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2017-03-07王丽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参政党参政议政

王丽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王丽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参政党作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参政党是国家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一员,能起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两个方面进行路径探析,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存量,要求“尊、学、守、用”,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变量,要求“坚持原则、敢于创新”;在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要理清参政党自身的能力清单、确定目标,从强化角色与定位、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个角度制定行动计划,从而加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参政党;国家治理现代化;多元主体;作用

一、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作用是题中应有之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提出,“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政治制度,参政党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参政党通过协商民主这一基本形式以促进统一战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了包含参政党在内的统一战线地位和职能的全新定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参政党积极发挥作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一是总的说来,参政党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积极发挥自身职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国家治理的含义是国家通过政府,运用权力来管理国家、社会、人民和领土,以达到保卫国家和推动国家发展的目的。国家治理强调三点:主体多元、方式多元、治理要现代化。强调主体多元,是指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而参政党也是主体之一;强调方式多元,国家治理的方式要求是多向度的、多维度的、互动的,而参政党通过发挥自身职能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主要通过民主协商、建言献策等方式,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强调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参政党通过统一战线、民主协商等制度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民主和科学。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有效协调社会关系的概念。参政党积极参与到多党合作制度中,发挥统一战线、民主协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协调参政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二是参政党发挥作用是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从制度意义上说,国家治理体系指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其中党建制度机制是重要一环,而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是党的建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作为重要组成成员,理应通过统一战线、协商民主这些制度机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同时,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主体都是人民,统一战线强调大团结,而大团结本身是以民主为前提的,而参政党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之一。另一方面,从本质意义上说,国家治理体系是三大关系包括政治权力关系、社会利益关系和公民权利关系的有机系统。参政党与共产党的关系通过多党合作制度来体现,与普通民众的关系通过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来体现,这两个关系是政治权力关系、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需要参政党通过各种制度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积极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第三方面,在基本格局上,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党纵览全局,统筹各方,政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多主体共同治理,这也离不开作为多元主体的参政党作用发挥,才能形成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的基本格局。

二、加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作用

参政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参政党治理体系的过程。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要从现有法律制度以及增加修改制度规定两个层面开展,也就是说要从体系存量和体系变量两个层面开展体系建设。

(一)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存量,要求“尊、学、守、用”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提法对于参政党对参政党治理体系也同样适用。

“尊”是态度,要求参政党对制度体系从宪法、两个纲领性文件再到参政党各项政策规定都要有尊敬的态度。态度对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学、守、用”。

“学”什么呢?一是学习遵守我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参政党章程和各类规范性文件,从而保证参政党政治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提高参政党依法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政治职能的水平。二是学习贯彻两个纲领性意见,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学习贯彻国家重要文件,增强参政党参政议政的针对性、民主监督的指向性。三是学习地方参政党的各项具体规定。

在学的基础上,参政党才能很好地遵守以上这些法律法规规定等文件,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程序性错误、遗漏、误解。学的全面、学的清楚、学的透彻,才能更好地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规定等文件,才能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将条文充分“用”在参政党日常的工作中,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辅助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推进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对于参政党治理体系变量,要求“坚持原则、敢于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要在坚持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一些更有实际效用的制度机制、更好地促进参政党作用发挥的具体规定,从而指导实践操作。新制定和修改的这些制度规定,就是参政党治理体系变量,要求增加、修改、废除等就要要求“坚持原则、敢于创新”。根据两个纲领性意见,要坚持的原则指的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政治基础。

针对制约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制度机制,提高发挥作用的有效性。总的说来,要从两大方面进行创新,一方面,创新现有制度机制,要在创新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程序性制度、增加有效可行的运行机制、优化政治协商程序、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上积极拓展思路,实现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创新作用发挥的方法、方式、媒介、渠道,要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能促进参政党三大职能有效、及时、更好发挥的措施办法等,借助新媒体,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参政党作用的更大发挥。

