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鄂西空战与中国战场空战的转折

2017-03-07谭玉龙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鄂西空战宜昌

谭玉龙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 宜昌 443000 )

试论鄂西空战与中国战场空战的转折

谭玉龙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 宜昌 443000 )

抗战初期,损失严重的中国空军转入休整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等盟国的援助下,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并因美驻华空军加入对日作战,使得鄂西空战前夕,双方在用于鄂西空战的空军实力对比上,中美联合的空军在总体实力上超过了日本空军,成为一个转折点。鄂西空战的胜利,中美空军开始夺回制空权,成为空战的又一转折点。同时,随着鄂西空战的胜利,中国空军方面从被动迎击日军转变为主动出击,在战略上也出现了转折。空军作战的转折,不仅首次实现陆空协同,改变了鄂西会战的战场态势,拱卫了陪都安全,安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更对整个抗战局势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战场;鄂西空战;转折;制空权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的同时,自身也损失惨重,且中国不具备航空生产能力,无法补给,被迫转入休整,战场制空权遂为日军完全控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等盟国的援助下,中国空军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开始夺回制空权,中国战场的空战发生转折。本文拟对1943年鄂西空战及影响作详细考察,以进一步明晰它对中国战场空战发生转折的作用。

一、中美联合空军用于鄂西空战的兵力超过日军

抗战时期因日本的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远高于中国,决定了抗战初期日军空军实力在中国战场上的优势。中国空军虽然取得了“八·一四”空战等多次战役的辉煌胜利,但飞机的数量却随着战斗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减少。同时,因为1941年 4月苏联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停止对华军事援助,苏联撤出了在华军事人员,中国空军再次陷入困境。而1941年6月“日军拥有654架飞机对中国重庆等中心区域和南方地区实施大范围的轰炸,以胁迫重庆政府投降”[1]。日军空军占有绝对优势,制空权被日方控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的航空兵力开始调往太平洋战场,在中国大陆的航空力量大为削弱。到1942年“根据各方统计,其停留我国境内之飞机,南北各机场总共不过273架,最高时亦不超过300架。”[2]126而且在此期间,由于中国陆空的反击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消耗,仅1942年,“日军损失飞机1800余架,至此敌人的空军已成强弩之末,一蹶不振。”[2]126至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屡遭盟军严重打击,其空军“为应付太平洋战场之需要,并为防卫其本土计,乃将飞机大量调离中国;因此,用于我国空军之数量,已大为减少,平均每月仅有353架,就地区而言,则以南战场为最多,武汉战场次之。”[2]1261943年5月,在汉宜地区的日军陆军航空部队仅剩:“轻轰炸机126架,侦察机72架,驱逐机50架,合计248架飞机。”[3]据日方资料记载航空方面:“部队主力在昭和17年(1942)8月,从汉口调往了杭州。”[4]就鄂西空战前夕日空军的力量,陈纳德曾作如是分析:“它(日本)不希望在中国战斗,特别是在中国空中作战。日本现在在中国的大多数空战是为着训练目的,而不是准备在那里战斗。日本有太多的地区需要保护。”[5]114-115可见鄂西空战前夕,日军用于此次会战的空军力量同以前各重大战役相比,大为削弱。

中国方面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得到美国的援助,使得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空军开始恢复,并得到发展。“1941年5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中国为有资格获得租借援助的国家,并提出了《中国短期空军发展计划》,罗斯福总统于7月23日批准。”[6]335由于盟国的帮助,中国空军开始重新获得外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有空军驱逐机160架、中轰炸机55架、重轰炸机7架,合计222架。”[7]202应该说这些飞机都是可以用于作战的。在美国的帮助下“大批美式B-25与B-28,源源抵印,我空军初级班时已迁至印度拉合尔,大批空军战士得在无威胁的环境里成长。”[8]2034同时“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出现P-61型、P-38型、B-24型、B-25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性能、火力和速度诸方面都超过了日本的飞机。”[9]102因此“我空军的避战,到三十一年(1942年)冬正式结束。”[8]2034至1943年春,“中国空军已经拥有了一批新式飞机和素质明显提高的飞行员。”[10]39从而“奠定了未来复夺制空权的基础。”[8]2034另外,1941年初,“美国政府批准一个计划,准许美国战斗机,由美国志愿飞行员驾驶的,并由美国航空机械员保养的美国战斗机,可为中国服务,对日作战;于是,陈纳德招募美志愿飞行人员组成的美国志愿队,于1941年8月1日正式成立。”[11]10陈纳德扩编后的空军力量拥有“战斗机105架、中型轰炸机12架、侦察机和各类运输机4架,合计121架。”[1]至此,中美联合的空军用于鄂西空战的飞机达343架,而日军可用于鄂西空战的飞机仅为汉宜地区的248架,在作战飞机数量上中美联合的空军已呈现出了优势。

