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整体定位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2017-03-07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河北京津冀

陈 剑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专 稿】

京津冀整体定位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陈 剑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对京津冀三地整体功能做了定位。推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调整产业结构。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侧重点应当放在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京津冀;定位;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到对区域整体定位的认识。只有对区域整体定位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才能提升京津冀区域的整体效应和影响力。河北作为京津冀主要区域,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影响甚大。本文在分析区域整体定位基础上,重点阐释如何调整河北产业结构,进而实现转型发展。

一、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9个年头。39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功不可没。但与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相比,京津冀的地位似乎有些尴尬。虽然改革开放至今,这一区域也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在全国的影响力,似乎有不小差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引擎和火车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长三角”迅速崛起,自此取代了“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和火车头,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珠三角”的作用虽然自九十年代初期被“长三角”取代,但仍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

导致京津冀地位尴尬,辉煌难现,一个重要原因是战略定位缺乏统筹,这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三地发展定位衔接不够,京津部分功能交叉,存在一定程度同质竞争;城镇体系结构失衡,京津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弱小;产业布局缺乏统筹,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产业链;京津冀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尤其是工业与制造业企业,在京郊、天津和河北都广泛分布,缺乏有效协调。

为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京津冀三地整体功能做了定位。这就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作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从经济增长分析,这其中最为关键是如何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使京津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新增长极。这既是中国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京津冀区域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使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长期以来采取的以复制模仿,拿来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赶超战略已难以为继,需要调整发展模式,而创新则是新发展模式最鲜明特征。而京津冀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显著,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这一区域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进而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就至为关键。

《规划纲要》同时对三地功能做了定位。这是与整体功能定位高度互应的。《规划纲要》对北京的定位是“四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中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视察北京时提出的,是北京城市的新定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引领型”发展,使人们对北京城市功能新定位有了强烈期待,这对北京也是巨大压力和挑战。即中国长期作为国际舞台上的追随者,现正在向引领者转变。而作为引领者,需要中国一些城市作为节点,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实力,引领国际潮流。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北京扮演更为重要和积极作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北京若能成功迎接这一挑战,需要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作为基础。特别是在创新引领方面,如何集聚首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形成能够释放人们创新潜能的体制机制,就成为当下北京十分迫切的任务。

《规划纲要》对天津的定位是,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其中,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相互应的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金融创新示范区。特别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对天津定位尤其重要。中国制造曾经在全球铺天盖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和外贸出口持续下滑,中国制造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当下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中国制造业能否通过自己努力再续辉煌,使中国制造的一些发达地区进入第二梯度,天津责任重大。这需要天津能够主动迎接挑战,把压力变成动力,在天津原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打造中国智造,为《中国制造2025》率先垂范,并利用金融创新示范区、国际航运核心区的优势,走向国际市场,贴近各方需求,着力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进而再创中国制造辉煌。

《规划纲要》对河北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其中,全国转型升级试验区,是与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相互应的。河北如何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定位,特别是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对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影响极大。

二、河北经济增长下滑,主因是两期叠加

近几年,河北经济放缓,在全国位次持续下滑。连续两年先后被四川、湖北超过。

对2016年中国各省区市GDP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排名进行分析,从GDP总量前十名来看,较之2015年,第一名到第六名名次不变,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六省。而2015年经济总量位居第七位的河北,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8%,虽然高于全国6.7%经济增速,仍低于全国多数省份,增长速度位列全国倒数第五。这是继2015年后,增长速度再次位居全国倒数第五。由于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河北在全国位次也持续下滑。河北2016年经济总量为31827.86亿元,湖北经济增长8.1%,经济总量达到32297.91亿元,首次超过河北,位居全国第七名。河北则下降到第八位。按照目前增长态势,如果不出意外,目前排名在第九位的湖南省,2016年经济总量为31244.7亿元,与河北只相差583亿元,2017年有很大可能超过河北,2017年河北经济总量将下降至全国第九位。

河北省在全国的位序持续下滑,按照河北官方说法,是与目前仍处于四期叠加有关。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和环境治理攻坚期有关。笔者认为,增长速度换挡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两方面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河北目前受影响的,主要是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和环境治理攻坚期。正由于产业结构面临一些迫不得已调整,再加上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两期叠加影响了河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会影响产业结构改变。道理很简单,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生产结构的变化,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力较高的部门转移就能够加速经济增长。同样,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对河北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河北未来一段期间(5至10年)经济增长有一清晰把握,也可以对河北在京津冀地区的作用有一清醒认识。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整个社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不断上升,一定阶段以后,第二产业的产值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上升。即产业结构的演进史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因而,从三次产业的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所属的阶段。

产业结构的演进阶段,就工业化时期,大体可以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四个阶段。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但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开始发展,由轻工业向基础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还较小。在工业中期,第一产业比重迅速降低,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主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在工业化后期,第一产业降至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降至3%以内,第二产业向高精尖产业结构转移,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达到80%以上。产业结构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样的一个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