1.创新现有制度机制

一是增加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程序性制度。从参政党制度现状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涉及五个层面的制度,但是宏观性制度居多,而具体实际操作性的程序性制度较少,因此要结合实践过程反馈的问题,认真总结,让程序从人为制定上升为规定,充分考虑可行性,从而促进参政党工作的程序化。

二是增加有效可行的运行机制。首先,要重点优先增加运行机制中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参政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其次,提高指导工作的很多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再次,重点围绕参政党提案,制定关于提案的时间规定、次数规定以及责任规定、激励规定的运行机制,因为提案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决定着参政议政的水平。对于受到政府重视的建设性提案,增加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更好地参政议政;建议提案实行实名制与隐名制两种形式,提高评审的公平性;增加提案的责任机制,使参政党成员对参政议政的内容等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从而促进对提案的重视态度,从制度上防止提案由工作职责变成截止时间的“最后临门一脚”现象;明确提案的提交期限和数量,违反则有相应惩罚措施。

三是优化政治协商程序。参政党民主协商的关注点涉及面很广,建议参政党组织、政协提前了解、熟悉关注点,并做好合理的分类工作,就同一问题通过召开讨论会等形式,在政治协商之前达成共识、存大同求小异;对政协提案建议不要简单“罗列”,主张充分工作之后的“陈列”,在分门别类之后整理归纳的原始呈现;建议政协会议逐渐减少纸质印刷,多采取网络形式,这样既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浪费,又能让政协与会者提前通过网络形式看提案具体内容,并做出提案评价、支持程度等互动形式,从而提高参政议政的深度和有效性。

四是下大力气改革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机制。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成员遍布社会各个单位,民主监督的视野广、视角独特。主张完善专门的制度保障、措施规范,指导参政党个人或集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监督,保障其基本监督权利,并规定民主监督之后如何反应结论、提交监督结果等具体操作办法,对监督结果的处理、回应、反馈等运行机制做出明确规定,防止参政党监督流于形式。

2.创新作用发挥的方法、方式、媒介、渠道

参政党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元主体之一,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来。参政党要借助网络、手机APP等新媒介,积极创新作用发挥的方法、方式、媒介、渠道。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加强参政党组织内部、参政党之间、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参政党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加强理解互信,协助中国共产党从不同角度了解、关心、理解、帮助群众,再借助网络开展参政党成员之间的内部讨论、形成共识,最终形成参政议政的意见、建议、提案;另一方面建议通过微信、客户端、微博等虚拟渠道,以及走进社区、走进单位、走进群众等真实渠道,拉近参政党与其他国家治理多元主体的关系,做好宣传、推广等工作;第三方面,鼓励参政党以“第三方”的形式参与对其他国家治理主体的评价、监督,促使其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

三、加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理清参政党的能力清单

提高参政党国家治理能力,也就是加强自身建设首先参政党要理清各参政党自身的能力清单,确定提升的目标。按照中共十八大精神“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内容,尤其是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参政党能力可以概括为参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能力通过其三大职能即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表现出来,这三大职能要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具体到每个参政党的能力清单,要根据参政党成员的工作性质、个人能力等综合考虑、排列组合,形成该参政党内部的团队优势,建立特有的能力清单。

(二)制定行动计划

1.强化参政党的角色与定位,加强意识教育,提高五大意识理念

一是提高参政党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党的政党意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对其自身职能、作用、职责、地位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参政党不同于执政党,主要起辅助作用;参政党不同于社会组织、其他社会团体,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因此要充分理解并认同这些差异,从根本上避免认识误区,从而把握正确的角色与定位,提高政治热情、参与意识,在国家治理的语境中从根本上提高参政党的政治把握能力。首先最关键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通过实际言行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参政党要积极做到协商的科学化、理性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时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助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责任。