美国的援助让中国空军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加之美国志愿飞行队服务于中国,帮助中国对日作战,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实力大增。因此,在鄂西会战前夕,中美联合的空军与日本空军在实力对比上出现了转折,从抗战初期日方空军占绝对优势,转变成为中美联合空军在综合实力上占据优势地位,这一转变的出现为之后鄂西空战改变中国战场空战局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鄂西空战中美空军开始夺回并控制制空权

战争初期,日军曾狂妄地把中国领空称之为“日本空军的无敌街道”[9]102,在中国空军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中美联合空军积极主动的出击作战,开始扭转这一被动的局势,并在鄂西空战中实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一)中美联合空军制定了积极主动的作战方针

鄂西会战期间,中美空军联合主动出击,寻求日军在汉宜地区空军主力决战,在战略上发生了转折。为此,战前中国空军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方针,即“我空军以夺取战场之制空权,减轻我陆军空中之威胁,并得直接攻击敌海陆军之目的,以中国境内中美两国空军之全部,探索积极的空中攻势,以支援陆军。”[3]在此方针指导下,会战前夕中美空军对日军在鄂西地区的第三、十三、三十九师团方面的陆军部队、长江上的船舰和汉宜地区的机场进行了仔细的侦察。掌握情报之后,计划采取彻底歼灭汉口和荆宜间日军的航空部队、确保战场上我陆军上空的安全和我空军活动的自由及截断日军长江水运三个方面的措施,以达成方针所定的获取制空权的目的,并从对空军作战、直接协同两个方面来实施。在对空作战方面,以驻衡阳、零陵、桂林、新津之美军驱逐轰炸部队,积极破坏日军在武汉、荆宜等地的空军基地,消灭日本空军于地面,制压日本空军活动,并轰炸长江江面的日军舰船。驻扎在梁山、芷江的中国驱逐部队,则经常在战场上空巡逻,以捕捉击灭日军侦察及轰炸机,并掩护我空军的活动。直接协同方面,以我轰炸部队,直接协同地面部队的作战,攻击日军地面陆军和运输船舶车辆等,以断绝日军的增援与补给。希望在获得战场上制空权后,以中美空军主力,协力我陆军的作战,攻击日军地面部队,遮断日军的退路和渡河点,最终在洞庭湖西岸一举而歼灭日军。在兵力上中美空军派出“轰炸机3个大队,1个中队,有重轰炸机18架,中轰炸机10架,轻轰炸机16架,驱逐机3个大队,有驱逐机121架。”[3]均由陈纳德指挥。

