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7-03-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挂线内口肛瘘

曾 勇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吉林 敦化 133700)

肛周脓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多发肛管直肠疾病。一般来说,该病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直肠、肛周周围软组织或间隙内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从而引发的脓肿[1]。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一旦术中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出现肛瘘,严重者甚至引发中毒性休克、白血病等不良事件[2]。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切开挂线引流术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共84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62岁,平均(39.2±2.5)岁;病程1~13天,平均(6.8±1.8)天。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4~63岁,平均(39.8±2.2)岁;病程1~12天,平均(6.7±1.5)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疾病者;排除由结核、外伤等所致肛周脓肿者。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切开挂线引流术:截石位,腰麻,导尿。常规消毒肛门,以肛门镜等探查脓肿位置、大小等。将放射性切口做于脓肿波动感或隆起最明显处,将脓液排出。另一放射性切口做于内口位置相对应肛缘处,自切口以缚扎橡皮筋球头探针探入,自内口处探出,将橡皮筋收紧并固定。按照脓肿情况,作一到多个放射状内切口,分别以橡皮筋与外切口连接,形成对口引流。脓腔以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冲洗,止血,纱布覆盖,固定,术毕。

对照组实施切开引流术:截石位,腰麻,导尿。常规消毒肛门,以肛门镜等探查脓肿位置、大小等。将弧形切口做于距肛缘2 cm处,将覆盖脓腔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将脓液排出,敞开脓腔。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天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由轻到重采用0-10分表示[3];②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病灶缩小80%以上,为显效;以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病灶缩小50%以上,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为2 2例(52.4%)、18例(42.9%)、2例(4.8%)、40例(95.2%);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为19例(45.2%)、15例(35.7%)、8例(19.0%)、34例(81.0%);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x2=4.09,P=0.043)。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d疼痛评分分别为(20.0±3.5)d、(1.4±0.5)分,对照组则分别为(26.5±4.3)d、(2.3±0.8)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7.598、6.183,P=0.000、0.000)。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出现1例肛瘘,发生率为2.4%。对照组出现3例肛瘘,2例肛门失禁,2例肛门畸形,1例脓肿复发,发生率为19.0%。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34)。

3 讨 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肛肠科疾病,肛周脓肿患病率较高,约为全部肛肠疾病患病人数的20%[5]。临床上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是早期手术。以往多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待形成肛瘘后,行二次手术切除。这种术式虽然简单,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后遗肛瘘及脓肿复发风险较高,故大多需实施二次手术,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也会给其带来较大经济负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而切开挂线引流术能在切开引流的基础上,对原发感染病灶进行清除,使内口及脓腔敞开,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而且,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过程中,挂线具有切开和持久对口引流的效果,且能进行切割、标记,可减少异物刺激[6]。术中挂线紧缩,促使内口及引流通道逐渐扩大,虽然内口持续感染,但能通畅引流,所以不会致使出现炎症扩散现象,且便于肉芽组织自基底部生长。此外,挂线紧缩还能产生刺激,促使肛门括约肌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避免括约肌急剧离断,降低肛门失禁、出血发生风险。术中最后勒开内口而脱线,能降低假性愈合发生风险,促使原发感染内口消除,失去肛瘘形成基础,降低肛瘘发生风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准确找到脓肿的原发病灶(内口)以及妥善处理内口。而寻找内口的过程中,需确保动作轻柔、准确,避免盲目乱探,防止引发假道。

本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则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肛周脓肿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能获得较切开引流术更为理想的效果,可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在并发症上,研究组出现1例肛瘘,发生率为2.4%。对照组出现3例肛瘘,2例肛门失禁,2例肛门畸形,1例脓肿复发,发生率为19.0%。研究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提示切开挂线引流术能降低患者术后肛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 李春雨,聂 敏,王 军,等.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1(33):203-205.

[2] 周海祥.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285-2286.

[3] 王湘涛.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383-1384.

[4] 顾 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国校医,2014,28(9):692-692.

[5] 粟艳琴.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4):73-74.

[6] 李庆恩,李舂英.一次性切开引流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临床对照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5-65.

猜你喜欢

挂线内口肛瘘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全国名中医陈民藩教授肛瘘挂线技术经验总结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