二是提高参政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掌控水平。参政党既能增加国家治理多元主体、完善国家治理方式、促进国家治理目标实现,又要从参政党自身职能出发,提高参政党履职能力,尽好参政党的职责。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都要体现参政党特色,突出自身优势,其中参政议政提出的意见、建议、提案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理有据、求真务实;要敢于思考、敢于参政议政,使参政落到关键、议政点中要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任务非常艰巨,参政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依规参政议政,把握参政党自身的责任边界;对政治协商的内容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实现政治协商权力与责任的对等;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发挥监督作用,履行参政党监督责任。

三是提高参政党的治理意识,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治理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持续的互动,基础是协调。参政党要深刻认识到治理是伴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的,要努力协调好与中共共产党的政党关系、努力协调好参政党内部各个民主党派之间及各民主党派内部的关系、努力协调好参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与之积极互动并形成一种长期不断的机制,为平时调研打好基础,这样才能提出切合民意、理性科学的参政议政提案,再通过政治协商以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参与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四是提高参政党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为人民服务能力。由八个民主党派构成的参政党,虽然各民主党派的具体目标不同,但是宗旨从根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想人民之所想及人民之所及,在实践中发现社情民意,结合国家发展、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对国家治理的细枝末节措施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好的宗旨更要落实到位,要从制度、机制上鼓励参政党积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参政党服务能力,集中力量办好为人民服务的大事小事。

五是提高参政党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依法依规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强调牢固法律意识,用法治思维办事。同样,参政党在履职过程中也要遵守法律,学会依法履职,依法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水平,加强学习,提高三大水平

一是学习理论,增强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水平。要学习有关参政党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国家、党中央的各项国家治理理论,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等中央重要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我国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学习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学习“双创”理论、学习国家治理理论等转型、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重要理论。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理论素养是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基本素养,只有理论功底深厚才能更好地参政议政,履行参政党职能。

二是学习制度,增强制度素养,提高依法参政水平。要学习从宪法到地方参政党制度五大层次的制度,只有认真学习制度,才能依法依规履行参政党职责。可以说制度素养是参政党发挥作用的根基,只有根基扎实牢固,才能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地协助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步伐。

三是学习专业,增强专业优势,提升自身优势。参政党具有专业优势。在保持此优势的基础上,要积极整合参政党内部成员的专业协同优势,多组织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成员开展专题调研,集众人智慧于提案之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参政议政的专业水准,又团结了参政党成员、发挥了其自身专业优势、增加了提案的认同度及影响力;组织参政党成员开展对口专业集中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在专业思想碰撞中出亮点,形成专业团队,从而增强专业优势。

3.加强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吸纳人才加入,整合提升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参政党领导队伍建设。重视参政党领导队伍建设,完善选拔、培养领导队伍的制度机制,鼓励采取创新形式改革参政党领导制度,改变目前领导兼职多、固定职位少的现象。二是加强参政党思想、组织人员建设。参政党履行职能,不能仅仅靠成员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参政党采取不同形式,调动起成员参政议政积极性,分配好调研团队,做好各项基础服务工作。对于组织人员,除了公开招选以外,建议吸纳有组织能力的社会人员进来,弥补现有组织人员结构的局限性。三是加强参政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对现有人才,重点放在整合人才团队,处理好人才个人与人才团队的关系,发挥人才的集中效应,还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提高人才履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根据参政党制度,吸纳更多专业人员特别是综合性人才进入参政党队伍,弥补现有人才专业分布不均衡的现象;通过组织形式、非正式形式,搞好与参政党成员所在单位之间的关系,至少让工作单位不阻碍参政党成员参政议政。

[1]刘建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1.

[2]陆聂海.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参政党作用化[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15-18.

[3]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

[4]王真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参政党能力建设[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0.

[5]侯辰龙.多党合作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 .人民论.2014,26.

[6]方彦明.当代中国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研究[D] .吉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郭清梅

2016-10-18

王丽锟(1982—),女,硕士,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教师,主要从事政府治理、人才就业研究。

D613

A

1009-6981(2017)02-0020-05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参政党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中国特色政治协商: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