(二)中美联合空军主动攻击日陆空军及后勤补给部队

1943年5月26日、27日,日空军以武汉、荆门为基地向我长阳等前线轰炸,协助其陆军进攻长阳地区。但日空军主力仍在武汉和荆门地区,“仅有驱逐机四五十架,轻轰炸机约二十架,直协侦察机也不过七八架,只能零星交动于前线。”[3]在此情形之下,中美空军以协助我陆军和攻击日军后续部队与辎重为目的,“遂派空军第一大队的7架SBIII、第二大队的6架A-29和第四大队的8架P-40E分别轰炸长阳至聂家河、偏岩,及长阳城区一带日军和其辎重部队,并扫射长阳宜昌一线日军的船舶。”[3]27日,日军在其空军掩护下展开多次进攻,“午前11时许,我大编队机群飞临前线助战,给予前线战士以无限之兴奋。午后2时,我机群第二度飞临前线时,我地面部队即与空中部队呼应,一齐向敌人反击。”[12]此时日军空军主力虽龟缩于汉口,但日军陆军仍然在猛烈进攻,中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其战况之惨烈,乃属空前。”[13]117为协同陆军作战,我空军于28日,“派空军第二大队的6架A-29和第四大队的8架P-40E对宜昌敌军渡口集结的人马进行轰炸。因天气恶劣原因,我空军改对宜昌城展开轰炸,计炸毁江面敌轮1艘,木船甚多,并炸死敌马匹200余头。”[3]29日我空军在宜昌西南日军阵地上空巡逻、侦察。同时,美国空军派B-24重轰炸机9架,轰炸宜昌城及敌江岸油池,炸毁宜昌东山寺日军大量工事。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日军,我空军于30日以驱轰联合队,攻击日军后方部队,并扫荡战场上空日军飞机。空军第四大队4架P-40E对木桥溪、高昌堰、曹家畈、石牌一带上空展开巡逻。驻新津美空军7架B-24对宜都城及以西的马鞍山一带日军及炮兵阵地进行轰炸,“炸毁宜都白洋机场敌机2架。”[3]“驻芷江P-40E机一批8架、一批5架,先后飞宜昌敌机场巡逻,击焚场内敌军翼机1架,炸损敌卡车2辆,焚毁2辆,死伤敌军约30人;击毁宜都东北十英里敌油库;又扫射宜昌附近运输车队等。至此宜昌附近50英里内之江面,使得日军断绝航行。”[3]至5月30日,在我陆空协同作战下,日陆军未能攻破石牌要塞,并于31日开始撤退。蒋介石于当日电令第六战区:“鱼洋关至长江间各部,应速向枝江、宜昌、长阳沿江追击,歼灭敌人,夺回长江西岸各据点。”[13]117空军方面协同陆军进行追击作战,据《中央日报》报道:“31日,我机、盟机猛炸宜昌,击落敌机30余架,并轰炸宜昌附近敌麇集之部队军需品及船舶,投下炸弹多吨,均命中目标。”[14]经过31日的战斗,中美空军联合出击,“予敌以重大打击,敌空军慑于我方威力,已颇形萎缩,今日未见敌机踪影。上午六时我空军轰炸宜昌附近江岸敌所积载军需品与船舶等,收获极满意战果。”[15]中美空军在中国战场的联合作战,在鄂西空战中给日空军予以沉重打击。同时,因为太平洋战场等地盟军对日作战,日空军损失惨重,增援中国战场的力量被大大削弱,日在华空军已不敢直接与中美空军正面决战。其后,空军继续协同陆军进行追击作战。6月2日,“中国空军及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大编队机群猛烈轰炸宜昌附近的日军”。[16]900至6月3日,中国江防军完全恢复了战前的态势。经中美空军数日联合作战,“敌空军连日受创甚重”。[3]为协助陆军扫荡宜昌地区负隅顽抗的残敌,空军于6月6日,“分两批出动轰炸和扫射聂家河地区日军,敌死伤颇重,并打退来犯敌机8架,击毁其中3架。美空军也在沙市一带扫射江面敌军舰,并击毁日机1架。”[3]对于中美空军在鄂西空战中的战绩《新华日报》如是报道:“曾与敌机作战多次,击落之敌机至少34架,地面被炸毁之敌机至少5架,另有兵舰四艘,在江中被炸毁,至其军需人员,交通工具之损失,则不胜枚举。”[17]对此唐学锋曾作出了统计,总共“击落敌机41架,炸毁敌机6架,炸沉炸伤敌舰船23艘,击毙敌官兵157人,击伤238人,击毙敌军马207匹,击伤74匹。”[18]251

