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马”“信马”与“行马”
——试论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属性与担当
2017-03-07贾蕾
贾 蕾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姓马”“信马”与“行马”
——试论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属性与担当
贾 蕾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5)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青年在革命实践中的认真抉择,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崇高信仰和奋斗目标,是推进青年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当代青年学习研究应掌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始终坚持“姓马”的本质属性,坚定“信马”的精神追求,并努力让“行马”成为矢志坚守。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 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进而要求广大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1]。同时,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价值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价值践行影响着国家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和发展,而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即为价值践行的重要表现,它反映着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本质属性,也呼吁着相应的责任担当。当前的青年研究者由于历史因素天然地带有马克思主义属性,因而本身是“姓马”的,但只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信马”(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最终落实到“行马”(践行马克思主义)上,才能算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才能在逐步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一、姓马: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本质属性
何为“姓”?《说文》曰:“姓,人所生也。”在中国姓氏文化中,“姓”包含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意味着开枝散叶、家族传承,孕育出优秀中华女儿,昭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何为“马”?它当然不是姓氏中的“马”姓,而是指作为一种西方社会政治思潮,在近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发展产生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此处的“姓马”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这一群体属性的规定,是这一群体本质的展现。
(一)为何“姓马”
近代中国贫病,各界人士探求改变国家命运之策频频失败,这就迫使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出国留学和文化引进等方式来为中国的变革注入活力,马克思主义便是引进的结果之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便随着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传入中国,在各种思潮的争鸣中,它最初“只是零星的、片面的,甚至有误解和歪曲,其社会影响微不足道”[3]。然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4]1471在此影响下,广大青年率先发声,掀起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为一批以青年为主体的知识分子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以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蔡和森、周恩来等为代表的近代青年在探索和实践中承担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角色,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救国之良方,只有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向人民介绍和宣传,才能将国人不断提高的思想觉悟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变革行动。因此,他们通过“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5]9,“组织团体,研究马克思主义”[5]10,“出版译著,传播马克思主义”[5]11等方式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后,三次论战的交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国民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洗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辛也最终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共识。
回顾近代历史,茫然无措中,青年站在了时代前沿,以特有的历史洞察力把握了时代变革动态;大好年华里,他们在纷繁复杂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丰富的知识掌握引领了思想风潮;学习研究中,他们以特殊的使命感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面;革命实践中,他们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们以朝气、梦想、热血和担当谱写了五四时期传播新知奔走呼号的昂扬激情,也描摹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惧征战勇赴疆场的壮丽篇章。他们的研究早已不仅局限于文本的翻译解读,而更侧重现实的实践运用,他们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实践,也在实践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化、中国化、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他们用行动创造了历史,也用行动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他们自觉自愿地认真判定,是经过血与火、生与死考验后的最终抉择,这种抉择就像姓氏一样,自然而然地沿革为后世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与生俱来、不可否认、不容忽视。
(二)“姓马”呈现
“姓马”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独特属性,这种属性需要以一定的理论教育为依托,以一定的基地场所为载体来呈现。在和平年代,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设立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等便是新时期推进青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汲取马克思主义精华的重要方式,也是青年研究者不断展现“姓马”本质的重要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设立和课程的开设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姓马”本质呈现的方式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政治课成为青年研究者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初、最基本方式之一。1949—1952年,我国高校设置的政治理论课有“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三门,而后增开“马列主义基础”。1957—1960年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课程,1961—1966年以反修防修为主要内容。在1970—1977年间,“政治课完全是为政治运动服务的,因而常常被接连不断的政治活动所挤占或取代”[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内容。2005年5月,《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设立为一级学科。在这一历史沿革中,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理论研究与学科发展得以加强。而今,“马工程”和“青马工程”仍“在路上”,这些都为青年研究者掌握基本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契机,却也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期待和要求。
