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2017-03-07韩彦朝李成权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大学生

鄢 月,韩彦朝,李成权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鄢 月1,韩彦朝1,李成权2

(1. 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2.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四团, 辽宁锦州 121018)

学会积极关注、面对和解决问题,幸福就会萦绕身旁。积极心理学中那些提倡和体现的种种美德和正能量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应该具有的品性。积极心理学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热情,进而产生富有创造力的行为和活跃思维,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和幸福。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并结合笔者十余年的辅导员教育工作实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教育重要作用。

大学生教育;积极心理学;价值;途径

当前大学生出现思想和心理层面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繁忙的学业压力、同学之间的交际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身体健康情况和家庭环境等方面,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往往只关注学生外在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教育和开导,却忽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特质的培养。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往往过于强调政治功能,重视灌输式的说教与高压式的管教,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1],所以我们要摆脱旧观念的条条框框,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高校学生教育过程中。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投入到此领域的研究。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心理学家主要是研究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呼吁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的内在正能量的调动和培养,最后达到人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塞林格曼和劳拉两位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心理科学,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潜在和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由主观层面、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三大研究层面构成。主观层面上的研究包括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等积极主观的体验,另外对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也进行了探究。个体层面上的研究主要是对个体人格特质尤其是积极力量与美德的个人特质研究,如工作能力、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等,将人类社会看作是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适应的整体。群体层面上的研究主要是人群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类产生幸福感的环境条件及影响人类发展、天赋得以发挥的环境因素的探讨上,比如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有教育职能的学校和和谐健康的家庭等等。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教育中价值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模式

积极的心理潜能、意志品质和情感体验都属于健康的心理。积极心理学立足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健全的心理模式,积极的人格可以有效地预防消极人格面临的破坏作用,还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适应能力的提升,从而维护高校学生个体身心健康[2]。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密不可分,而且二者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均为高校德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部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考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我国政治信念和社会伦理规范是否相符。心理健康教育从属于思政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挖掘其潜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夯实基础。

(二)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自我认识并发挥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重视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对如何塑造大学生完善人格和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并不是放在首位[2]。现在的大学生都属于90后,他们的认知特点鲜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较强,且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做事情经常是趋利避害,不会综合考量。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只是过于依赖自己的优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可能会在某些条件或者背景下将自身的错误之处放大,进而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对生活或者社会失去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再用错误的方法认知和处理周围的事物,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他们陷入自卑和没自信的生活中。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具有创新精神,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逻辑严密,善于表达等等。积极心理学能够向大学生传授新的充满活力的积极思想,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作用,使他们更关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不断地完善自我。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大学生教育的说服力会大大增强。

(三)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就业制度、就业渠道和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单位录用人时要看其知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毕业生的出路决定了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今天,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行的,就像走夜路没有指明灯一样。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一个人是否可以一生顺利实现成功,同时也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幸福地享受自己的生活,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实现良好的生活状态,这就要求提高大学生自身认识的积极性。唯有主动积极参与进去,用心体验和思考,不断地反省、发掘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兴趣,才能定出人生的方向。拥有一份专属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这一过程,也是自己的职业生涯理念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四)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可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与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心理学用两个独立的维度定义积极的人格特征: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同时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在意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某种程度上讲,积极心理就是一种充满爱的心理,有爱心的人才会给予周围的人和物爱心,才可以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历史已经证明:当一个社会趋于稳定和繁荣的时期内,对于社会美德、居民幸福感、创造性和高品质生活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的建设关注度提高,这种关注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发展过程中,国民的需求也正在由生理需求这样的必需性需求向自我实现的享受性需求逐步过渡,与社会和人类的健康发展等相关联。因而积极心理学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五)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凡是有所成就者,都是有超出常人的并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人类与时俱进、适应环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能力,而创造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靠主观因素,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才能使创造力爆发出来。在就业竞争这样残酷的今天,创新思维和创新力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生机和活力,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念,善于突破,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顺势而为,才更容易成就自己。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我们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大学生都应具有的心理能力,唤醒它并让它保持活力,这对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教育的价值实现途径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当代社会人类发展的真实需要,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正是这种真实需要的产物。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方面,积极心理学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无疑将发挥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实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呢?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大学生健康心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它包括学生、学校和家庭三方,要让他们意识到其自身的积极潜能是最为有效资源。学生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塑造自身的积极人格和意志品质,生活中将注意力放在各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上,从而获得快乐和幸福;学校是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要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课等,开展各类团体训练、体育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呵护着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学会感恩和诚信做人等。另外,社会要多多提倡和弘扬正能量,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建立积极的职涯学涯主题班会体系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做事情前先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就能给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个心理压力可以激活一个人的行动,促进人们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做出各种努力和尝试,这就是“目标定律”。学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要求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步骤、实施,为将来顺利地走上社会打好基础[3]。

职涯学涯主题班会课程,是借助班会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与学业生涯的教育、指导及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班会课是班会活动和辅导员对学生开展职涯学涯教育的融合体,班会课让辅导员有机会进入第一课堂开展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新载体、新手段和新途径。课堂上辅导员老师进行“参与式”教学,小班型规模和体验式教学不仅有益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方便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在班会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自身认识的积极性,用心体验和思考,不断地反省、发掘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兴趣,才能定出人生的方向。

(三)建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教师要努力做到用赏识、宽容、积极的心态去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中对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潜力。以“学生为本”,提倡积极人性论,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建立积极、融洽和谐的思政教育环境,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注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包括安静的学习环境、恬静的校园环境、方便的办公环境和热情的人际关系等等,叫学生在校园内处处身心愉悦。优良的校风、院风、班风和寝风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净化思想、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四)建立积极的创新创业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以少数学生、短期目标、单纯的学习成绩作为培养方向,而是要以积极心理和创新行为之间的互动为途径,注重学生内在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从而实现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到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知识结构和兴趣等诸多因素,多角度对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行调动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意识的作用,从而使积极性心理和主动性心理能够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激发潜藏在内心的积极能量,继而引导学生考虑自身因素和条件,能够主动地创新实践,并且通过创新实践反馈于学生当中,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应用积极心理,并且在积极心理引导下实现和完成创新实践,并最终影响和带动其周围学生,从而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1] 罗小涛.浅论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1):82-83.

[2] 刘青.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 教育理论研究,2014(7):104-106.

[3] 郭旭凯, 曾蕾, 王雪梅. 本科生职业规划调查分析——基于对北京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调查[J]. 科技资讯,2008(29):146-147.

(责任编校:付春玲)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4.032

G446

A

1674-327X (2017)04-0107-03

2016-04-22

鄢月(1980-),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