(三)中美联合空军开始夺回了制空权

鄂西空战击毁日军战机等战果在数目上或有夸大之嫌疑,但鄂西空战夺回制空权,使得中日战场空战开始发生转折,则是连日军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对此,日方在1943年6月10日后总结“江南歼灭作战”的损失时道:“在我方损失中,由敌机造成的损失激增,这一点值得注意,这表明航空优势敌我易位的征兆已经开始出现。”[19]1071943年鄂西空战前后,中国“防空部队,已遍布各地,全国划分为五个分区。盟国空军此时在我国之兵力,亦日趋强大,于是各战场及前后之制空权,遂为我完全掌控。”[2]127而且,鄂西空战之后,美国继续为中国提供援助。总计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共得到了美国飞机2394架,其中战斗机1038架、轰炸机244架、侦察机15架、运输机97架。”[6]338中国方面空军的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日本不得不调整其作战战略,并认为“我方空军的进攻作战,如果再像过去轰炸重庆那样,采取白天编队轰炸方式,只能白白遭受损失。”[20]850至此,日军“已无力对我发动大规模之攻击,仅能以少数轰炸机、驱逐机,对我后方各机场作小规模之扰乱攻击。”[2]127日方后来总结道:“就中国战区敌我双方的空中优势而言,1942年之前优势在我方。1943年从敌我较量的过程来看,败局已定,空中优势逐渐转向敌方。”[21]234-235在1943年9月25日,日方联席会议对世界形势判断的过程中也强调了“敌空军活动猖獗”。[20]850并在1944年日军谋划发动“打通大陆战役”分析中国兵力情况时,再次强调中国方面空军力量还在进一步增强,不得不承认:“昭和17年(1942年)以前对华作战时,我方始终以绝对优势的空军力量完全掌握着制空权,相形之下,现在正好颠倒过来。”[20]850鄂西空战中,中美空军联合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美军陆长史汀生称:“最近鄂西战事中,美国空军与中国军队配合作战,致使中国军队享有对日作战以来第一次局部空战优势。”[22]鄂西空战“成为整个抗战中制空权敌我间易手的开端。”[13]119因此,鄂西空战的胜利无疑成为了中国战场上空战转折的开端。

三、鄂西空战推动中国战场空战发生转折的战略影响

首先,在战略上首次协同陆军逆转战局,拱卫了陪都安全。鄂西会战中,中美空军在战略上首次实现协同陆军作战,积极主动地发起了鄂西空战,有力地配合陆军粉碎了日军入侵石牌要塞的图谋,成功地改变了鄂西会战作战态势。正如《新华日报》所评论:“中国战场过去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陆上部队得不到空军的掩护,在最近的鄂西战事中,陆上部队与空军首次密切合作战,而且一来就造成了光辉灿烂的战绩。”[23]其后中美空军在对日军追击作战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改变鄂西会战战役形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中国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报告宜昌附近作战经过时指出:“鄂西致胜主因为陆空配合。”[24]美国伊利奥特少校也指出:“日军之败退,美空军亦有一部分功绩。日空军诚不能与美国空军或美国训练之中国飞行员相抗。”[25]中美空军掌握了制空权,积极主动地出击,确保中国陆军战场上空的安全。空军因其优良的表现,被陆军称之为“空伞”。同时,中美空军对日军陆军进攻部队和后勤给养部队给予沉重的打击,削弱了日军的进攻战力。使得战役前后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军从积极谋划如何威胁陪都重庆和消灭中国军队战斗力转变为日军在撤退中遭受猛烈地追击和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鄂西会战中日军虽成功地实现将宜昌地区的船舶下行,但却因为中美空军实力的增长,而使得日军的长江补给、联络线不断受到攻击。空战的转折推动了鄂西会战战局向有利于中国的方面转变,中美空军协同陆军作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攻占石牌要塞,入侵陪都重庆的企图,稳固了整个长江防线,拱卫了陪都安全,并在日军撤退时为我军创造了积极的攻击态势。

