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保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7-03-07崔欣叶李广军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海绵雨水生态

崔欣叶,李广军

(保定市政府办公厅,河北 保定 071000)

关于保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崔欣叶,李广军

(保定市政府办公厅,河北 保定 071000)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核心功能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建设的重要阶段,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学习借鉴海绵城市建设先进经验,从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道路园林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保定海绵城市建设可操作的思路与举措,保障保定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发展。

海绵城市;思考;建议

越来越频繁的“城市看海”、公交车进水、地下车库地铁雨水倒灌等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课题组专门赴济南、西咸新区等试点城市进行考察学习,结合保定市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此文。

一、海绵城市产生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城市已逐步丧失蓄水功能,逢雨看海、暴雨淹城的城市内涝已成为痼疾。解决“城市看海”的困扰,不仅仅是管道扩容这么简单,真正让城市回归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治理之道。

生态缺失是其根本。各大报纸、媒体对欧洲可以开汽车的下水道羡慕至极,下水道规划建设不足和堵塞成了众矢之的,巨额资金投放内涝治理,安排“大管道”建设,但是收效甚微。在原始天然流域状态下,98%雨水可以下渗、蒸发,2%雨水由地表流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路面硬化率增高,雨水无法下渗而流失超过50%,北京甚至达到90%。究其根本,是我们破坏大自然、保留的绿地太少,城市到处的钢筋水泥,让涵水、蓄水功能丧失。让雨水回归大地,让雨水暂留人间才是自然之道。

海绵城市应运而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到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2015年12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自2016年起,所有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到2017年底,各市均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河北省海绵城市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二、海绵城市特点阐析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确保水生态安全,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对南方城市来讲,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解决排涝问题;对北方城市而言,建设海绵城市既要解决排涝问题,还要解决雨水就地利用、雨水资源化问题。

海绵城市如何运行?主要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运行:“渗”,即渗透。运用生态手段在开发的同时维持或恢复到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海绵城市推行建设可渗透下垫面,尽可能地增大雨水下渗比例,从而缓解排水设施的压力,减少初雨对下游水体的污染。“滞”,即滞留。通过采用滞留塘、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等,增加径流时间、削减径流峰值,延缓峰值出现时间。“蓄”,即调蓄。重点在于增加储水空间,保证更多雨水在外排前进行积存、调蓄,降低峰值流量,为雨水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净”,即净化。采用生物手段减少径流污染,让水体维持并恢复其净水能力。主要可采用人工湿地、河岸生态滤池等措施。“用”,即利用。建立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合理的利用不仅使水资源安全有序释放,还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程度。“排”,即排放。主要利用城市竖向与人工机械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管渠相结合。

海绵城市建设意义何在?一是生态保护。海绵城市最重要的意义是生态保护,是向生态城市迈进的重要步伐。二是内涝防治。城市内涝理论上指积水深度在15公分以上、积水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海绵城市建设调节水文循环,更接近自然状态,减少地表径流量,延缓雨峰到来时间,最终使管渠径流量最小,最大限度降低内涝发生。三是控制和治理径流污染。通过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根据径流污染特点,选择合理植物配置,充分发挥生态处理作用。相比单纯管网收集、末端处理,是一种低碳环保自然的治理手段。四是综合利用雨水。在北方城市将有效弥补水资源紧张局面,在南方城市可以有效减少径流外排量。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落实具体的环节和要求。五是产生景观效应。将有效提高绿化覆盖率,保持和提高水面率,具有显著的景观效应,与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相匹配。

三、保定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保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的唯一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建设的重要阶段,生态环境矛盾随之更加突显,未雨绸缪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顺应协同发展所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定优越的区位使其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作为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着水资源保障、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调蓄、华北生态平衡维护等重要功能,生态地位十分突出。

二是提升承载能力所需。随着保定水资源丰富,承载力较强,境内河流较多,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53亿立方米。但水资源配置尚待优化,平原河流大多断流,河流调蓄能力和生态功能降低,水资源保障不足,蓄水量和水面大幅度减少,沼泽化倾向明显,城镇建设和农业种养殖占用湿地资源。平原地区地下水年均超采量达3.77亿立方,高阳、蠡县、清苑三县超采问题突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标准,近70%的降水将就地消化与吸收,保守计算,仅保定中心城区每年可留降雨500余万立方米,无疑将为承载京津产业转移增添更具魅力名片。

三是现代城市建设所需。随着保定行政区划调整,徐水、满城、清苑划入大保定战略,市区面积达到25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的硬任务,加速新三区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方面,必将对搞好整体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产生重大作用,更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保定年均降水量567毫米,由山区向平原、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山区602-627毫米,平原500-544毫米。阜平、大良岗、紫荆关一线是华北著名的暴雨中心带。城区排水管网布设老化、管道淤塞等问题严重,致使汛期城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2013年保定主城区统计积涝点近30余个。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推进城区管网建设,进而提升城市蓄水能力很有必要。

四、国内外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已具雏形。结合试点城市先进经验,构建多类型的海绵体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海绵城市运行的关键所在。

一是城郊外围要吸水。加快保定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力度,最大限度保护白洋淀、西大洋水库、城区护城河等原有海绵体,在现有河湖水系周围规划清晰的保护线,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系,还公共空间给市民。如,济南实施了兴济河、历阳河、玉绣河等20个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蓄水坝、谷坊、涵闸、生态缓坡、湿地公园等。西咸新区通过沣河、渭河等实现湿地海绵修复,构建河湖水系。

