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17-03-07包洪超孔令玉
包洪超,孔令玉
(1.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2.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包洪超1,孔令玉2
(1.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2.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研究粘连性肠梗阻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68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对68例病患进行分组:A组34例接受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B组34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比B组的76.47%高,P<0.05。A组的切口感染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对粘连性肠梗阻病患施以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提高临床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效
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以腹痛、停止排气、腹胀与恶心呕吐等为主症,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胃肠功能[1]。目前,手术是本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但有报道称,传统术式对本病的治疗并不能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2]的病例68例。采用投掷子法,将68例病患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为27~46岁,平均(34.3±2.9)岁。B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为27~45岁,平均(34.2±2.8)岁。比较两组的年龄和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予以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选择右侧亦或者是左侧腹直肌部位作切口。待顺利进入腹腔之后,先对小肠进行钝性分离,后游离出肠管,并于空肠壁上按要求作一切口。经肠管,将M~A管规范化的置入空肠末端,操作时需注意肠袢顺序排列。采取荷包式缝合法,对空肠切口进行有效的缝合。切开肠壁,置入双腔内固定管(带气囊),并行荷包缝合操作。待充盈气体之后,对肠袢进行固定,并向下缓慢拖拉气囊,直到回肠末端为止,避免气囊中留有空气。此后,再对小肠浆基层进行有效的缝合,同时行固定内固定管操作。术后10 d,拔除导管。
B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视患者的病情状况,对其实施部分肠管切除吻合亦或者是开腹粘连松懈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有无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记录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作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根据患者术后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对两组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估:(1)痊愈,恶心呕吐与腹痛等症状彻底消失。(2)有效,恶心呕吐与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恶心呕吐与腹痛等症状无变化亦或者是加重。治疗总有效率计算方法:(痊愈+有效)/组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A组中达到痊愈标准的病患有21例,占总比例的61.76%;达到有效标准的病患有11例,占总比例的32.35%;达到无效标准的病患有2例,占总比例的5.88%;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B组中达到痊愈标准的病患有13例,占总比例的38.24%;达到有效标准的病患有13例,占总比例的38.24%;达到无效标准的病患有8例,占总比例的23.53%;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和B组相比,A组的总有效率更高,x2=4.2207,P<0.05。
2.2 切口感染率分析
A组在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而B组中则有4例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占总比例的11.76%。经比较,A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比B组低,x2=4.2500,P<0.05。
2.3 其它指标分析
A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5.1±4.6)h、住院时间为(5.9±1.7)d,均明显比B组的(42.5±5.4)h、(9.6±3.1)d短,t1=14.3027,t2=6.1022,P<0.05。
3 讨 论
肠道堵塞乃粘连性肠梗阻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本病可对患者的肠道功能造成较大的损伤,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本病患者进行诊治的力度。传统手术一直以来都是本病患者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但术后病情易复发,切口感染风险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术式,既可对患者肠道粘连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能避免小肠扭曲,确保肠管通畅,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比B组的76.47%更高,P<0.05;A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A组的切口感染率为0.0%,和B组的11.76%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总之,将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首选治疗术式,可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 李 进.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临床价值评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0-111.
[2] 边 林.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意义探究[J].吉林医学,2016,37(11):2742-274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56.7
B
ISSN.2095-8242.2017.16.3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