让其充分“吸收新鲜空气”的地方。小说就这样以普拉特的阴谋被揭穿而结束。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听起来似乎有些单调无趣,但作者通过制造紧张感、高潮和层层设置悬念而使作品读起来扣人心弦。

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了研究,比如张玉梅、孙光勇的《资本投机中人性的迷失》(2012)和顾晓波的《亲情、友情和无情》(2006)探究了作品的人性迷失的主题;另有学者剖析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包括王芳的《罗尔德·达尔<品酒>的人物塑造与叙事艺术》(2012),胡超男的《罗尔德·达尔短篇小说的魅力》(2016),韩斐的《重叠设伏 纵控适度——谈<品酒>的艺术特色》(2013)等,但对作品叙事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从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两方面来探究作者在作品中如何运用第一人称内聚焦、单线性叙事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性的虚伪、贪婪、阴险进行无情的鞭挞。

2 关于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观察和感知故事的位置和角度,它决定着文学作品的构建和读者感知作品的方式。传统叙事学按人称把叙事角度区分为第一人称叙事、第二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叙事学家们对叙事视角进行进一步划分。20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了“聚焦”(focalization)这一术语,并在《叙述话语》(Narrative Discourse,1972)中对聚焦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根据叙述焦点对人物的限制程度把叙事视角分为零聚焦(unfocalized /zero focalization)、内聚焦(internal focalization)和外聚焦(external focalization)。热奈特所划分的内聚焦是指事件主要是通过叙述者的视点、感觉、认知进行叙述的。在热奈特看来,内聚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固定式内聚焦、变换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所谓固定式内聚焦就是指叙述者自始至终是由故事中的同一个人物讲述的;如果聚焦人物不断转换,就叫做变换式内聚焦;而由几个不同的聚焦人物来观察同一件事物的内聚焦模式,则叫做多重式内聚焦。

3 《品酒》的叙事角度及叙事效果

如果说小说在文本层次的叙述交流任务主要是通过叙述者完成的,那么聚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必将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构思和风格。《品酒》借助故事中的人物“我”,采用“内聚焦”的方式,“有限制”地讲述了其所见所感,是第一人称固定式内聚焦。也就是说,故事是由参与到情节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作为故事人物讲述出来的。由于叙述者是故事的亲历者,作品一开始就成功地将读者直接引入了“我”正在经历的事件中,透过“我”的视野对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聚焦。小说中展现的都是“我”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 “我”对作品中其他人物及其行动的直接记录。作为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并结合自己内心所感进行叙述,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性的荒谬和异化的主题。

总的来说,第一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模式的优势在于方便叙事者作为作者的“代言人”进行叙述评说,引导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加深读者对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这样,叙事者“我”就在作者、故事中的人物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为作品交流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3]。《品酒》中,品酒“大师”普拉特试图通过欺诈的手段赢得迈克的女儿。作者并没有提前披露有关普拉特阴险计谋的任何信息,但“我”却注意到他和女孩说话时那副贪婪的样子,他把身子凑向她,急切得“几乎要挨在她身上似的”[2]。此外,“我”像摄影机镜头一样依次聚焦和描述“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普拉特,引导读者更加近距离地捕捉所谓“大师”的一举一动:他眉心闪出的那丝坏坏的神色和他的举止态度上显出的意图使“我”有些感到心神不安[2]。随着“我”的“镜头”依次捕捉到普拉特那中央隐含着狡猾的闪光的黑眼珠,“像一个巨大的湿漉漉的钥匙孔”[2]的嘴巴,还有那只伸进酒杯内、看着让人恶心的粉红色舌头,一个觊觎朋友女儿、贪婪、虚伪、让人厌恶、鄙视的人物形象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使读者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也是作者为小说结尾所谓的品酒“大师”诡计的被戳穿精心埋设的伏笔,使读者在获悉答案之后,顿感恍然大悟,因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过程中,由于视角被限定,读者只能透过“我”的眼睛以及“我”对人物的感知所进行的评述,去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事情的真相。因而,通过“我”对场景的描述,让读者亲自感受故事的氛围,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而且使整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显得悬念迭起。此外,从叙事交流的角度看,采用第一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模式,叙述者在讲述中直接面对受述者,不时和受述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叙述者对故事的描述显得更加自然、客观,也更容易以自己情感的真实流露去感染读者,使读者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中,从而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第一人称固定式内聚焦使作者与作品实现了叙述分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叙述者“我”充分行使了他的思想职能,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深度。

在叙事作品里,叙述者的作用不仅仅是代替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他还担负着其它的职能。热奈特在《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将叙述者的职能分为五种:叙事职能、管理职能、交际职能、证实或证明职能、思想职能,也被称为说服职能[3]。简言之,叙事职能就是讲述故事,它是叙事者最基本的职能;管理职能指的是叙事者对文本的组织和解说功能;交际职能是指与读者建立联系,保持读者兴趣、传递信息的功能;证实职能是指所叙述内容的来源和可靠度;而思想职能是指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的评价。在热奈特看来,叙述者的这五种职能是相互掺杂着存在的。《品酒》中叙述者“我”除了承担基本的叙事职能、思想职能外,还发挥了积极的管理职能,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善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主人迈克起身去取当晚的第二瓶葡萄酒时,叙述者“我”和迈克有如下对话:

叙述者:酒在哪?

