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群英对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践行
2017-03-07朱小宝
朱小宝
(1.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论唐群英对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践行
朱小宝1,2
(1.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唐群英是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与杰出领袖,她为中国革命与女性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她一生的革命与女性解放运动的思想与实践,处处闪烁着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光辉。她传承了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弘扬了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践履了湖湘文化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焕发了湖湘文化汇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时至今日,唐群英的革命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唐群英;湖湘文化;精神特质;践行
唐群英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首位女会员,是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领袖和先驱,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曾被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1991年,康克清在《唐群英纪念专辑》中赞其为“一代女魂”。1981年以来,学界对于唐群英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湖湘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富魅力且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地域性文化。湖湘文化的核心在于它的精神特质。湖湘文化有着其独特的、固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精神特质。对此,学界已作过不少的讨论,见仁见智的不同意见也有不少。笔者仅就学界所大体认可的几方面,依据唐群英生平与思想活动的情形,从史论结合的视角,就唐群英对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践行作一初步考察。
一、对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的传承
湖湘文化浸润着浓厚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湖湘子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事迹比比皆是。虽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普遍精神,但它不但为湖湘文化所继承,而且将其发扬光大,使这种精神在湖湘文化传统中显得异常突出。众所周知的屈原、王船山、魏源、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爱国志士。“在内忧外患十分深重的近代,湖湘士子总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视爱国救亡为己任”[1]。唐群英即是如此。
唐群英出生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晚清,列强对华侵略凌辱,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唐群英出生之年,沙俄派兵侵占我国新疆伊犁(1871)。随后又有日本派兵侵略台湾(1874)、英国强订《中英烟台条约》(1876)、沙俄逼签《中俄伊犁条约》(1881)、中法战争爆发(1883)、《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签订(1885)、英国武装入侵西藏(1888)、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造颐和园(1888)、康有为第一次上书请求变法(1888)、中英订立《藏印条约》(1890)、全国掀起反洋教斗争风暴(189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和兴中会成立(189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5)、沙俄诱迫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1896)、德国和沙俄分别强占胶州湾和旅大(1897)、八国联军侵华(1900)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发生。中华民族面临着亘古未有的亡国灭种危机。此情此景,深深地印刻在唐群英的脑海里,她开始思考救国救民之道。她在《书怀》一诗中写道:“斗室自温酒,钧天维换风。犹居沧浪里,誓作踏波雄”,生动彰显她的革新壮志。
1896年,唐群英与秋瑾相识,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她俩常常一起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畅叙个人经历、前途、理想。或传阅进步书籍,或品评杰出人物,鉴古比今,吐胸怀,抒抱负,抑或吟诗填词,弹琴吹箫,击剑高歌。后来,她又系统深入地阅读了严复的《论世变之亟》《救亡诀论》,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以及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进步书籍,以及秋瑾从北京给她邮寄来的一些新书刊,开始接受新潮知识。
