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法治故事: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创新之举

2017-03-07高雨寒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法治

高雨寒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

讲好法治故事: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创新之举

高雨寒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

讲好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法治故事要从日常的法治实践、法治人物与法治事件等三个渠道发现,同时在编写法治故事中要把握政治导向、中国特色、法治精神、群众需求四个要点。要注重法治故事的传播,在普法中讲法治故事,让“名人”讲法治故事,打造精品影视剧讲法治故事,用好的平台讲法治故事。

法治;法治故事;人的全面发展;生态化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指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发生的事进行描述或以这些事为题材加以创作而形成的文学体裁。这些故事便于讲授,易于传播。讲授与传播法治故事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反过来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

一、讲好法治故事意义重大

法治作为人类选择的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至今最优的治理模式或机制,是与故事相伴相生的。西方的法治故事很多,了解一些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人就知道摩西十诫的故事、德国皇帝和磨坊的故事、被喻为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案件”的故事等。在中国我们也知道商鞅变法、子产铸刑鼎等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文明生长,法治故事伴随法治文明生长。同时,法治故事构成了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法治文化的一个显性特征。一个国家和民族,其法治故事传承的广度和深度也折射出这个国家和民族法治建设的力度与厚度。一个没有法治故事的国家和民族,往往缺乏历史的积淀,其走法治道路也可能更加艰难。当代中国已经选择了法治,这种选择是历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领导人探索而形成的,中国人民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超越中国传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一个新的高度。而要使法治建设深入人心,必须善于发现、挖掘和传播在法治建设中生成的法治故事,[1]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就在我们身边,法治就是我们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对法治的参与度,使法治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实践,而不是停留在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层面的观念、理念。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襟与智慧讲好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

讲好法治故事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对外传播中,鉴于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简单的说教会显得苍白乏力。[2]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把不同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发展阶段的人们带入当代中国,加强对中国的认识与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工作大局、法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法治故事在中国故事中应该占有更高的位置与更大的比重。讲好包括法治故事在内的中国故事,事关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要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是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与西方法治不同但独具魅力,并将促进世界法治文明的繁荣。试想想,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法治故事,在国际舞台上讨论民主与法治、国家治理等问题时,我们就难以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对别人提出的不同观念和质疑,就难以作出有说服力的陈述与回应。

二、在法治实践中挖掘法治故事

好的法治故事当然要来自好的法治实践。应当说,这些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抑或地方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法治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好的法治实践为发现好的法治故事提供厚实的土壤,但并不意味着自动生成好的法治故事。这样,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以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从日常的法治实践中发现。按照一般的理解,好像只有执法司法人员从事的执法司法活动才是法治实践,只有作为当事人去打官司才是法治实践。这种观点是狭窄的。如果是这样,法治就成了少数人的游戏,而不是大多数的生活场景。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状态。我们出行有交通安全法,我们购物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餐饮有食品安全法等。总之,我们的一切都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就是日常的法治实践,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法治故事的角色。我们可以从中挖掘许多精彩的法治故事。二是从法治人物中发现。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组织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知名度最高的当属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除了这些活动评选出来的法治人物,还有各行各业推出来的与法治建设关联紧密的先进典型。这些人物和典型身上都有反映法治精神、时代品质的法治故事,而且作为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还在延展。从个人而言,他们的精彩还在继续,就他们生活的群体和环境而言,他们的故事还在示范带动更多的人层出不穷地产生新的故事。三是从法治事件中发现。法治事件有官方推动的,如司法体制中各项具体改革的推动都可以构成法治事件,如一些有重大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案(事)件的处理也可以构成法治事件。法治事件还有民间推动的,如孙志刚事件。但无论事件产生的动力源在哪一方,都有一个官民互动的问题,即官方推动的有公众与社会的参与,民间推动的有官方的认可与相关制度的调整。这些法治事件总有涉事人物、主办单位、演发过程,总会对现有体制、机制有所触动,总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冲击,其中的故事性、传奇性不言而喻。

