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价值的国际层面分析
2017-03-07高淑辉赵冬云周云岩
高淑辉 赵冬云 周云岩
(1.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2.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14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价值的国际层面分析
高淑辉1赵冬云1周云岩2
(1.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2.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1430)
中国模式是一条强调与本国国情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拉美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张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大国的责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同国际社会一起维护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加了稳定性因素。
人类文明多样性; 和平发展;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内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这一概括指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立足点、总路线、根本任务、总布局、总奋斗目标,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统一。这条道路的成功开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理念和借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加了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其特有的政治、组织和制度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9.9%,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经济总量美国为17.8万亿美元,中国为10.42万亿美元,日本为4.7万亿美元。从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美国的差距在缩小。在经济提高的基础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解决了2亿多人口的贫困问题,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十八大上我们又宣布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国社会保持了和谐与稳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大国的责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同国际社会一起维护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并把它作为我国的外交战略,把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共赢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理念和原则,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避免了危机向更深的方向发展,维护了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积极应对,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并平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华尔街日报》在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时指出:“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了最大的贡献。”[2]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3]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也谈道: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随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会越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可供借鉴的发展经验
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实是生产力落后,它们有着共同的迫切愿望就是实现现代化。通过什么路径实现现代化,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就在探索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也为发展中国家开出了不少药方。1989年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森在一篇名为《华盛顿共识》的论文中,提出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等。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三点:自由化、私有化、宏观稳定化。但是“华盛顿共识”在实践层面上却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成功。拉丁美洲是“华盛顿共识”的坚实执行者,但它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经济低速增长、贫困差距扩大、社会失衡、政局动荡,拉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危机。与此同时,中国却一直保持GDP以8%的速度增长,甚至在大灾大难面前仍保持着这个步伐昂首前行。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约翰·拉特里奇称赞道: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幅度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世界。2004年5月,乔舒亚·库伯·雷默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文中写道:“中国正在开辟出一条通往发展的新道路,这条道路是建立在创新、积聚非对称性力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和注重个人权利和责任的平衡基础上。……中国正在指引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他们真正实现独立。我把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北京共识’。”[4]9自此,“中国模式”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是一条强调与本国国情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拉美的发展模式。
30多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首先,处理好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为了避免发生社会动荡,中国的改革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截然不同,遵循渐进性改革原则。比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就体现了这一思路。其次,选择发展道路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地域、民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因而在确定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时,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而应立足于本国实际,否则可能会落入“现代化的陷阱”。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拉美模式失败、东南亚模式失败、非洲模式的失败,无一例外都是深受资本主义模式的影响。我们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体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上升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的高度。最后,在发展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核心理念。我们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主要是粗放式发展方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的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了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出发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实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性的,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不仅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提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经济上特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把公有制为主体同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上特在实行了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添加了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不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且一直主张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理念,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包括西方国家的选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正如江泽民指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5]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包容互鉴的精神。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文明既需要相互借鉴,也需要相互尊重,世界文明只有在多样性中彼此相互学习,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会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找到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中国的福祉,也是世界的福祉。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颜旭.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文明演进的意义[J].党建,2012(4):34-35.
[3] 胡锦涛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08-04-13.
[4] 周林玲.关于“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思考[J].改革纵横,2011(7):9-10.
[5] 梁树发.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N]. 人民日报,2003-01-24.
编辑:杨桂芳
2016-09-06
高淑辉(1971—),女,河北中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党建。 赵冬云(1973—),女,河北中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周云岩(1979—),女,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