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2017-03-07柴文斌
柴文斌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疆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频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关系和谐、文化交流频繁。但是,西方敌对势力、“三股势力”西化、分化新疆的图谋并未消失。他们往往打着“宗教”、“人权”的幌子,不断挑拨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利用种种机会制造各种事端,煽动民族仇恨,以期达到其分裂中国的目的。也是因此,当前,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理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时期,反分裂、反暴力、反渗透,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着力加强新疆各民族深入交流交往交融,对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频繁活跃
“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提出,他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1]“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从丝绸之路的走向和功能来看,新疆的确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区,是世界五大古文明汇集交流的区域,是中原王朝通向中西亚甚至欧洲的咽喉要道,是名副其实的核心区。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成功联合申报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如今,党中央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且将新疆确定为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作为“核心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频繁活跃的地区。自古以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许多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体系架构。安阳殷商时期墓葬出土的昆仑山玉石证明中原与内地交往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开始。公元前 2 世纪,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以后,历代中央王朝组织大量汉人及其他内地民族在新疆屯垦戍边,从文献记载、新疆出土文物及汉唐屯垦遗址不难发现,汉文化始终和当地民族文化处在交融和互补的状态。出土的汉文简牍证明,汉文是塔里木盆地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汉文简牍是发现于罗布泊西北岸遗址的西汉时期的文书。[3](P171)千百年来,有数以百计的部族在丝绸之路穿过的地区繁衍生息,既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也有散居于绿洲之上的农商民族。仅汉文文献记载的新疆地区古代的部族就有塞人、月氏、乌孙、羌、匈奴、汉、柔然、高车、吐谷浑、突厥、吐蕃、回鹘、蒙古、满、锡伯、索伦、回等。可以说,作为古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新疆自古就是我国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对“核心区”建设意义重大
(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建设“核心区”的先决条件
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提出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确定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下,紧紧围绕“总目标”,着力加强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不断打牢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让各族人民在交流交往中实现交融,在交融中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这对于建设“核心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对内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
没有交流就会产生隔膜,没有交往就不会形成共同的利益追求,没有交融就很难形成共同的国家认同。正是长期以来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交往交融,才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幸福安康的生命线。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新疆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就没有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民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新疆也是一个多宗教并存、多种文化交流的地区。通过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新疆地区相继传入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逐步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坚持党的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及不信仰宗教的群众之间的和睦相处,有利于实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
(三)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各国增进互信、友好合作、对外形成睦邻友好的局面
从地理环境看,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深居亚洲大陆腹地,因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重塑丝绸之路视野下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但通过中亚与西亚、欧洲相连,而且向南越过喀喇昆仑山脉连通印度洋、向北通过阿尔泰山脉与俄罗斯远东腹地融为一体。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欧亚大陆,新疆就处于其中间环节;而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和中巴铁路则是从新疆汇入新亚欧大陆桥,作为其分支,由此可见,新疆地理中心位置优势极为突出。从民族渊源看,新疆境内世居少数民族与中亚各国民族在族源和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展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要做好我们同中亚国家的交流交往,促进睦邻友好,就必须先保证新疆的稳定,建设好这个“核心区”,让其成为带动周边繁荣发展的中心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发力的桥头堡。同时,做好疆内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有利于从民间层面加深拓宽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及“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
苏联解体与中亚五国独立后,新疆处在内陆亚洲地缘政治的前沿地带。改革开放攻坚碰硬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牵扯面不断扩大,国土安全、边疆稳定、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凸显。21世纪初,西方反华势力打着“人权”、“自由”、“民主”的旗号推行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把新疆作为重要领域和突破口,利用“三股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企图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实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新疆境内外“三股势力”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相互勾结,妄图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一方面,国际政治环境日益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构筑海上岛链包围中国,并进一步利用反恐,通过“新丝绸之路战略”[4]构建陆路包围圈。 另一方面,“三股势力”威胁越来越大。近期连续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5]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抵御“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为建设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新疆和丝绸之路核心区提供安全的“防火墙”。
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环境是指在大致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别的众多具体舆论组成的有机联系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具体舆论的形式和发展,同时也调适不同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去引导、感召各族群众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要切实增强舆论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
(二)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形式,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疆民族团结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和生动实践,是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祖国统一、边疆巩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为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不断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当前,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总目标”,把活动的开展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层层抓落实,细化措施,探索经验,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要动员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要从教育、司法等方面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支撑,彻底扫除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一切障碍,切实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三)继续探索建立多民族“嵌入式”居住格局
在新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迎来了和谐相处的新阶段。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三股势力”不断在各民族之间挑动事端,制造隔阂,煽动对立。为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持续探索建立多民族“嵌入式”居住格局,让各民族同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小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坚决避免以民族为界限,人为制造分族而居的局面。从宏观、微观上推动各民族探索“嵌入式”居住模式,进而全面深入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四)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议题,其社会属性的复杂性也包含了对沿线国家宗教问题的思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多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直面宗教极端主义及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丝绸之路建设的挑战,让宗教界以合适的角色参与到建设当中,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为丝绸之路建设营造安全、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长期以来,新疆宗教界不断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P21),在“核心区”建设中,宗教界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前提下,必须找到自己的角色,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发挥自身优势,坚决同 “三股势力”作斗争,不断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贡献自身的力量。
(五)持续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新疆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敌对势力的分裂和渗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决策,在反分裂斗争实践中坚持标本兼治,按照“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有力地打击了“三股势力”,粉碎了其一系列破坏图谋,维护了新疆的社会政治稳定。但“三股势力”把新疆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的图谋是不会改变的。面对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挑战,我们必须持续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必须全力做好相关技术更新,在“线上线下”筑起铜墙铁壁,坚决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防止其在各民族之间制造矛盾对立,甚至冲突。同时持续深入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为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核心区和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新丝绸之路做出贡献。
[1]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丝绸之路”[EB/O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401/c172318-24795711.html,2014-04-01.
[2]陈德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的战略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4,(04).
[3]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06).
[5]俞正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29/c_116339959.htm,2013-06-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