在法治故事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四点:一是政治导向。要时刻记住,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在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背景下讲法治故事,绝不能宣扬 “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所谓的普适价值观,也不能宣扬被现代社会所抛弃的以个人权威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人治的价值观。[3]同时,我们讲法治故事也应与法治建设的方向、重点与节奏相适应。如当前我们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就应该多讲关于司改的法治故事。二是中国特色。既然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那么我们的法治故事也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法治故事的模式来写。我们的法治故事要以“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法治建设的新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同时,还要反映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和群体在法治实践中的特色、亮点和期许,在共性中寻找更多的差异和个性,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生机与活力。三是法治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前些年,我们提出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二十个字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理所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法律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责相适应,司法政策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等工作原则,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不能把对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事迹的完整、详尽描述同等于法治故事,而是要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层面挖掘法治故事。四是群众需求。这些故事应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方面的需求。而且这些故事反映的应该是因应哪个方面的需求或哪个具体的需求所开展的法治实践。

三、创新讲好法治故事的路径

有了好的法治故事,还必须有效地传播出去。这里的传播,我们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大众传播,而应该有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类型,且一些具体工作是两种或多种传播类型的融合。一是在普法中讲法治故事。普法是由各级党委、政府发动的,是一种典型的组织传播。我们的普法是卓有成效的,但内容尚需调整。我们讲法律法规较多,在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群体中法学基础理论也讲了不少,但接地气的法治故事讲的太少。在普法的内容方面,应该形成法律法规、法学理论、法治故事三者并重的格局。二是让“名人”讲法治故事。这里讲的“名人”是宽泛的,既可以是全社会知晓的专家、学者、官员、明星,也可以是在某一地域或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人士。[4]“名人”要为法治代言,在法治中国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组织不同层次的“名人”经常性地开展讲法治故事的活动。这些“名人”既可以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故事,也可以讲西方的法治故事,但更应讲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尤其是发生在身边和自己身上的法治故事。在讲故事中要有感同身受,甚至有观念冲突、认识转变的曲折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这样讲出来的法治故事才有感染力和传播力。总之,让讲故事的人有成就感,让听故事的人有获得感。三是打造精品影视剧讲法治故事。电影、电视剧的传播力是不容置疑的,麦克卢汉说过,电影有力量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5]只要我们真正把握司法规律和司法需求,各方联动,就一定能制作出吸引眼球、打动人心的法治类影视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讲授法治故事,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传播效果。四是用好的平台讲法治故事。在传播学上,除了“内容为王”,还有一个“渠道为王”的说法,好的平台与渠道才更有可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中央主流媒体和地方各级主流媒体、法治类媒体、都市类媒体都应该有讲法治故事的专题、专栏,一些政治类、社会类、文化类的专题专栏也应该加大讲法治故事的比重,如《今日说法》《新闻调查》《钟山说法》就是讲法治故事的好平台。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的《钟山说法》为例,该节目由中共湖南省委法治办、湖南省司法厅、湖南经视共同举办,着重于融情、义理、释法,自开办以来,收视率稳步上升,已成为全国法治宣传的品牌栏目。我们要多打造这样的平台,让好的故事在好的平台上讲,让好的平台讲好的故事。除了占领宣传主阵地和制高点,还应该营造众声喧哗的氛围。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就法治问题建言、争鸣,通过共建共享,达成社会共识与社会行动。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不可能独霸天下,鉴于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自媒体越来越展示其强大的传播力。要注重发挥自媒体的作用,让大家在微博、微信、QQ空间讲法治故事,让网络大V讲正能量的法治故事,使人民群众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法治观念,增强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认同。

[1] 段鹏.传播学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9.

[2][荷]简·梵·迪克.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

[3]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8.

[4]刘海龙.大众传媒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

[5]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香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

责任编辑:秦小珊

D9

A

1009-3605(2017)04-0096-03

2017-04-28

高雨寒,女,湖南长沙人,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媒学。

猜你喜欢

法治
法治护航绿水青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让“法治”为乡村振兴赋能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巩固扩大“醉驾入刑”法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