迈克:在我的书房,瓶塞已经拔掉了——在醒酒呢。

叙述者:为什么放在书房?

迈克:当然是为了让酒升到室温。已经在那儿放了24小时了。

叙述者:可是为什么要放在书房呢?

迈克:那是这座房子最合适的地方。上次理查德来的时候,帮我挑选了这个位置。

原来,为了得到迈克的女儿,普拉特早已设下了陷阱,并诱使迈克一步步进入圈套。因此,叙述者与迈克间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为故事结尾普拉特卑劣行径的败露埋下伏笔,而“我”在谋篇布局和情节的完整方面的组织管理职能自然也就显现了出来。

4 《品酒》中的叙事结构:线性层递式结构

线性叙事(Linear Narrative)是电影和文学艺术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这种叙事手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让故事结构明晰化,让观众和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4]。线性叙事作为现实主义的经典叙事手法,强调“故事的完整性、时间的连贯性、情节的因果性”[5]。线性叙事的故事性强、叙述形式简单透明的特点,恰和《品酒》简单的故事情节相契合。严格来讲,线性叙事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是严格遵循着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故事的,一般来说,这种叙事方法对营造悬疑或者迷幻的叙事氛围较为不利,但达尔在《品酒》中却巧妙地做到了扬长避短。《品酒》故事情节的展开虽然按时间的发展为顺序,但故事并非从头至尾以一成不变的节奏发展下去,作者巧用悬念,层层设伏,随着小说叙事节奏越来越快,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情节也越来越曲折。小说一开始,叙事者“我”交代了“品酒大师”两次赌酒获胜,说明其对红酒有一定的鉴别力,这为“品酒大师”本次打赌再次获胜做了铺垫,但那晚“品酒大师”却似乎对品酒、打赌不感兴趣。当迈克拿出第二瓶酒声称普拉特不可能猜出其产地,矛盾在两个主人公之间产生,故事开始吸引读者。随着两人就赌注一来一往的争论,故事推进的节奏越来越快。当普拉特声称要拿自己的两套房屋赌迈克的女儿的婚姻,故事达到了一个小高潮。随后,迈克经过片刻踌躇,不顾妻女反对应下赌局,将故事再次推向高潮。当“品酒大师”开始不慌不忙、装模作样地推测葡萄酒,悬念自然产生。而作者对普拉特推测葡萄酒的名字、产地、年份的过程详尽地描述,延迟了赌局胜负的揭晓,拉长了读者等待的过程,这无疑激发了读者对答案的期待,却增添了阅读的张力和作品紧张的气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当迈克面色苍白、虚脱似地坐着一动不动,故事达到了高潮。但女仆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突转,“女仆”的一番话,令赌局中原本道貌岸然的赢家普拉特的诡计露出了马脚,骗局在众人面前被戳穿。小说就以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戏剧性地结束了。看似出人意料的结尾其实前文早已埋下了伏笔。至此,叙述者“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作者并没有借“我”之口告诉读者骗局被戳穿后道貌岸然的“大师”如何收场,或者荒唐的股票经纪人是否如释重负,而是留下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猜测。显然作者这样精心编设悬念,然后层层设伏,以及颇为含蓄的叙事风格为简单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增添了复杂性和曲折性,并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艺术效果。通过运用单一明了的单线性叙事结构,达尔把原本简单、平淡无奇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读者描绘出一副栩栩如生的人性丑恶的画面。

从以上对作品的剖析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底很深。他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事情发生的全过程。看似简单的情节和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一部扣人心弦的杰作,足见其深刻的叙事功力。达尔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内聚焦和线性叙述模式,以细致的人物刻画、紧凑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来烘托小说的主题,对英国资本社会制度下的人性的异化和荒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与批判,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二十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荒唐、邪恶、虚伪与卑鄙,可以说是一部反映20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投机、贪婪、阴险的现实主义杰作。

[1] 陈钰.畸形精神世界的工笔画家——谈罗·达尔的小说创作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1985(4) :36-39.

[2] 虞建华.英语短篇小说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48.

[3] 李乃刚.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4] 范晓红.《亡命驾驶》电影改编的线性叙事艺术[J].电影文学,2016(20):76-77.

[5]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2.

(编辑:刘彩霞)

On the Narrative Art in Roald Dahl’sTheTaste

LI Shu-mi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Roald Dahl,world-known author of children’s books,also wrote short stories for adults,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peculiar plots and unexpected endings.TheTastecan be seen as representative of his short stories.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how Dahl made the seemingly simple plot and characters into an exciting story by tactfully employing such narrative strategies as focalization and linear narrative structure.

Roald Dahl;TheTaste;narrative feature;focalization;linear narrative

2017-03-10

李淑敏(1969—),女,河南临颍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研究.

I106.4

A

2095-8978(2017)03-0061-03

猜你喜欢

普拉特品酒第一人称
中外画家笔下的人与乐器
关于普拉特思想研究
精确到万分之一的品酒师
基于方差分析的葡萄酒品酒员评酒问题
基于方差分析的葡萄酒品酒员评酒问题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不在自怜中度过任何一天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品酒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