20世纪初,留日中国学生创办了不少报刊杂志,如《国民报》《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新湖南》等书刊。在国内也刊行《中国日报》《大陆》《童子世界》等多种书刊。这些书刊,多是反映国家所面临的危急形势,翻译和介绍西方政经学说、社会风情,同时,也抨击清朝暴虐的黑暗统治,公开宣传反清民主革命。这些革命书刊不断传入湖南,“罗列满布者,触手即是”。到处听到的是“断不可以不革命,断不可以不排满清”一类话。这说明新的思潮和革命的呼号,已是反动统治者无法阻禁的了。唐群英认为,“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该是奋起的时候了,所以,我决定东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认为,天下兴亡,匹夫固然有责,但匹妇亦有责。救国救民,本不应分匹夫匹妇,天下兴亡,人皆有责。她大声疾呼:“女界同胞,正宜当此国家多难,危急存亡,厄在眉睫之秋,与男子奋抉争先,同尽天职”。[2]
1904年,唐群英为寻求救国之道,远赴日本求学。其弟唐乾一曾在唐群英去往日本之前写了一首赠别诗,诗中“绝裾复绝裾,儿去意何如?能以身许国,国强家有誉。破俗从军行,战死埋丘墟。不必谈生还,生还实辱余。国强家不危,此语众所知。为何爱国心,不及爱家私?”的语句[3]47,生动展现了唐群英的爱国报国情怀。到日本留学后,她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思潮,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单纯的男女矛盾上升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反动统治、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她也开始拯救国家民族的伟大而艰难的革命实践。国势日危,人民疾苦,她面对欧风美雨的侵凌,不禁独自嗟叹:“莽莽乾坤何处家,两年栖息走天涯。文明未播中原种,美雨欧风只自嗟。”[3]64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跃然纸上。
唐群英认为,国势的孱弱,使中国女权更加不彰。在日本毕业会上,唐群英说:“无如积聩不振,女权凌夷,学习幽闭,遂成斯世困屯之形。”[4]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决定再次在广州起义。唐群英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唤起女界同胞的觉醒,“发起女子爱国之热忱,以尽后援之义务”,创办了《留日女学会杂志》。
综观唐群英的一生,其出国留学、投向革命、办学办报、创始女权,都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爱国情怀。她一生的出发点,都是源自这一份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二、对“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的弘扬
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称赞湖南人为“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中原人物以独立。”[5]3至近代,革命志士杨毓麟在1902年发表的名著《新湖南》中说:“我湖南有特别独立之根性”。[6]通过周敦颐、王船山、魏源、郭嵩焘、谭嗣同等人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独创、首创精神。唐群英作为湖南女性的杰出代表,首创精神在她一生的革命与妇女解放事业实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唐群英在东渡日本之前,就从胞弟唐乾一那里听说过黄兴那种“无我”的革命精神,深为钦佩。在她赴日本后不久,就与黄兴一见如故。1905年5月,唐群英经黄兴、赵恒惕介绍,在东京加入华兴会。她成为华兴会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会员。在当时,湘藉留日学生人数很多,他们思想活跃,积极组织爱国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革命氛围,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群英在与他们的密切来往中,很快成长为一位女革命党人。同年8月,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唐群英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首位女会员。
1908年,同盟会准备在国内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唐群英也被派遣前往湖南。回国以后,她积极联络国内革命党同志,密切商讨革命事宜。她还奔走于上海、南京等地,大力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她又积极奔走,联络和呼应革命女同志,组织成立了“女子北伐队”“妇女后援会”“妇女红十字会”等女性后勤保障组织,大力募集军资捐金,作为革命军的后援。她还亲率女子部队奔赴前线,配合和支援革命军的战斗,有力激发了革命军战士的战斗热情和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可以说,辛亥革命前期的胜利有着以唐群英为代表的中华杰出女性的重要功劳。1912年元旦,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革命有功人员进行了授勋,唐群英因其在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荣获“二等嘉禾章”。因而,她也是推翻帝制创建民国的中华女界第一人。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全国民主运动高涨,妇女也不甘人后,妇女解放与争取女权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唐群英自小就对男女不平等殊感气愤,而在革命成功后,其妇女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成熟。她积极联络当时妇女界的进步人士,如蔡惠、王昌国、林宗素、徐宗汉、张昭汉、林宗雪、吴木兰、张馥真、沈佩贞等,在上海、南京等地先后组织成立“女子参政同志会”“神州女界共和协济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等妇女参政组织,召开会议、广发宣言、举办报刊、发表演讲,积极宣传男女平权,并多次上书孙中山,强烈要求赋予女子参政权。值得一提的是,唐群英是女子参政同盟会第一任会长。在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该会提出11条政纲,即一、实行男女权利均等;二、实行普及女子教育;三、改良家庭习惯;四、禁止买卖奴婢;五、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六、禁止无故离婚(只指以后实行自由结婚而言);七、提倡女子实业;八、实行慈善事业;九、实行强迫放脚;十、改良女子装饰;十一、禁止强迫卖娼。唐群英把包括男女权利平等在内的妇女解放各种要求归纳起来,由妇女团体以纲领形式明确提出作为奋斗目标,在此之前未曾有过,这是妇女运动史上的一项创举。唐群英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
