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7-11-10沈海晨李金芝
沈海晨,李金芝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卫生论坛·
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沈海晨,李金芝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目的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5月600名在校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一般资料问卷、自我客体化量表(SO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调查者自我客体化水平处于中等偏高程度,女大学生SCL-90测评总分平均分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客体化水平越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自我客体化;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女性自我客体化[1]是指女性内化为一个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身体自我,使主体产生消极心理,对自我认知表现、自我评价和经验结构产生诸多负面影响[2]。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30%[3],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34%,有心理疾患者约20%[4]。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按年级为单位分层抽样,选取2017年3~5月某校1~4年级共600名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入学体检健康者;②自愿参加者;③有良好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严重心理疾病者;②近期接受心理治疗者。
1.2 调查方法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指导受试者如实填写。调查内容:①一般资料问卷;②自我客体化量表(SOQ):用于评定个体客体化程度;③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为98.67%。
2.2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现状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受调查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水平处于中等偏高程度(M=3.24,SD=0.66)。
2.3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92例女大学生SCL-90测评总分平均为(166.42±42.76)分,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29.90±3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均分方面都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经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可见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表1 女生SCL-90测试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S)
表1 女生SCL-90测试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S)
项目女大学生(n=592)成人常模(n=1388)tP躯体化1.65±0.501.37±0.482.79<0.05强迫症状2.27±0.591.62±0.582.80<0.01人际关系2.07±0.621.65±0.612.11<0.01抑郁2.04±0.621.50±0.592.68<0.01焦虑1.83±0.581.39±0.431.88<0.01敌对1.71±0.531.48±0.562.31<0.05恐怖1.74±0.571.23±0.411.99<0.01偏执1.72±0.541.43±0.571.15<0.05精神病性1.71±0.491.29±0.422.25<0.01总分166.42±42.76 129.9±38.762.80<0.01总均分1.85±0.481.44±0.432.84<0.01
2.4 自我客体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通过对两变量相关分析发现,自我客体化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3,P<0.01),这表明自我客体化水平越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见表2。
表2 自我客体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矩阵
3 讨 论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可能是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由于认知结构缺陷等因素,加之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现代各种客体化媒体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导致自我客体化水平不同程度增高,对女大学生精神上产生经常性的潜在累积效应,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生活质量[5]。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引导女大学生正确理解、规避各种客体化媒体信息,降低自我客体化水平,保持积极心理状态,提高自我心理健康管理能力。
[1] 郑盼盼,吕振勇,ToddJackson.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93-100.
[2] 孙青青,郑丽军,郑 涌.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94-1802.
[3] Pope HG Jr,lonescu-Pioggia M. Pope KW. Drug use and life style among college undergraduate: a 3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Am J Psychiatry,2001,158(09): 1519-1521.
[4] 陈钟舜.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其调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17.
[5] 李俊一,尹 清,沈先昕.性客体化经历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6):1089-1093.
R179
B
ISSN.2095-8242.2017.060.11865.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Byycxz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