同时,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需要在较为固定的场所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便是“姓马”本质的又一呈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之前的建设中虽然没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统一称谓,但同等或相似性质研究场所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当前,除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社科院外,很大一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聚集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他们在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也担负着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在或将来对社会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任务。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单位,也是主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这个双重定位,是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的重要前提。”[7]这一认识间接对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在思想上重视学科地位、行动上深化学科理论、实践中推进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但笔者认为,马院青年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应只局限于政治理论课教育,而应有更广的思路和范围。因而,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是有着明确的角色定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姓马、理论课程姓马、学院机构姓马,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相关都姓马。当代青年研究者只有在理论学习和深化中始终牢记自身属性,时时注重提升,始终坚持学马、爱马、言马、忧马、为马,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马克思主义保持一致,才能不断彰显“姓马”属性,不负“姓马”之名。
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深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近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认真抉择和不断推进的结果。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课为代表的理论教育和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代表的机构建立是新时期青年研究者接受科学理论、展现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重要方式。“姓马”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本质属性,青年研究者只有始终认清自身属性、明晰自身身份、准确定位职责、积极落实行动,才能更好地向下向深发展。
二、信马: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精神追求
如果将人的认知分为知、情、意、信、行五个层面、“姓马”是“知”的表达的话,“信马”便是“情”“意”“信”的综合呈现。何为“信”?“信”有相信、信任、信用、信赖、信实、信守、信仰等多种含义,有信仰的人“如黑地有灯,则自增其勇往之气;无希望如无灯,则举足略有崎岖即生畏缩之心,如人遇小挫折即生消极之想也”[8]342。对于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来说,仅有“姓马”是不够的,感性认识只有经过情感的深化、意志的坚守,最终达到理性的确认,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真正信仰,达到“信马”的切实超越。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不懈的精神追求。
(一)“信马”什么
信的首要前提是相信,“信马”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了解和确信。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宗旨,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具有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是与时俱进的直接呈现。
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信马”,首先就是要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内涵和观点方法。不同于宗教的超验虚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哲学社会科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客观现实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阶级剥削的实质,昭示了革命斗争的必要性,勾勒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图景,指明了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因而,它是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也是健全的、积极的、进步的。而它要求人们一切从实践中来,将一切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依靠自身力量来促进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性也印证着自身的科学真理性。因而,青年研究者“信马”,首先就应该认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而不断树立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方法用到、用活、用好的理念和思想。用到,就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始终立足实践,时时处处、事事时时坚持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用活,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灵活地而不是僵死地、现实地而不是陈旧地,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用好,就是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青年特有的精神气和创新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信马”意味着要相信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实践与现实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成果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理论科学和运用科学,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便是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运用和发展的结果。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发展成果,是立足中国革命实践的正确总结,是促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又一成果,是新时期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成就,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深度融合的重要彰显。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现有的发展成绩,而且不断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辟着道路,为中国的美好未来奠定着基础。因而,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信马”,就应该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优势和长处的了解上,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追求的坚持上,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态度的鲜明性、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伟大性;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社会改观、中国现今发展成果的肯定和确信上,始终对国家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并由此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崇高的价值追求,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成果。
