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7-03-07苏万祥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贫血症溶血性免疫性

苏万祥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苏万祥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9例,其中I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治疗,II组患者采用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III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的方式和血液置换治疗,对三组患者输血前的各项血液指标和输血后的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输血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数和红细胞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也有了显著下降(P<0.05)。III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I组患者,并且各项血液指标均优于I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出血反应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时,洗涤红细胞输血方式和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方式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通过三洗红细胞输血和血液置换相结合的输血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输血方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用分析

临床治疗中,一般对于短时间内出现贫血症状的患者会采取输血抢救的方式,但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具有免疫血清学特点,因此在进行输血方式的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情进展情况综合考量。本次研究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了不同的输血方式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9例。患者中共有17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9岁-72岁,平均年龄为(57.91±6.18)岁。患者经过诊断后均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其中共有12例患者为原发性病症,另外15例患者为继发性病症。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I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II组患者采用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III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的方式和血液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

主治医师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对输注的红细胞指征进行确认,一般情况下输注红细胞的阈值在60 g/L。如果红细胞不足60 g/L,则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贫血症状,例如头晕、浑身乏力、黄疸发热等,此时需要对患者采取输血治疗的措施。其中I组患者共输血28例次,输注量为59 U;II组患者共输血25例次,输注量为50 U,III组患者共输血14例次,输注量为33 U。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后均进行了血常规的检测,主要查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血清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

1.3 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如果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完全消失,各项血液指标均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则代表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基本消失,并且红细胞水平超过80 g/L,血清胆红素不超过34 mol/L,网织红细胞不超过5%,则代表治疗部分有效;如果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虽然各项临床指标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是症状出现了改善,则代表治疗临床有效;如果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各项临床指标也未有明显变化,则代表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率、部分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输血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数和红细胞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也有了显著下降(P<0.05)。III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9/9),I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5/9),III组患者明显优于I组患者(χ2=5.142,P<0.05),并且各项血液指标均优于I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出血反应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贫血症,针对短时间内出现贫血症状的患者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输血治疗的方式。由于该病本身具有免疫血清学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输血方式的选择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考量[1]。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本身较为复杂,其所包含的免疫学问题也相对复杂,因此采用的输血治疗与传统意义上的输血治疗有一定的区别。实际上,输血治疗是针对患者的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出现缺氧症状的补救,如果与此同时采用药物治疗可以发挥同样的功效,可以减少输血治疗的次数[2]。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症的输血方式主要有三类,即I组的红细胞输血、II组的去白红细胞悬疑输血、III组的三洗红细胞输血和血液置换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通过三洗红细胞可以将大多数白细胞、血浆蛋白、补体去除,因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之一[3]。

本研究结果显示,I组患者与II组患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而III组治疗效果和I组、II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通过三洗红细胞输血和血液置换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患者体内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浓度有效降低,并且使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通过三洗红细胞输血和血液置换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阿不都热依木阿吉·阿布都吉力力. 探讨两种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A02): 338-340.

[2] 黄波泰.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2): 344-345.

[3] 琚绍坦.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2): 314-315.

猜你喜欢

贫血症溶血性免疫性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基层工作中血常规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鉴别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