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07刘圣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8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药制剂剂型

刘圣洋,李 群

(1.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2.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文化中中药制剂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药制剂也是我国中医学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医学科技迅速发展,传统的中药制剂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新型药物制剂的出现大力的推动了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所以必须将中药制剂技术和药物制剂新技术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医疗效果的提高。实习我国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

1 目前常见的药物制剂新技术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五千年来无数的中医药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中药制剂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部分。医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药制剂也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进一步的创新改革,药物制剂新技术为中药制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中药制剂若想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和药物制剂新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促使中药制剂现代化,抬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物制剂技术包括脂质体制作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技术、纳米粒技术、透皮技术以及薄膜包衣技术等。

1.1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Solid Dispersion Technique,SD)的目的是将一些具有难溶物质的固体药物以胶态、分子、微晶、微粒或者无定型的形式均匀的分布在难容性或者水溶性的材料中,使得药物成为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1]。固体分散技术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难溶性药物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速率大大的提高,从根本大大的提升药物的吸收效果、药物的利用程度和生物利用率。

1.2 微型包囊技术与微囊技术

微型包囊技术与微囊技术这两种技术的主要的特征是将一类药材分子包在另外一种药材分子的空穴里面。既为通过天然或者合成的分子材料,把它作为囊壳,再将液体的药物(囊心物)或者固体包裹为一种微小胶囊,再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完善成为一种内含囊心物的小胶囊。微囊技术在我国中药的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中药药物在经过微囊技术后,中药的药性更加有效,而且药材某种不适气味也被充分的掩藏。最重要的是微囊后的囊壳在经过胃部是可以很大的减少药物对胃壁的刺激和伤害,而且经过微囊技术后药物的药效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也更好的被吸收。

1.3 脂质体技术

脂质体是人工膜的一种,搅动之后能够生成双层球形脂质体,并且直径在10~1000 nm的超细粒子[3]。60年代,Rahman等人首将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水相和膜相内,并控制它的靶向作用,使得其药物富集于病变部位释放。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在体内的无降解,无毒性,无免疫性,使得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以大大的提升药物的治疗,还有大大的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优点。

1.4 聚合物纳米粒技术

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者可以通过单体聚合的方法直接制得,聚合物因为具有结构了调整的特点,在我国的中药制剂研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大大的提升了目前我国中药制剂的临床治疗中运用的稳定作用,大大的提升了我国中药的利用率[4]。

1.5 缓释制剂

缓释制剂指的是借助于延缓药物从特定剂型当中释放药物的速率,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主要作用在于降低了普通剂型用药过程当中 患者身体内部的血药浓度波动明显问题,从而确保血药浓度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范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显著改进用药的安全性。如果药物的半衰期比较短,或者是需要为患者经常用药,可以考虑制作成为缓释制剂,从而有效降低给药的次数。

1.6 透皮技术

透皮技术是指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透皮技术的使用对象是膏药、糊剂、洗剂、油剂、酊剂、以及搽剂等药物,透皮药物制剂的优点是其毒幅作用小,使用方便无溢出,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因素的干扰。因这些优点透皮技术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中药制剂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将等离子电渗技术、激光促渗技术、膜渗透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与透皮技术相结合,大大的提升了我国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

1.7 薄膜包衣技术

所谓薄膜包衣技术指的是借助于多种不同的化学稳定性比较理想的惰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着独特的分子排列特点。该技术的优点是增重少,形象美,品种多,应用广,标准化,污染小,溶剂多,成本低。所以薄膜包衣技术主要作用在某些具有较大异味,容易挥发,易吸收湿气使得变质的药物[5]。而在薄膜包衣技术中薄膜的作用尤为重要,糖衣薄膜的作用是拒绝药物发生内部和外部物质交换反应。但是糖衣薄膜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部分患者因身体不适在医疗期间不得服用含糖物质,糖衣薄膜的加工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最为主要的是糖衣薄膜自身易发霉从而影响药物的质量。所以用包衣薄膜替代糖衣薄膜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包衣薄膜掩味性好,防潮湿,能够长期有效的保护药物的质量,并且包衣薄膜的生产周期较短,成本也相对较低,技术也相比糖衣薄膜简单。随着GMP实施的日益深入,国内关于薄膜包衣技术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可以说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潜力比较大,这就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改进包衣材料以及包衣技术。

2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建议

研究人员可以借助于西药新剂型来进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以及探索,同时重视辅料研究,鼓励各种新型辅料的应用,并且要加强生产质量管理,从而实现中药制剂的进一步发展。

2.1 根据西药来进行中药的衍纸

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制剂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推动中药制剂现代化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技术基础,使得药物制剂水平日益改进,尤其是在西药新剂型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这样一来就为西药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在现代化医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根据西药的新剂型,研究中药制剂新剂型。所以我们应该在中药制剂研究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缓释剂研发,从而为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奠定条件。

2.2 高度重视中药新型辅料研发

同时要做好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中药制剂的最基础型原料便是药剂辅料,所以药剂辅料在中药制剂研究过程中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药的药剂辅料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中药的药剂辅料关系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从而导致人类的产生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出现并且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升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和中药制剂的生产技术的水平,为我国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开阔更为宽旷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快速的研究中药制剂的新辅料,大力开发并且研究新辅料。

由于我国的中药制剂的药剂辅料生产部门众多,所以导致我国的中药药剂辅料生产质量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而中药药剂的辅料的质量关乎着中药制剂临床医疗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提升我国药剂辅料生产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国中药药剂的生产质量。为了更好的管理建和建设我国的中药制剂的药剂辅料生产部门,首先我们应该建议一个专业的生产基地和和专门性的辅料研究。然后我们必须制定一套高质量,高规格的质量管理标准[7]。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科学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生产机制来生产我国的中药,大大的提高我国的中药制剂的医用价值,造福很多的人,使更多的人远离疼痛,脱离苦海,让更多的家庭幸福圆满。

2.3 鼓励运用新辅料

在加速新辅料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鼓励应用新辅料来生产,首先我们应该利用行政的宏观调节控制措施,大力推广新辅料的应用,研究并且制作新剂型。新剂型我们可以实行产品的优质优价,从而促进企业更加愿意开发应用新辅料[8]。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现在常见的七种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性,并对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了能够使中药制剂现代化,使中药制剂能够更好的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市场的要求,我们应该将其和药物制剂新技术结合,提高中药制剂的水平,促进中药制剂的进一步发展。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有一定的用处,提高中药制剂的水平。

[1] 张林海.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5,9(6):94-95.

[2] 曾庆保.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J].工业c,2016(1):00283-00283.

[3] 苏海鸿,李金海,张 慧.浅析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J].医药,2016,11(1):00249-00250.

[4] 滕 云.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5):244.

[5] 冯世明.刍议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9):35-36.

[6] 李琳琳,尚 彬.简论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与中药新制剂的开发[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4):00071.

[7] 张长安.药物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2016,10(11):00120.

[8] 管大平,吴 陵,纪开明.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初探[J].海峡药学,2017,29(1):17-19.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药制剂剂型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