(二)如何“信马”
明白“信马什么”是解决“如何信马”的前提,前者是后者的引导和启发,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阐释。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信马”,首先应该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地学习上。具体来说,就是要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文献,在重要篇目上最好能够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因为经典著作蕴藏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本源;同时,学习研读经典著作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方式,也是以往优秀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作风和宝贵品质,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不下百遍,邓小平等在长期工作中倡导马列经典学习,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甚至提出领导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因此,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应该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沉下身来认真读原著、静下心来耐心品经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进行认真研究以不断为自身后期研究奠定扎实的文本基础。然而,只熟稔文本是不够的,青年还应在文本研读中深切感悟和体会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追求和艰辛探索,切实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念和思想精髓,这样才能在融会贯通中不断打牢“信马”根基、夯实“信马”基础。此外,基础知识只有不断延伸发展才能丰富,青年研究者要在研究中注重对比学习和拓展延伸,即不仅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状况和进展,而且了解西方相关学者的理解和认知;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文本原意的阐发,而且注重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现实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在“中”“西”“马”的结合中拓宽“信马”途径,将“信马”引向深化。
同时,理论的学习深化会转化为对信仰的探索和追寻,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信仰便成为青年研究者“信马”的应有之义。作为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的同时,也是一种信仰。有学者认为 “‘信仰’是一个比‘信’更为具体的概念,它的内容更为确定,对象更为专一”[9]58,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是信仰……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仰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9]227,因为信仰很大程度上是信仰者的问题,一种理论的产生、概念的表述,更多依赖于人的主体性而存在。“一个人有无信仰首先是内心是否真正相信的问题。但对于信仰者来说,不只是一个内心确证的问题,还是一个口头承认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不应该隐瞒自己的信仰,而应该公开明确自己的信仰。这是信仰者对自己的信仰负责的表现。”[9]194因而,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要做到“信马”,就应该把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明确化,大胆地“亮出来”。当前,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在社会生活中多多少少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甚至是高校内部)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就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对人们进行所谓的“洗脑”;就是讲一些陈旧乏味的教条,或是用西方的观点来指点中国的问题;就是只会说会写一些大话空话假话,实际上根本没用,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等。它在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遭遇障碍的同时,也使得部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极不自信:有的虽然内心相信,但大多时候不敢理直气壮地去解释表达;有的虽想要辩驳,却苦于没有扎实理论和逻辑思考做基础,因而只能含糊其辞、暗自叫苦;有的则在别人问及职业及专业时遮遮掩掩、不愿承认,甚至矢口否认、胡编乱造;更有甚者,从功用、功利角度而非意义、价值角度出发,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认定为谋生之计、无奈之举。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自信、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深刻、坚守不到位的表现,是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背离、有碍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体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应该认真反思、坚决避免和果断摒弃。
可见,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要实现真正“信马”,就要着力把握“信”。学会相信,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学会自信,树立学科自信、培养专业自信,坚定地表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会取信,无论外在际遇如何都不改初心、取信于己、取信于人;学会确信,确信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的判断,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由信而仰、自仰而行。
三、行马: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矢志坚守
思想是行动的指引和先导,行动是思想的实现和表达。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在了解自身本质属性,做到本质上“姓马”、内心真正“信马”后,只有在实践中做到“行马”,才能实现由“知”到“情、意、信”的提升,并最终达到“行”的层次要求。何为“行”?“行”有行为、行动、履行、践行之意。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只有始终关注自身的行为举止、行动举措,积极履行和践行应有的义务和职责,才能最终让“行马”成为矢志坚守。
(一)如何“行马”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追求,需要通过行为践履来呈现,而青年之所以能够实现由精神信仰到行为践履的转变,根本就在于行为本身是在信仰的鼓舞和引发下产生的,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目标而实施的。因而,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行马”,首先就需要在朝气和活力中展现自身独特气质,不断用行动坚持和彰显自身主体性。近代历史表明,“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0]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才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美好前途,使民族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新时期,习近平在综合考察青年群体的历史功绩、青春优势以及时代担当等综合因素后给予青年以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提出“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11],这份重视和信任“有助于唤醒与增强新时期、新常态下广大青年群体的主体意识”[12]。因而,作为最富于理想、最敢于担当、最怀有激情、最积极行动的群体,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在自觉、自发地学习中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在坚持自身主体性中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始终积极向上而非消极萎靡、健康活跃而非病态懒惰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自信从容而非羸弱依附的气质风貌,这样才能充分担当起应有责任,发挥出更大力量。