在整个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并具有顺序性。就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一般特征是,首先以农业为主导,然后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再以后就是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最后就是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2016年河北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0%、47.3%和41.7%。由于天津还没有公布2016年数据,2015年天津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7%、47.3%和52%,北京2016年为0.5︰19.2︰80.3,全国2016年为8.6%、39.8%和51.6% 。如果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0%作为判定是否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标志,那河北则仍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迈进阶段。天津和全国数字接近,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但天津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远低于全国,与北京相同。对一个经济区域来说,这一指标比重愈低说明这一区域农业现代化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由于天津是中国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发展有雄厚基础,因而天津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而北京第三产业比重80.3%比全国的51.6%高出28.7%,说明北京的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远远走在全国前列,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即信息化社会。这也就意味着,京津冀三地,从经济发展阶段上分析,实际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梯度差异。要协同发展,考虑到发展阶段不同,三地产业结构需要错位发展,进而发挥各自不同功能,以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

正是因为河北整体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因而其产业结构演进,也就有明显的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特征。

一般说来,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例如,第一产业农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为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才能推动轻纺产业的发展。同样,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有相应条件和厚实基础。

依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结合河北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河北,其基础产业正在向加工产业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其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在于,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仍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轻工行业整体工艺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缺乏高端领军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特优产品,相当多数企业仍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底层和全球价值链低端。由于重化工业比重高,河北目前是三高产业特征最为明显的省。即河北是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最为严重的地区。

河北钢铁产量已连续十多年高居全国榜首,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有“世界钢铁第一大省”之称。但产品附加值低,存在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等问题。近年来,全省钢铁产量超过了3亿吨。由于钢铁产量过多,市场又缺乏需求,近年来河北一直在压缩全省钢铁的生产。“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共关停拆除高炉87座、转炉及电炉94座,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要求河北进一步加大钢铁产能压减力度,同时整合重组、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工作全面展开。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河北的要求进一步升级。特别是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项重要内容是去产能,而河北作为去产能的大省,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需要河北省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炼钢4913万吨,其中到2017年压减炼铁产能3715万吨、炼钢3117万吨。全省钢铁行业目前有“僵尸企业”11家,对这些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的要求,逐个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兼并、重组、破产等方式,争取2018年实现市场出清。此外,对那些带来环境污染的企业,整治力度也相当大。京津冀地区目前属于中国雾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规划纲要》指出,京津冀地区已属于人与自然环境最为紧张的地区,这与河北产业结构高度关联。但环境修复需要支出高昂的经济成本、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特别是对钢铁和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进行调整,势必会影响河北经济增速。

三、推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转型升级有很多内容,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从劳动力密集向科技密集转型,等等。都属于产业转型的内容。但在诸多内容中,调整产业结构则是最直接也是最能涵盖上述诸多内容的工作。而且,这一阶段难以逾越,越晚调整越被动,早调早主动。北京利用奥运会等发展契机,对首钢等重化工业实现主动调整。同时,十多年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业,使北京产业结构呈现轻型、低碳和高科技含量等特征,值得河北借鉴。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内容很多,一、二、三次产业都有涉及。主要侧重点应当放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是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河北传统产业比重高。调整并不是意味着彻底消除这些产业,那样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是在降低传统产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改造。2016年河北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虽增长1.4%,但增长幅度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8.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4%。在降低增速的同时,应当着力提升传统行业的质量。例如,河北作为钢铁产业大省,应当将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产品转型的主攻方向,提升钢铁产品结构层次和高技术含量,提供高技术层次的钢铁产品的供给。同时加大对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改造。

(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发展局部强势。例如,2016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27.5%、12.8%和12.7%。而新兴行业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北京的核心功能,同时疏解北京的非核心功能。包括一些不适合在北京和天津发展但却适合在河北发展的产业。因而,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也是调整河北产业结构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河北引进产业配套与对接项目,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和广阔市场,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同时借助京津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新的发展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在新兴产业中,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新增长极,大力发展。河北文化底蕴深厚,虽然全省还有一些贫困人群,但由于人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相当多数的居民收入水平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时期,即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因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河北有着很好的底蕴和发展潜力。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北京的经验值得借鉴。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相当一个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不发达。但自“十一五”以来,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得北京文化资源潜质得到充分发挥,连续十多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占全省GDP比重偏低。2014年全省实现增加值1120亿,占比只有3.8%,近两年来有所发展,但比重仍只有4%略多一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于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加盟,深化文化与科技、旅游、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这需要重点布局,壮大主业规模实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例如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动漫游戏、广告会展、智慧服务、娱乐休闲等新兴文化业态,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拉动全省快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河北服务业增长速度在提升。2016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3.5%、4.9%和9.9%。由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第三产业占比也在迅速提升。2016年河北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应当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上做文章,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例如,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应当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构建京津冀一体、沿海腹地互动、国内外联通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积极承接京津、东南沿海和海外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加快形成高端服务业发展优势。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应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对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应当提升对健康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视野应当着力于京津世界城市群的建设,建立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把健康、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袁树平

2017-03-05

陈剑,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F127

A

1009-6981(2017)02-0012-0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河北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