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分析

2017-03-07段伯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0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段伯焕,周 蒙,李 敏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1.内分泌科;2.耳鼻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分析

段伯焕1,周 蒙2,李 敏1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1.内分泌科;2.耳鼻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目的对不同剂量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始冲击剂量组)和观察组(持续少剂量组)各70例,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病情好转时使用胰岛素、补液的量、病情明显改善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都很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情明显改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严重,出现并发症状况。结论对照组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快速缓解病情,但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药效观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中普遍存在的疾病,该病发病快速、症状多变,并发初期需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平稳地降低血糖和血浆渗透压。目前,临床上采用注入胰岛素作为缓解和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症状的主要方式[1]。本研究对比研究了胰岛素泵大剂量输注胰岛素(开始冲击剂量)与小剂量胰岛素的持续滴注(持续少剂量)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DKA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DKA患者。排除肝肾功能障碍、造血原发性疾病、心力衰竭与昏迷患者。患者140例中,男86例,女54例,年龄28~75岁,平均(39.12±2.35)岁,血糖19.2~45.4 mmol/L,平均(27.83±13.54)=mmol/L,pH值7.00~7.41,平均(7.32±0.16)。两组患者年龄、症状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进行大剂量皮下胰岛素输注。输液速度:0.1 U/(kg.h),待患者酸中毒纠正后,按照速度:(0.6~1.2)U/h配合餐前负荷量进行持续性皮下输注。

观察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0.1 U/(kg.h),待患者酸中毒改善后,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2],当患者血糖值控制在13.9 mmol/L范围内时,改用静脉输注小计量葡萄糖方式,直至尿酮体呈现阴性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病情好转时使用胰岛素、补液的量、病情明显好转所需的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9.3±4.2)h,观察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20.1±3.9)h。观察组患者酮症改善时间长于对照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有降低。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对照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4.12±2.06)mmol/h,明显快于观察组(7.03±1.13)mmo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种普遍存在、极易被忽视的严重急性内分泌病症,病发机理是因为有效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酮体堆积严重,造成水份严重丢失及代谢功能紊乱,能够引发糖尿病患者消瘦、恶心、脱水、昏迷等不良症状出现,严重可导致患者尿酮和血酮、酸中毒、肾衰竭、死亡。

临床上对于DKA胰岛素治疗,包括大剂量冲击和持续少剂量治疗方式,两种方式在临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大剂量冲击会促使血糖下降速度过快,血液渗透压骤减强度大,易有不良病发症状,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危险系数,影响DKA预后效果。而采用少剂量持续治疗方式虽然降酮症纠正时间稍长,血糖变化也稍慢,但没有出现不良症状,效果更为稳定。[4]所以,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式更加可靠,被逐步接受和使用。

本文研究发现对比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9.3±4.2)h,观察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20.1±3.9)h。对照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4.12±2.06)mmol/h,明显快于观察组(7.03±1.13)mmol/h观察组患者酮症纠正时间长于对照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有降低。对照组比观察组血酮转阴时间、血糖下降速度快,导致出现了并发症现象,因此,具有同样疗效的观察组治疗方式更为安全,更易被广大患者接受,该方式值得推广。

[1] 金玉洁,曲常丽.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9):82-83.

[2] 徐 萍.不同剂量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152.

[3] 孙艺萄.探讨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5):79-80.

R587.2

B

ISSN.2095-8242.2017.060.11828.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及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的应用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