其次,中美空军对日军补给线的攻击迫使其改变作战方略。自鄂西空战始,中美联合空军掌握着制空权,并发动“夏季攻势”对日军长江运输线和后方补给进行猛烈攻击。可以说夺回制空权的中美空军给日军造成了严重的困扰,这从日本经长江运输线上运回的铁矿石吨位可以反映出来,“从1943年上半年的220万吨,下降到1944年的115万吨,下降幅度达47.33%。”[26]面对中美联合空军对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日军运输能力的不断打击,日军不得不有所考虑,并试图酝酿一个从根本上来解决中国上空制空权的计划,以缓解赖以生存的运输问题。因此,在11月,日军参谋本部杉山总长首先提出:“压制中国大陆的美空军拟有困难……难道不能从华中和华南打通粤汉铁路,使美空军不得使用中国东南部的基地吗?”[27]4这就是日军因为“长江补给线受到了威胁,而想攻占京汉铁路南段,打通华北与武汉地区的联络。”[20]1099从而发动豫南作战来解决其交通联络问题,妄图改变其困境的由来。由此,日军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作战计划,即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正式实施,也即是后来发动的豫湘桂大会战。日军在其后的会战中虽然取得了暂时胜利,但从整个中日战争的战略角度来看,日军已经呈现颓败之势。日军从积极谋划如何入侵陪都重庆,早日解决“中国事变”问题,变为谋划如何打通大陆交通,以解决中美空军对其长江补给线的打击所带来的问题,及其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所面临的困境;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抗战力量则在进一步加强,正如日方在1943年夏秋间分析战局情形时认为“重庆方面继续抗战的意志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正在进一步加强。”[20]1097因此,可以说中国战场形势自鄂西空战后已悄然发生变化了。

第三,安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改变了国际感观,壮大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中美空军在鄂西空战中积极地协同陆军作战,取得了鄂西会战的胜利,极大的安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如同陈诚在其回忆录中所讲的:“抗战六年,不可讳言,人心已相当疲惫……鄂西捷报接连由前方传来,且战果丰硕,为近年所罕见,这在后方人心上,不啻下了一场透雨,爽快滋润,生意盎然。这是一大定力降落在抗战的大后方,这一股定力,使疲惫的人心得到兴奋……”[28]118战争中,“前方固然需要后方之有力支持,以增强战力,后方也需要前方之杀敌之果,以振奋人心。”[28]118而鄂西空战给后方带来的效果就如同陈诚在鄂西会战后谈道:“我空军及美空军的英勇协力,不特使敌军精神上大受威胁,其后方补给大受损害,对于我鼓舞士气上,亦收效甚大。”[28]117不仅如此,通过鄂西会战中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异表现,英美等盟国改变了不看好中国军队素质的看法。在鄂西会战后“各国记者联袂到鄂西前线视察,认为中国士兵体格健全,训练精良,现有武器均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已不致轻视。因此国际观感大为转变,中国国际地位亦因之而提高。”[29]“鄂西战事爆发时,史氏(史迪威将军)对美国陆军航空队与我国空军之联合协助我军地面部队一节颇加好评。”[25]美国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雷诺尔斯也称:“中国军队在鄂西之大捷,足以表现中国军事力量,作为攻势武器而论,乃联合国家制胜战略中不可或缺之部分。”[31]中国军队的力量被得到认可和重视之后,盟军加强了对中国的支援,如1943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发表演说,对日攻势进展,不惜代价供给中国军火。”[31]4968月25日,罗斯福、丘吉尔在魁北克发表宣言“强力对日作战,实施对中国有效之援助,美国增强驻华空军空袭日本。”[31]498至“10月1日中美成立了空军混合大队,装备先进的P-40战斗机,B-25轻轰炸机和C-47运输机。”[1]另外,在整个反法西斯同盟中,美国主张实行“先德后日”的战略,这一战略使得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和牺牲。美国对华空军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国的补偿和对中国战场的稳定,以便其更好的实现“先德后日”的战略,而鄂西空战的胜利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有力支持。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部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与盟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良好合作。中美联合空军默契配合与杰出战绩,使得反法西斯同盟进一步壮大、稳固,而且,鄂西空战大捷,在世界各地广为传颂,海外华侨掀起了捐献赠机热潮。而与此相对的则是德意日轴心同盟因意大利的投降而衰败,日军的世界政策破产。1943年9月,日本大本营对世界战局的形势作了如是分析:“同盟军方面的反攻,今后必将愈益激烈。世界战争将演变成同盟军方面对轴心国方面的连续性攻势。在东亚,美英将同印度、澳大利亚、中国一起,日益加强对日本的压力,继续加强东南方面的反攻,并且在图谋由西南、东北两方面压缩对日包围圈的同时,从空、海两方面,加强对我占领的重要地区的进攻,以求尽快决定东亚战局的归趋。在中国方面,重庆军仍将继续抗战,并且同盟国方面空军的活动,今后必将逐步加强。”[20]839所以日本方面曾在1943年9月28日的联席会议上总结道:“今后战局的演变,将越来越显示出严重的姿态,帝国将真正面临决定存亡的重大关头。”[20]850-851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鄂西空战前夕,在用于鄂西空战的空军实力对比上,中美联合空军在总体实力上超过了日本,为中国战场空战发生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鄂西空战成为中国战场空战的转折点表现在:它成为了中国空军夺回制空权的开端,使得中国方面从被动迎击日军转向积极主动寻求日在华空军主力决战,协同陆军粉碎了日军继续西侵陪都重庆的企图,稳固了长江防线,拱卫了陪都安全,安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空战的转折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抗战战局,迫使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以解决受中美空军攻击影响的长江运输补给线问题;空战发生转折后,陆空良好的协同作战还改变了盟国方面对中国军队的看法,盟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使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战局更加明朗。鄂西空战成为了中日战场空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Xu Guangqiu.The Issue of US Air Support for China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1942-45[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36,2001(03).