同时,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行马”要体现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个人成才与服务社会的切实统一上。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认识到青年的巨大作用,并在自身实践中鼓励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恽代英强调,青年不但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成为博学饱学之士,而且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他指出青年求知必须注意四件事:“第一,要懂得社会与个体的真关系;第二,要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即它需要的程度怎么样;第三,要知道什么学术可以为社会供给什么需要,到什么程度;第四,要知道自己的心性、能力、地位、机会、最合宜为社会供给那一种需要。”[13]200-201毛主席也认为对青年最大的考验便是回到实践中去,回到与工人、农民的结合中去。因而,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行马”就意味着要摒弃“坐而论道”思想,坚决避免泛泛地对文本和会议精神进行解读,而要有“起而行之”的魄力,切实将行动落到实践中去,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进行社会调研,全面了解社会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在丰富自身认知、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信仰很美丽,征程很艰难,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信仰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和发展需要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因而,真正的“行马”必须是认真执着的,青年研究者要做好忘我、献身和牺牲的准备,始终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切实将马克思主义研究落实落好。
(二)“行马”意义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青年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青年研究者在“行马”以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不断推进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行马”有利于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追求崇高信仰、推进自身发展、拥有灿烂人生。“信仰的人生价值或在人生中的作用,就是赋予人生以意义。”[9]252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之所以能够实现由“姓马”到“信马”的自觉,之所以应该且必须坚定不移地“行马”,就在于它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支撑的。它能给人以正确的世界观,让人生活于一种理性之中;给人以方向指引,让人在迷茫困惑中始终保持希望;给人以动力支撑,使人向着饱满而充实的人生迈进;给人以定力辅助,让人能够超拔于日常生活的琐碎而拥有坚定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现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渗透到思想领域,它在推进信仰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信仰的混乱,直接表现就是信仰的世俗化和功利化。部分人把金钱看作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人生有意义与否的标准,用物质享受来代替精神满足,当崇高伟大的信仰被排斥、求神拜佛成为新宠时,“信仰成为一种商品,成为一种消费商品的行为”[9]243。青年作为社会上极易受到冲击和影响的群体,在这种现象和思潮的干扰下,极易丧失自身的辨别力和审视力,进而作出错误的行为。对于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来说,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信念和信仰的支持,所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最大限度地做到“明辨”,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因为有马克思主义正确价值观和实践观的指引,所以能够始终注重社会实践、与群众打成一片,避免了使自己陷入浑浑噩噩状态和庸俗泥沼的命运,进而在“行马”中为自己的未来开辟新境界。
同时,“行马”有利于青年研究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近代中国乱局和建设需求孕育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他们在长期学习研究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之路。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化道路得以产生,民族屈辱得以洗刷,人民命运得以改变;在他们的不懈探索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征程得以开启,两次历史性飞跃充分呈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遥远。而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表达和现实阐释,它准确把握了国际国内的深刻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系统阐述了当前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也急切呼吁着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的深入解读和路径探索。青年研究者在运用自身理论对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行阐释,不断真学、真信和真用中,将进一步认清和理解中国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理论的独特贡献和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举措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这也必将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总之,“姓马”“信马”和“行马”是相互递进、相互统一而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学习研究应重点关注和着力把握的三个环节。青年的研究之路很长也很短,“青年时光非常可贵”[14]应该倍加珍惜,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研究者作为全体青年中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只有在思想上坚定自身性质,在理念上坚守信仰追求,在行动上坚持信念操守,才能在“一马当先”中推进“二马并进”,并最终在“三马合力”中高唱马克思主义壮歌、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1).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 王树荫,温静.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入与传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15-19.
[4]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段忠桥,周华珍.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沿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51-55.
[7]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723/c40531-27347722.html,2015-07-23.
[8] 恽代英.恽代英日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9] 刘建军.信仰追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10]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4.
[11]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12] 崔燕.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6-89.
[13] 恽代英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4/30/c_1118776008.htm,2016-04-30.
编辑:王 玮
2016-09-19
贾 蕾(1992—),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