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析
2017-03-07席丙堯
陈 爽,席丙堯
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析
陈 爽1,席丙堯2
(1.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2.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领航者,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培养成果。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薪资待遇低,辅导员个人发展迷茫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提升辅导员综合实力,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考评机制四方面对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旨在解决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改革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1]。
一、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
2016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修订案明确了“教育必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由“德智体”,改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为“为人民服务”。这些修订的内容几乎都涉及辅导员工作[3]。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者。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其次,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生活的管理者。了解掌握学生日常基本情况,在校生活以及学业情况,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规范、思想教育和学生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管理。
再次,辅导员是学生队伍的服务者。辅导员工作不仅是在思想上进行把握、教育,还要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特别是在学生生活方面的辅导,及时掌握学生的新思想、新动态,准确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引学生成长发展。
二、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瓶颈问题及现状
新形势下辅导员的身份从最初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已逐步转变为身兼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双肩挑”型人才。对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辅导员队伍出现了人员流动性较大,学历层次参差不齐,薪资待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辅导员具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且工作事务性繁杂。特别是省属院校,学生整体水平不如国家重点院校,学生自律性不太强,管理难度较大。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不断细化,任务量加大,造成无法将足够的精力放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一方面,学生数量增加之后任务量突增;另一方面,辅导员数量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同时,因为管理机制存在制度方面的问题,部分非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也由辅导员承担。导致辅导员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加大。
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人员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是辅导员本人还是社会上一部分人,在看待辅导员职业问题上都存在较大的偏见
辅导员对岗位的认同感降低是成为人员流动性大的一大诱因。促使一些辅导员往往工作几年就转教学岗或调入学校机关部门或进入其他职业,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学生更换辅导员频率高,辅导员对学生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也对辅导员产生距离和陌生感。此外,辅导员认同感的丧失导致他们仅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手段,缺乏责任心。
(二)辅导员薪资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很多人为了生计被迫转行
当前,高校辅导员学历门槛普遍提高,最低为硕士研究生。高学历和低薪资成为人员流动的主要诱因。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奖励机制不合理,高压、大量的工作却没有与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发展前景不明等,都挫伤了很多人的工作积极性。辅导员队伍长期处于多重管理、多重考核领导下,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财务处等多部门都会给辅导员分配工作,工作量大,事务繁杂。然而,虽然承担了大量工作,但在学校地位较低,得不到同等于教师的尊重。工作量和认可度相悖,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岗位吸引力降低。
(一)辅导员岗位角色错位
现实工作中,通常只有承担教学任务的人被承认为教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是和学生接触更多,了解更深入,也是学生最为信任的人,导致辅导员角色错位成“勤杂工”。职责不清晰,其他部门可随意分派辅导员工作,导致个别管理学生事务部门不能充分履行职责,落得清闲。
综上所述,如何保障辅导员职业发展,系统培养和训练辅导员专业技能,建立科学的建设体制,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瓶颈所在。
三、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研究剖析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当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
必须通过加强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不断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专业技能和强化高度的责任心来进一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首先,辅导员应具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对辅导员的专业培养不能松懈。高校应该本着“严格要求、切实爱护”的原则,既要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也要不忘记对辅导员给予“精神粮食”补给。切实关心、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后续培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效果,因此,对待该岗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拓宽选拔途径,形成一个业务水平精、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要鼓励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在研究工作中培养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可以建立辅导员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资助辅导员从事思政教育方向的课题研究,加强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探索。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原则,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的学习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系)两级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有机整合培训资源[4]。同时, 通过有计划的岗位培训,社会实践、外出考察等机会,加深辅导员对工作的深刻认识,树立工作意识,增强辅导员“五心”即:责任心、宽容心、细心、耐心、爱心。
(二)落实辅导员岗位的薪金待遇,提高岗位吸引力
提高岗位吸引力是目前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对辅导员工作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岗位政策待遇,本着工作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让辅导员看到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从事该行业。
当前,首先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和能力,修订关于辅导员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解决好他们的职务、职称和待遇问题,对于兼职担任政治辅导员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其从事学生工作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评聘职称、职务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要明确各院、系党委应该对本院、系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常抓不懈,保证辅导员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同时,考虑教师辅导员的长远发展,应高度重视他们的业务进修,从学位进修、出国深造等方面为教师辅导员提供必要的机会。
(三)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量
首先,良好校园环境和工作氛围能够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提升岗位的认可度,使辅导员从内心深处感到从事学生工作是一件无上光荣且有意义的事情。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校园舆论环境,形成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和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的良好氛围。
其次,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拓宽辅导员眼界。通过建立辅导员工作交流会,方便同行之间交流管理经验,促进学生工作更好更全面地展开。同时,建立辅导员工作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进一步充实辅导员的思想头脑、拓宽眼界。引进外国辅导员管理经验书籍和相关论文,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养。
第三,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范畴,切实减轻辅导员各方面工作负担。确保辅导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和业务水平提升,确保辅导员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后勤部门等单位积极为政治辅导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使辅导员更加方便的与学生接触,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此外,学校涉及学生工作的机关部门应指派专门办事员处理学生工作事宜,对于院、系办公室应该接洽的工作不要再次转嫁给辅导员,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尽量充分应用学校办公系统,简化事务流程,提高网络办公自动化的充分应用,从根本上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压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基石。当前,对辅导员的评价更多是定性而非定量。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工作弹性大,事务零散琐碎,实际付出难以精准考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工作管理考核制度,整合各部分对辅导员工作的整体评价来确定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评价、业绩评价、辅导员互评和领导评价四部分。考核指标一是要范围要广,二要细化。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对辅导员进行奖罚,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健全辅导员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针对目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程度低的特点,高校要积极吸收国外关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经验,帮助辅导员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发展模式。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分流工作。有利于稳定辅导员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学生的思想也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多种角色,承担着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都多重职责。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够推进学生工作的全面发展。辅导员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所以新时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秉持高素质、快发展、专业精、业务强的方针,针对目前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08-26.
[2]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 北京:教育部,2005-01-10.
[3] 朱吉玉,朱丹,吴莉莉.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62.
[4] 蒲于文.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14(9):153.
(责任编校:付春玲)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4.035
G641
B
1674-327X (2017)04-0115-03
2016-10-31
陈爽(1986-),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
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9 09:0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415.C.20170619.090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