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统战语境下的“人本”理念解析

2017-03-07刘晓潇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人本工具性

刘晓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

网络统战语境下的“人本”理念解析

刘晓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

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殊的群众工作,暖人心、顺人心、稳人心、得人心、聚人心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网络时代的大语境下,网络媒介的特殊属性和统战事业发展的最新需要,对统战工作“人本”理念提出挑战。在全面推进网络统战的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效用,又不能丢失对统一战线的本质认定。网络统战最终要回归到“人”本位上来,这才是网络统战发展的正确路向。

以人为本;网络科技;人的异化;网络统战

综观中华文明的繁帙浩卷,“民”的概念尤为突出。历史演进到现在,“民”衍生为“人”,“以民为本”衍生为“以人为本”,其中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基本理念,更加凸显现代文明的内涵。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文明发展规律的把握。由此,“人本”理念贯穿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国家大政方略重要一环的统一战线亦不例外。

政无大小,以得人为重。统战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是对统一战线本质的认定,故“人本”理念是统一战线的题中之义。需要注意的是,统战工作的“以人为本”,应该置于“统一战线”的特定语境中来解析。当代社会,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加快部署、全面实施并大力推进网络统战工作,正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最新语境。信息化时代和统战工作发展的需要催生了“网络统战”,与此同时,网络媒介的特殊属性又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境遇,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人本”理念的挑战。因此,网络时代的统战工作,既要充分利用并发挥现代科技的效用,更要在工具主导的大背景中为“人”剔留出合理的存在空间。回归到“人”本位,是网络统战发展的正确路向。

一、网络统战的特殊属性对“人本”理念的挑战

(一)网络统战的工具性和虚拟性凸显“人本”理念危机

网络媒介的工具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统战的工具性和虚拟性。所谓网络媒介,是以地空合一的电信设施为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为收发工具、依靠网络技术连接起来的复合型媒介,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互联网络,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赛博空间”。由此,知识的传播由口述、书面、广播、电视变为网络化、虚拟化的媒体,网络媒介

也就构成了赛博空间中知识、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基本工具和载体,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网络媒介的工具性和虚拟性。而网络统战,正是以网络媒介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统一战线为实体,遵循网络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统战手段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做好政策宣传、解难释疑、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凝聚人心、服务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工作,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根本目标的新型统战方式。简言之,网络统战就是统战工作与网络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科技在统一战线领域中的时代映射,网络统战因此承袭了网络科技的工具性和虚拟性,也正是这种工具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统战中关于“人”的定位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人类反思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又一个新的课题。

信息化时代,“人”的异化突出地表现在对电子媒介的依附上,电脑依赖症、手机依赖症即是例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际交往出现了一种怪象:网络媒介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拉长了现实距离。赛博空间为人类创造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的同时,也铸就了现实存在的人的“围城”。在这样的围城里,人们离群索居、各自为战,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困局,依托于网络科技发展而发展的网络统战,也不可避免地陷足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故统一战线联谊交友的最好方式是“实交”,是“面对面”的交往,网络技术却反其道而行之。网络媒介的工具性和虚拟性,催生了社会的陌生人化,社会人际关系出现了微妙的裂变:我的好友列表中有你,我却未必认识你。这种无关痛痒的交往方式,与统战事业“凝聚人心”的主旨相去甚远,与统战工作浓厚的“人情味”相去甚远,与善于联谊交友的统战艺术相去甚远。因此,借助网络媒介做好统战工作无可厚非,但归根到底,技术只是人类为了能够生存得更妥善的工具。依赖和面对现实的“人”,这才是网络统战不应遗忘之初心。

(二)网络统战的泛众性和包容性召唤“人本”理念回归

网络统战的泛众性和包容性,由网络统战对象所决定,而网络统战对象由网络受众所决定。从统一战线的特定视角来看,这一部分网络受众的最新称谓是“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媒体平台的经营者(即新媒体从业人员),主要包括新媒体企业出资人(包括技术入股)、经营管理人员、采编人员、技术人员,其主体是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故《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已明确将其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一部分纳入统战工作对象;另一类是新媒体上内容的制造者(即网络意见人士),泛指以新媒体为平台和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广大受众,其数量众多、覆盖面广,涉及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其中又可区分出“网络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两大类。从目前来看,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是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等代表人士。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两类对象作为活跃在“虚拟世界”而又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分布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决定了网络统战的泛众性。网络界人士人数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而且仍然在不断增长中,发展之迅猛,覆盖之广泛,收容之海量,以之为本,已势在必行。

网络受众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其包容性。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百家讲坛”,拓展了人们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着民主国家的言论自由。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网络世界中的意见表达和情感抒发更为真实随意、广博庞杂,比较客观地映射着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着不同群体的价值。不论是信息传播主体,还是信息数据本身,互联网的容纳度都是无限广袤的。同时,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信息的发布缺乏有效“把关人”,因此存在网络参与不成熟、不规范等问题,也就使得网络界人士的统战工作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应对这种特殊性和敏感性,根本之道是回归统一战线的内核,回归“人本”基本理念。

二、网络统战工作中推进“人本”理念的两个原则

我们看到,统战与现代科技相碰撞时,并未很好地消弭网络科技的消极因子,反而潜移默染了网络技术的诸多特殊属性。统战要实现与网络科技的成功嫁接,就要在为统战方式的与时俱进欢呼雀跃的同时,保持警惕,不忘初心。网络统战作为统战工作的一种创新形式,在推进“人本”理念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网络媒介的特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两个原则:

首先,网络统战“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注重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相对于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媒介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充分互动,是网络技术的突出特性,否则网络就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价值,网络统战的工具性、虚拟性、泛众性和包容性都可归结于此。在互联网上,受众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通过探讨、争论、交汇、碰撞甚至交锋,形成互动场面和共享交流,使网络舆情较为集中地反映出来。网络参与的门槛较低,相对于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乏话语权,网络使每个人都具备了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因此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这就要求网络统战在充分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的同时,要适时关注、回应和反馈信息传播的另一端,从而真正实现跨时空、跨地域、跨阶层的交流融合。

其次,网络统战“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处理好政治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群众工作,网络是大众交流的普适性工具,二者的结合要适度地“去目的性”,政治意图的体现要恰到好处。应该说,在全体成员群体性政治生活层面上,以先进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在精神上发挥统摄作用和引领作用,从而强化统一战线的创造力、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但必须考虑到,统一战线成员也是现实的“人”,有人的基本需求,所以不能一味地走“高大上”、阳春白雪的路线,要考虑到现实世界现实“人”的基本需求,如生存权、发展权等等。因此,网络统战“以人为本”,要兼顾网络终端各种社会成分和政治力量的具体利益,体现“照顾全局、照顾多数、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

三、以“人本”理念推进网络统战工作的路向反思

反观目前网络统战的发展态势,“网络统战”的提出虽已有一段时间,但网络技术在统战工作中的运用尚未成熟,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功能上,网络统战的发展还在相对初级的阶段。这就使得广大的统战工作者有机会摆正姿态,将“人本”理念重新贯穿到已有的和正在探索的工作方式中去。

首先,网络技术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和手段,要实现其在统战工作中的特定优势,必须依靠“人”这一主体,所以“人本”理念的推进首先要落脚到网络统战工作者身上。目前我们在对网络统战工作人员的培养上,更多地侧重于网络技术的掌握、网络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等专业技能,更为根本的统战业务能力要求则相对弱化。这就造成了网络统战初级发展中的“顾此失彼”现象:懂网络的技术人员不懂统战业务,懂业务的统战人员不懂网络技术,由此网络退化为干巴巴的技术,不能体现统战人员的“人本”风貌,也不能实现网络统战最大限度“凝聚人心”的功能优势。因此,网络统战工作者的培养要兼顾“业务”和“技术”,其中统战业务能力的基本方面,正是“人本”理念的确立和奉行,这是从网络统战工作的源头处出发,所谓固本清源。

其次,网络技术作为统战工作在赛博空间中联结现实“人”的连通器,在目前网络统战的发展进度下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其“双向”连通的作用。网络统战工作启动以来,中央及有些地市统战部门陆续搭建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用以宣讲理论政策、聆听社情民意、解答疑难困惑、化解社会矛盾、汇聚人心智慧、促进社会和谐。遗憾的是,这些统战工作网站,虽然初步守住了统一战线思想宣传的主阵地,却并没有真正实现网络端的交流互动;依托QQ、微信、MSN等建立的为数不多的交流群,基本处于潜水状态,并没有带动起统战成员广泛参与的热情;寥寥几处“统战论坛”,除了少数系统内部成员就热点焦点问题偶尔留帖之外,亦是门庭冷落,甚至无人问津。究其原因,一方面,此类工作网站、交流群、论坛等网络统战平台,本身发展程度较低,不仅数量少、专业性较弱,而且经营维护不善,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统战工作“人本”本质所要求的浓厚的“人情味”,并不能充分地在冷冰冰的技术平台上发散出来,这是网络统战的“硬伤”。

应对此类“硬伤”的良策,最终还要落实到“人”本身,比如:配备懂业务、懂技术的专门人员,用心经营、维护、拓展相关网络平台,既要广泛发布统战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关心、参与统战,又要对广大网络受众的返回信息及时接收处理,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反之有馈的交流互动氛围,将连接网络两端的纽带由“技术”转换为“人心”;发挥网络统战工作者个体的人格魅力,通过开通空间、微博、博客等非正式的私人交流平台,淡化统战工作的政治色彩,将统战工作寓于日常化的问候闲谈之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利用技术实现更广泛更深入地联谊交友;经常性组织网络界人士特别是“新媒体中代表人士”联谊会、讨论会、培训班,线上联系与线下交流相辅相成,实现统战成员在线上壮大、在线下稳固,将网络统战的虚拟性最大限度地转换为现实性等等。应该说,以“人本”理念推进网络统战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统战”虽然是统战工作开拓创新的积极成果,但也只是众多统战方式中的一种而已,与“文化统战”等方式相比,并不具有更突出的意义。因此,趁着网络技术对“人本”理念的湮没尚未成型,我们要做好正本清源的思想准备:在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做好“人”的工作的同时,要摆脱网络技术的规囿,把思路指回更具有“人情味”的传统统战模式。也就是说,网络统战可以有,网络技术可以用,但要用之有度。基于现代人对科技的依赖和惯性,基于科技造就的现代人的冷漠和惰性,适当地遏制网络统战的发展势头很有必要,这不是对网络统战的当头一棒,而是对网络技术笼罩下各方面统战成员的有利保护。

归根到底,网络统战的目标,是凝聚、团结和带动更多网络界人士关注统一战线、支持统战工作、参与统战事业,让广大网民真正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将网络统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归结到“人”,既是统一战线事业的本质要求,也是网络工具时代人类发展亟需警醒之处。由此,广大的统战工作者才能不改初衷、不忘初心,“人本”理念与网络统战才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统战工作才能在网络时代的航船上站稳脚跟、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王树臣

2017-02-16

刘晓潇(1985-),女,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山西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中华文化与统战理论研究。

D613

A

1009-6981(2017)02-0067-04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人本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人本计算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