唐群英为提高女子政治、经济与文化素质,进一步宣传民主革命、男女平权、女子参政等思想,还积极创办学校,开办报刊。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群英曾先后创办过十所学校,这些学校除了中央女子学校在北京外,其余均位于长沙和衡山。她还创办了《留日女学会杂志》《女子白话报》《亚东丛报》《神州女报》《女权日报》等。唐群英是为湖南妇女界出刊办学第一人。这些报刊要想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创新内容和形式,办出特色。唐群英所主编的几种报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敢言人之所不敢”,涵盖了政治、经济、实业、教育等诸多领域,形式上“丰富无拘”,有丛录、谐谈、法令、时评等诸多呈现形式,可以说是集思想性、战斗性、新闻性、文艺性于一身,体现了高度的创新精神。
唐群英还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她是辛亥时期文学社团——南社的第一位女诗人。身后所遗诗数十篇(唐群英告老还乡后,曾辑《吟香阁主诗草》4卷),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由上可知,唐群英作为华兴会和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推翻帝制创建民国的中华女界第一人,中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和先驱,湖南女界办报办学第一人,辛亥时期文学社团——南社的第一位女诗人,如此多的“第一”“创始”,她生动诠释了对于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的弘扬。
三、对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践履
湖南人对大事小事都有一种十分认真而又“霸蛮”的“蛮气”。著名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道:“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坚劳,数千年古风未改。惟其厌声华,故朴;惟其耐坚苦,故强”。[5]421920年陈独秀也在《新青年》上称赞湖南人的精神就是“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7]湖南人所具有的耐坚苦的强悍之气和厌华靡的古朴之风长久未变,从而形成为湖湘特有的传统风气。
唐群英赴日留学时,为了尽快掌握西方先进知识,学习十分刻苦。为了掌握日语,她更是加班加点学习,寒冬酷暑未曾间断。湘人“吃得苦”的精神在她身上显现。
而在近代中国,自西方传入的男女平等思想并未像其他思想一样为众人所接纳吸收,恰恰相反,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女平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与轻视。即使是革命党人士,也在革命后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退缩。唐群英鼓吹女权,争取参政权,阻力相当大,但是她不屈不挠。1912年2月初,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未有“男女平权”之条款,唐群英在筹建女子参政同盟会后,大声疾呼“中央政府给还女子参政权”,并数次上书。当她们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后,唐群英更是率领志同道合的女同志冲进参议院会场,造成当时轰动全国的“大闹参议院事件”。同年4月,同盟会以宋教仁为首的改组派将“主张男女平权”的内容删掉,唐群英当即提出抗议。8月,国民党举行成立大会,新纲领仍未恢复男女平权的内容,唐群英率诸先进女子击打宋教仁与林森,此为她“大闹国民党成立大会”事件。
唐群英从未对女权运动的挫折感到气馁、灰心。面对挫折,她曾郑重表示:“失败愈甚,成功愈大。阻力愈多,进行愈逮。”[3]242她还以参政同盟会之名,数次给各省都督发通电,表示女界决不承认不含男女平权内容的《临时约法》。唐群英为争取男女平等,誓言只要这一目标一日不能实现,她为此奋斗的志向就永远不会松懈。当上书请愿等诸多抗争一次次遭遇失败,她仍然大声疾呼:“一次争不到手,二次再争,二次争不到手,三次四次,以至无量次,不达目的,是万万不能止的。”她还认为,身体可以灭,但为女性解放、男女平权奋斗的心不能死;头可以断,但女性的参政权利不可忽视。在争取女性参政权的斗争中,她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同时,由唐群英所倡议和领导的女子参政运动,对当时中国妇女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场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礼教特别是对“三从四德”等“邪说”的揭露和批判、对男女平等、女子参政为“女子所固有的权利”,必“毅然决然以争之”,“女子要求参政,系天赋人权,不可放弃”的极力鼓吹、对妇女“绝其依赖之心”“破其自卑之感”,养成“独立精神”的号召、对中国妇女应“急起直追”“为全世界光复女权之先进放一特别异彩”的呼唤等坚决斗争精神,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可以说,唐群英一生都在为革命与女性解放事业而不懈努力,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她遇到一个又一个风浪,北伐、参政,她实在没有喘息的机会,有的只是不屈不挠、无比昂扬的奋斗之心。
四、对汇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的焕发