二是城市绿地要吸水。在推进城市建设中,考虑绿网、水网、路网的有机融合,建设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园内道路、步行系统、停车场等宜采用透水材料,提升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能力。如,济南实施四大类40个园林绿地建设项目,涵盖公园景区、山体公园、街头游园等,通过采取丰富植物配置,增加低影响开发设施等技术手段,完善绿地渗、蓄水等功能。西咸新区中心绿廊塑造整体下沉空间模式,方便周边雨水汇入绿廊。项目占地23公顷,总长1.8公里,最高可承载雨水30万立方米。

三是公路、广场要吸水。新建道路绿化隔离带和两侧绿化带应该运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多种形式,增加道路绿地雨水吸纳力。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铺设透水铺装系统。城市广场可采用下沉式结构或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同时尽量减少地面硬化,多留泥土地面。如,在保定的高阳县,道路两侧均选用透水性强的地砖,下渗率达到75%。国内方面,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尚业路,贯穿海绵理念,设置下凹绿化带、滞留槽,更将兴咸路建设成为一条没有井盖的海绵路。济南的济大路建设了一个高2米、宽2米、长690米的雨水暗渠,能蓄水近1400立方米,兼备雨水排放功能,蓄水可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喷洒等。

四是居民小区、公共项目、村镇建设要吸水。在城市建设开发中,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排水、蓄水建设中。如,可将原有小区的人行道、停车场等硬质铺装改为透水铺装,绿地改造为下凹式、波浪式绿地。借鉴山区建水窖蓄存雨水思路,在局部位置增加地上或地下雨水调蓄池,用于雨水回用,有条件的情况下传统屋面可以改造为绿色屋顶,不仅能够滞留雨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可以对政府机关单位、金融机构、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建筑先行试点,宣传生态优先的海绵城市理念。如,西咸新区同德佳苑小区设置雨水花园两座、生态滤沟两条,雨水平均消减率达68%。天福和园、康定和园等安居工程,透水铺装率大于8.6%,下沉绿地占绿地总比例31.2%,建筑屋面、小区道路、景观绿地全方位收集雨水。

五、保定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

保定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命名的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更应该高度重视,加大力度,从而打造低碳城市建设新亮点。

一是转变建设理念。由“水适应人”转向“人适应水”,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将关注城市雨水管理上升到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由“末端集中”转向“源头分散”,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与地下管网、泵站外排进行有效结合。海绵城市涉及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个专业,必须要从整体进行思考、从全局进行权衡。

二是高端引智支撑。充分发挥现有的决策咨询委员、政府参事等智囊团队以及保定众多高校科研优势,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成立由生态学、水文学、风景园林、能源环境、大数据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实现与现有的智慧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城市发展模式的有机结合。

三是编制引领规划。建议由规划部门牵头,抓紧启动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根据自然特性、降雨气象、水资源开发、河网水系布局、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等特点,合理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防洪排涝标准、雨洪利用率等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四是强化规划管控。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系统地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约束政府部门得到落实,在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在前期立项和规划时,必须设计排水和储水用水设备,才能通过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报批,项目验收时也需“海绵检验”。

五是开展标准修订。按照国家、省要求,制定出台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文件及相关标准。比如,绿地雨水系统导则、道路雨水系统导则、建筑与小区雨水系统导则,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要求纳入建设标准体系内,全面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南宁市先后系统地出台了《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广西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等多个技术标准规范,有利地促进了海绵城市建设。

六是推行分区建设。新建区域以海绵化为重点,优化增量。注重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可渗透面积要达到技术标准。老城区以综合改造为主,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提升存量。同时,可遴选有基础、有实力的县城开展试点,积极争取省政策、资金支持。

七是抓好项目依托。统筹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绿地公园、湿地公园等海绵体建设,建立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储备制度,编制项目中长期规划,避免大拆大建。

八是创新运管模式。海绵城市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要用足用好现有资金政策(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它城市每年4亿元)。加大地方财政收入投入(迁安市地方财政总计投入15.45亿元),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本,找寻有实力、有经验的战略合作者共同实施保定海绵城市建设。

[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8号.

[2]《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

[3]李莉,张国栋.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J].中州建设,2016 (3).

[4]韩煦,赵亚乾.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开发[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5).

[5]张乔松.海绵城市的园林解读[J].园林,2015(7).

[6]王睿.西咸新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N].陕西日报,2015-01-07.

[7]范良.济南:海绵城市建设近半项目开工[N].济南日报,2015-08-06.

[8]陈凌.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警惕这四种不良倾向,规划头条网站,2016-03-24.

[9]陈坤林.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6(27).

[10]吴丹洁,詹圣泽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

责任编辑:郭清梅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声明

近期,本刊编辑部发现不少冠名“《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的假冒网站以及冒用《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名义,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书信、论坛、贴吧等手段向社会发布征稿启事并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相关费用的情况。此举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严重损害了本刊的形象与声誉。为此,本刊特严正声明:

一、本刊从未开设“《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网上所有的“《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均系虚假网站,其地址、网页、博客、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及联系人等均属虚假信息,请各位作者投稿及查看相关网站时务必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作者如要了解《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官方网站登陆“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主页”。

二、本刊从来没有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对外征稿、组稿,各位作者向本刊投稿时请直接与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石家庄市煤机街65号,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

邮 编:050031

邮 箱:hbsyxb2000@163.com

电 话:0311-89291576;传 真:0311-89291575

联系 人:吴 冉

三、所有假冒网站以及冒用我刊名义征稿、组稿的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停止发布涉及我刊的征稿组稿信息、联系方式以及相关网站内容。今后若继续假冒“《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以及冒用本刊名义征稿,影响和损害本刊名誉,本刊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7年4月15日

2016-11-15

崔欣叶(1984—),男,保定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李广军(1979—),男,保定市政府办公厅综合一处。

F299.21

A

1009-6981(2017)02-0092-04

猜你喜欢

海绵雨水生态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事 雨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