[2]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G].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

[3]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编纂委员会.鄂变会战空军战史纪要[M].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43.

[4]陸軍航空部隊略歴(その1)付.航空部隊の隷指揮下にあったその他の部隊/分割9」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は)C1212241960.

[5]韩永利.美国“先德后日”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D].武汉:武汉大学,2000.

[6]高晓星.时评编著—民国空军的航迹[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

[7]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M].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9][日]大东亚战史(5)(中国篇):日文版[M].东京:富士书苑,1969.

[10]李树山,王叶红.中国空军战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1]世界知识出版社.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G].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12]我机猛炸长阳之寇[N].中央日报,1943-5-28(03).

[13]李新.中华民国史(第10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4]我机盟机猛炸宜昌并击落敌机卅余架[N].中央日报,1943-6-1(02).

[15]前线空中优势[N].中央日报,1943-6-2(03).

[16]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册)[M].台湾:综合月刊社,1974.

[17]鄂西战役,空军助战伟绩[N].新华日报,1943-6-29(02).

[18]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9][日]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M].高书全,译.北京:中华书局,1984.

[20]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M].张玉祥,赵宝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1][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中国方面陆军航空作战:日文版[M].东京:朝云出版社,1974.

[22]美陆长发表谈话赞扬我鄂西大捷[N].中央日报,1943-6-12(02).

[23]向中美空军致敬[N].新华日报,1943-6-22(03).

[24]鄂西致胜主因[N].中央日报,1943-6-6(02).

[25]鄂西我军大捷,美一致赞扬[N].中央日报,1943-6-7(02).

[26]洪良波.抗日战争时期中外空军的联合作战[J].巢湖学院学报,2004(5).

[27][日]防卫厅研究所战史室.一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8]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9]方庆秋,陈宝珠.陈诚私人回忆资料(1935—1944)[M].民国档案,1987(2).

[30]华府会议注重中国战场[N].中央日报,1943-6-16(02).

[31]方蒙.大公报与现代中国[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王习贤

K26

A

1009-3605(2017)04-0099-06

2017-04-25

谭玉龙,男,湖北宜昌人,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鄂西空战宜昌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最强空战王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湖北宜昌卷
空战之城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85:0”的叙以空战
大空战——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重大空战
贺龙与鄂西“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