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护理对策研究

2017-03-07钱学贞雷平光甘艳军金瑛

海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埃希菌病原体大肠

钱学贞,雷平光,甘艳军,金瑛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消化内科2、检验科3,广东 深圳518105)

我院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护理对策研究

钱学贞1,雷平光2,甘艳军2,金瑛3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消化内科2、检验科3,广东 深圳51810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病原体分布,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检测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 67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析感染性腹泻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以及病原体种类等,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1 678例腹泻患者中1 214例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男、女比例为1.44:1;<40岁者占34.7%,40~60岁者占33.0%,>60岁者占32.3%,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占37.0%,学生占25.6%,工人占13.6%,自由职业者占10.6%,无业人员占10.3%,离退休人员占2.9%,农民比例高于学生,农民、学生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职业,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均高于离退休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发病率高于春、秋、冬三季,春、秋两季发病率高于冬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春秋两季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体以细菌为主(65.2%),其中副溶血弧菌所占比例最高(25.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8.5%);病毒占34.1%,其中杯状病毒最为常见(17.5%),其次为轮状病毒(14.8%)。结论 成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应加强该病病原体监测,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并通过多元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病原体分布;护理

感染性腹泻是指除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导致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可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杆菌、鼠伤寒沙门菌、耶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轮状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杯状病毒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细菌、病毒、寄生虫[1-2]。该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日常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感染性腹泻,而我国则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地区[3]。因此,了解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及其病原体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2014-2015年的成年人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以及病原体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该病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2015年2年内收治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45.6±26.7)岁。腹泻诊断:排便次数≥3次/d,大便伴有水样、黏液样或脓血样改变。

1.2 方法

1.2.1 患者资料采集 采用自制表格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1.2.2 标本储存及运输 标本采集后,立即置于4℃冰箱内冷藏,并采用Cary-Blair培养基在48 h内使用干冰包装后送至检验科。

1.2.3 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检测均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腹泻症候群监测方案》的相关要求及方法[4],对标本进行检测,主要针对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等)、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弯曲菌以及类志贺邻单胞菌等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同时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等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细菌的菌种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提供的VITEK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板,其中大肠埃希菌的分型则采用多重聚合酶联反应(PCR)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PCR法,PCR试剂由日本TaKaRa公司提供。引物合成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2014-2015年2年内我院共收集到腹泻患者大便标本1 678份,其中诊断为感染性腹泻1 214例,未出现爆发疫情,无死亡病例。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1 21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男性716例(59.0%),女性498例(41.0%),男、女比例为1.44:1。

2.2.2 年龄1 21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40岁者421例(34.7%),40~60岁者401例(33.0%),>60岁者392例(32.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职业1 21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农民(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49例(37.0%),学生311例(25.6%),工人165例(13.6%),自由职业者129例(10.6%),无业人员例125例(10.3%),离退休人员35例(2.9%)。农民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学生(P<0.01),农民、学生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P<0.01),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离退休人员(P<0.01)。

2.2.4 发病时间121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春季(3~5月)发病者286例(23.6%),夏季(6~8月)发病者642例(52.9%),秋季(9~11月)发病者264例(21.7%),冬季(12~2月)发病者22例(1.8%)。夏季发病率显著高于春、秋、冬三季(P<0.01),春、秋两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春秋两季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原体分布1 21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体以细菌为主(65.2%),其中副溶血弧菌所占比例最高(25.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8.5%)和嗜水气单胞菌(9.3%);病毒占34.1%,其中杯状病毒最为常见(17.5%),其次为轮状病毒(14.8%),见表1。

表1 病原体分布情况

3 护理对策

3.1 病情监测 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跟踪和监测,若患者出现四肢发冷、冷汗、精神萎靡、脉搏细弱、尿量减少、心律失常、腹胀等,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针对其他伴随症状给予个体化护理。对于重症感染性腹泻,提高护理级别,并重点监测尿量,以保证患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稳定[5]。

3.2 饮食指导 入院后绝对禁食,以保证肠道能够获得充分休息,从而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患者若无呕吐,则可指导患者进食小米粥、米汤、菜汤、清水等清淡、易消化、脂质含量低且无残渣的流质饮食,并少食多餐,以避免肠道刺激同时补充足够水分,避免过敏性食物摄入。腹泻停止后,可嘱患者进食少量酸奶,以调节肠道菌群。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腹泻患者,由于发作较为频繁,食物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进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6]。

3.3 药物治疗 患者入院后可立即给予广谱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喜炎平能够有效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同时具有消炎、退热、增强免疫力作用[7]。但检测结果出来后,则应根据患者最终检测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杜绝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密切观察服药后病情变化,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过敏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注意补液,对于轻度脱水可采用口服补液盐为患者提供经济、有效的补液,而对于中重度脱水患者则应在密切监测的前提下进行静脉补液[8]。

3.4 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应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不仅仅关注病情变化,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该病患者因病情影响可有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关心,认真倾听,详细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9]。可采取面对面谈话、家属参与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心理负担,解除顾虑,减轻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3.5 健康教育 该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渗透进每一步护理工作。首先,入院宣教时即可对患者及家属开展肠道传染病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使之了解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在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饮食、大小便等生活细节进行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与周围人群进行必要的消毒隔离。指导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避免变质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食物,外出饮食提高预防意识。另外,患者因腹泻次数较多,可能导致肛周皮肤炎症反应甚至糜烂等,指导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排便后进行局部清洗、消毒,并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10]。出院后指导患者继续服药,并加强出院后的随访。

4 小结

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相对较高,分布范围较为广泛,病原体种类繁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同时由于病原体种类繁多,且多可合并多重感染,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治疗相对较为困难。加强该病病原体的监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此外,通过多元化的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降低该病发病率、保障区域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1]孙峰,张文宏.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新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 2013,13(4):255-260.

[2]林煜光,李亮,林月钰,等.深圳市旅行者腹泻的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24):3713-3714.

[3]娄元霞,陈恩富.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17-20.

[4]李蓉,殷军芳,马翠琴,等.平罗县腹泻病症候群监测样本中志贺菌检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82-83.

[5]唐小云.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 (2):145-146.

[6]刘弘,罗宝章,吴春峰,等.上海市急性腹泻及饮食行为危险因素现况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5):456-460.

[7]康永.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艾灸、中药灌肠综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J].中医研究,2013,26(4):27-29.

[8]姜天俊,张秀,范荣,等.口服补液盐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101-103.

[9]张海霞.对16例慢性腹泻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J].河北中医, 2012,34(1):136-137.

[10]张丰,杨芬,海恒林,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老年患者腹泻致肛周皮肤糜烂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32(14):16-18.

R473.5

B

1003—6350(2017)02—033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2.057

2016-07-25)

雷平光。E-mail:18002575273@163.com

猜你喜欢

埃希菌病原体大肠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大口喝水促排便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