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慈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点作用

2017-03-07郭永链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慈善素质

郭永链

(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北京 100089)

试论慈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点作用

郭永链

(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北京 100089)

慈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密合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将慈善教育作为其补充内容,更要认识到慈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支点作用。无论是从素质生长规律看,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都能佐证慈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支点作用这一观点。只有充分认识到慈善教育的支点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慈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慈善文化; 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慈善发展时代的到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慈善教育开始出现,一些学者试图寻找慈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来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缺失这一历史难题,并认为慈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为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培育人们的慈善意识与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同步的,将慈善这一古老又时尚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若从更深层次来考虑,慈善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支点,这一论点可以从下三方面得到论证。

一、提升慈善素质是人的素质生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素质问题很重要。“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1]之所以说其最重要,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的其他素质的统帅作用上。从人的素质构成来看,思想政治素质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领域范畴,它渗透于其他素质中,决定着人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素质系统中道德素质是基础。“道德以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等概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96-97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观念、道德准则的把握,自觉惩恶扬善、完善自我,推动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而慈善归根到底还是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一种道德活动,是人们对处于危困伤残状态而无力自救的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关爱和援助,表达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怀”[3]。慈善是一种美德,慈善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有强烈慈善意识又乐于做慈善的人定然是道德素质高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素质也应该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组成要素,且是最基础的一部分。

从素质生长规律来看,素质的提高是从低到高的渐进过程,我们总得先去培养自己最基础的素质才能逐渐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只有遵循人的素质生长规律,从最基本的素质抓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任何违背素质生长规律的教学与实践都是无意义的。所以,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是提升公民的慈善素质,这是符合素质生长规律的。

二、开展慈善教育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

提高素质,教育是基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前提就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历届领导人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早在建国之初,就在大中小学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部早于2004年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大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课程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时至今日,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确实存在实效性不高这一大问题。我们可以对其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好比一服“补药”,没有副作用,也没有太好的疗效,即使不吃也不会有损正常的身体机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一个不好不坏的现象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各地对《意见》落实的不到位、全球化影响下的价值观多元化影响、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多重挑战等,但最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人的思想认识及发展规律统一性不高。

从当前我国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大上”,与青少年思想年龄所能接受的程度不相符合。主要表现为对小学生讲共产主义,对中学生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讲集体主义,这种违背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盲目教学无疑是无效的。试问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爱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如何爱国?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何谈爱党?“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4]48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必须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就是要教会人们如何去爱,从爱自己、爱家人的“小爱”开始培养,慢慢发展到爱党、爱国的“大爱”,所以说,爱心是首要的。跳过爱心教育这一基点而过分强调一些“高大上”的精神理念,注定了投入再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结果也是收效甚微的。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慈善教育是慈善事业本身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不同时期的慈善教育的内涵略有不同。慈善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是作为一种慈善行为的慈善教育,周秋光认为:“慈善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举办一些育幼机构来养育社会上的那些弃婴孤儿。”[5]12从古代的慈幼局、举子仓等慈善机构到近代的慈幼院再到现代的希望工程等,这都是慈善教育作为慈善行为的体现。慈善教育的第二个内涵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慈善教育。“与公共生活中的另外两个重要部分(商业和政治)或者私人生活的另一重要部分(家庭)不同,慈善直到最近才成为一门教育科学。”[6]19-20在我国,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慈善教育直到近几年才出现。民政部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 年)》中指出,“加强慈善学科建设,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指导学校在德育课程中培育慈善意识,弘扬慈善行为,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中。”[7]2011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向社会发布了“实施以《慈善读本》为载体的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向全国中小学生普及慈善知识,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慈善组织的基因项目、种子工程”[8]153。作为一门学科的慈善教育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本文所说的慈善教育就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慈善教育。而后《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慈善法》的出台,对慈善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慈善法》第88条明确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9]24国家对慈善教育的态度已经超越了倡导层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学校开设慈善课程必将成为改进教育教学内容的方向和主流,慈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更为凸显。

之所以将慈善教育作为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无效这一现状的有效手段,是因为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慈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密合度,二者都致力于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从慈善的本义来看,它由“慈”与“善”这两个字构成,字里行间透露着“爱”与“善”的光芒。从做慈善的出发点来看,各种慈善行为皆源于自身内心深处那种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在这种浓缩着“爱”的意识的指导下帮助弱小、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可想而知,一个心存爱心、乐于善行的人必定是一个品德高尚、思想政治素质极高的人。教育是一种有效方式,是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知识普及的重要途径。把慈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从最基本的小爱培养起,然后将“小爱”发展到“大爱”,最终全面建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把慈善教育作为现代公民的必修课是十分必要的。

三、弘扬慈善文化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措施

任何一种素质都是基于实践产生的,也是基于实践不断优化和发展的。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样源于实践,体现了人的社会本质特性。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其思想政治素质也在不同程度上打上了社会关系的烙印,而社会关系作为现实内容,同样也渗透并体现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从实践上看,一个慈善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该地区的文明程度就高,相应的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比较高。

弘扬慈善文化是实现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慈善文化自古就有,朱友渔早在其1912年的博士论文中就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慈善文化。丰富多样的慈善文化佐证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古国”这一称赞。慈善文化的历史是悠久的,其构成也是复杂的。我国的慈善文化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沃土之上,既包括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又受近代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可谓枝繁叶茂。它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经脉逐渐向外延伸,对内表现为爱心,对外体现为各种形式的慈善行为。一个人的慈善行为或许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一群人呢?一个民族呢?最为重要的是,慈善具有感召性,人们的行为总是或多或少的受周围人的影响,在一个满是爱心的氛围里,人们也会不自觉的心心善行。随着《慈善法》的实施,我国正式进入了“依法兴善”的新时期,这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机会。

慈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处于慈善生态的最上端,有什么样的慈善文化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慈善生态”[10],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生态。所以国家要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并且要弘扬现代慈善文化。鉴于当前我国慈善文化深受传统慈善文化的影响,家国情怀严重,所以要构建慈善法时代下的新型慈善文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探讨。

总而言之,深刻认识到慈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点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好《慈善法》的重要保障。

[1]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N]. 人民日报,1999-06-16(1).

[2]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

[3] 石国亮.论慈善与道德的关系及其他[J].浙江社会科学,2014(2):47-53.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5]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美]罗伯特·L.佩顿,迈克尔·P.穆迪.慈善的意义与使命[M].郭烁,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7]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 年)[DB/OL].民政部网站,2011-07-15.

[8] 李玉林.慈善的高山厚土[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10] 第五届慈展会将呈现十大亮点[N].公益时报,2016-08-30(4).

编辑:杨桂芳

2016-09-07

郭永链(1990—),女,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慈善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研究
慈善之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慈善义卖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