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主要表现为先进的湖南人对不同的思想都能够平等视之,做到汇合百家,兼收并蓄。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国人渐受影响,湖湘文化也与时俱进。著名哲学家冯契就曾说:“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在政治思想领域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其内容就是如何向西方学习,并且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反省,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便引导我们这个民族走向自由解放道路。”[8]近代中国,西方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大量传入,湖南是当时新旧思想文化冲突斗争最为剧烈的地方。著名史学家张朋园说:“湖南人沉睡,西洋人撞击;越是鼾声大作,撞击越是利害”[9]126,“人谓湖南是中国保守派的大本营,然而最早认识现代化的却是湖南人”[9]377。
唐群英在赴日本留学之前,就开始接触西方先进思想,这也激发了她的女性权利意识。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她的女权思想益发成熟。尤其是能够将西方的女权思想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作为开展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理论武器和生动实例。她以西方的“天赋人权”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并以当时的欧美女权运动为学习榜样。她还多次主张,全体中国国民,无论男女,都享有同等权利,因为这些公权与私权,“实天赋之原权,无论男女,人人本自有之,无待他人之界与或吝予也”[10]。她还大力批判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认为封建传统文化“违背人道,灭绝公理”,将女性应享有的天赋人权剥夺,还“著为令典,垂为条教”,此情此景,让她感到不得不为中国女权“大声疾呼”,“为我四万万男女同胞涕泣”[11]306。因此女子应该坚决放弃这样的封建教条,奋起抗争,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她认为比较可靠的办法就是向西方学习,即努力学习西方妇女,去争取参政等权利。唯有赢得了参政权,女性才能享有基本的话语权,才能参与国家法律与政治制度的制定,从而进一步保障女子权利。唐群英在她所著文章、宣言及请愿书中,多次主张以西方妇女争取参政权的斗争为榜样,号召中国广大女性“奋其雄心,急起直追”,“毋谓人强,自立即强;毋谓人智,多学则智”[11]295,如此,中国广大女性才能赢得斗争的最后胜利。与此同时,唐群英等先进女性又能够正视客观现实,认真分析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情,认为中国女性所受封建压迫更为深重,同时,中国女性各方面素质较欧美存有较大差距,要在中国倡导女性参政,阻力和困难都更多,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正因如此,唐群英等认为女性参政的目标暂时难以实现,因而她们并不要求政府法律上积极的保护,而是竭尽全力要求法律的消极保护,也就是在法律上不必明确规定女性拥有参政权,但也不要标明只有男子享有这些权利。甚至在国会进行选举时,当她们知道女性难以当选议员或出任官员时,她们也只是争取选举权,而暂时不谋求被选举权。而这正是她将西方思想与实践融汇于中国女权运动实际的生动彰显。
在女权运动受到挫折时,唐群英又积极探索新路,认为兴办女子教育是争取女权的基础性工作,因而,她积极举办女学,大力宣传西方的先进女权思想,积极培育中国女性权利意识,大力培养女性人才,这也为后来中国女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唐群英为了革命和女性解放事业,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她也丰富和发扬了湖湘文化。她投身革命,孙中山先生赞她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她领导女权运动,被赞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在东方作第一声惊人之鸣”。这一切,都将在中国革命和妇女运动中永远彪炳史册。时至今日,我们应大力弘扬唐群英的革命精神,努力汲取湖湘文化的精神财富,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1]丁平一.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4.
[2]丁守和.留日女学会杂志[M].//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3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82.
[3]蒋薛,唐存正.唐群英评传[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4]湖南省革命烈士传编委会.三湘英烈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卷)[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88.
[5]钱基博.湖南近百年学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严昌洪,何广.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杨毓麟、陈天华、邹容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
[7]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三联书店,1984:481.
[8]冯契,等.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5.
[9]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李天化,唐存正.唐群英年谱[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80.
[11]刘静,唐存正.女权运动先驱唐群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叶民英
C91
A
1009-3605(2017)04-0105-05
2017-03-11
朱小宝,男,湖南桂阳人,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