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蜗牛”的成功
2017-03-07陈俊玲
文 陈俊玲
“慢蜗牛”的成功
文 陈俊玲
一、活动片段
我们班的科学区一直是孩子们乐于探究的乐园,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钟爱玩给气球打气的游戏。能力强的孩子天天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怎样使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是选长气球皮还是圆气球皮。而平时动作慢、能力弱的阳阳也想加入,可每次等他慢慢到该区域游戏时,动作快的孩子早已经“占领阵地”,而阳阳根本“挤”不进来,凡事都比同伴慢三拍,活像一只慢吞吞的“蜗牛”。
看到阳阳的情形,我心里暗暗焦急,也想给予他一次真正探究的机会,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指南》中这样说:“要重视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表现。”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幼儿。于是我决定创造机会,这样便于仔细观察和帮助他。
过了两天,区域游戏刚开始不久,我瞧见科学区还有一个空缺,赶紧邀请阳阳加入打气球的行列。他以前很少玩该游戏,只见他先拿起一个黄色的脚踩打气筒,右手拿起连接气筒长管的气嘴处摆弄一番,左脚放在上面用力踩了3下,接着将脚踩的气筒拿起来放到桌上,用左手上下按压了4下,有点按不动,算了,不按了。他将脚踩打气筒放置一旁,看到对面的乐乐正在用手推式的气筒打长的气球皮,只用四五下,乐乐就成功地用手推式气筒打出一个长长的气球,他也依葫芦画瓢地操作起来。
他重新选择了一个手推式的气筒,拿起一个红色的长气球皮,准备将气球皮连接到气筒的气嘴上。由于长气球皮的口比圆形气球皮的口要细小些,他左手抓着气筒的底部,用右手来拿气球皮往气嘴上套,小心翼翼、耐心地套了1分钟,好不容易连接上了,于是右手松开,往下抓住气筒的上半部分,将气筒直立在地上,左手扶着,右手费劲地上下抽拉了3下,“卟!”气球皮离开了气嘴,掉了下来。再重新套上气球皮,再打一次,哎!还是同样的结局,一点气也没打进去。
一直在旁观察的我看着不断尝试并失败的阳阳,忍不住问道:“阳阳,别灰心,你刚才打得很好,气球已经能鼓起来了,但你的气球为什么鼓起来又重新瘪下去呢?”
“嗯……”阳阳思考着。
“可能是我的手捏得不够紧,气球漏气了。”阳阳有点不确定地说。
“是这样吗?”我再一次问道。
“是的。”这次他想明白了,很肯定地回答。
“只要你的手再捏紧一点,试一试,就快成功啦!”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边说边用温和而饱含肯定的目光与他交流。
“好吧!”他重新鼓起勇气,拿起气筒,进行第七次的尝试。这次他找了一个粉色圆形的气球皮,已经能较熟练地将气球皮套在气嘴上,随着他费力地下压和上推,气球很快鼓起来,已经快有脸蛋那么大了,但是,怎么啦?原来,由于他的右手用力过猛,在下压过程中,由于惯性,手推式气筒从桌面滑了出来,中断了充气,气球刹那间又没气了。
阳阳这回挠挠头,不知所措地看看我,“你把气筒横着拿,不要放在桌上,看看这样是不是更容易打气。”我边说边帮助他调整打气筒的正确方法。虽然对面的乐乐一直都是横着拿气筒打气,但是阳阳一直专注于自己的尝试,愣是没发现自己打气的方法不对。阳阳立刻左手拿起气筒横在腰间,右手重新套上粉色的圆形气球皮,麻利地捏好气嘴和气球皮的连接处,开始打起气来,1、2、3、4、5……他抽气的速度越来越快,动作也越来越娴熟。
阳阳终于成功了,脸上浮现出欣喜的笑容,我也松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午间休息时,阳阳的活动片段是我重点回顾的内容,我惊讶地发现他失败了7次,也意味着他坚持了8次!
二、我的策略
从这一游戏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一)“三心”的细致观察
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动机和需要。一位有心的教师,只要与孩子在一起相处,随时可以观察幼儿,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的信息。对待“慢蜗牛”,则需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将视角定格于整个游戏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力求做到三心:静心、细心与耐心。
1.“静心”就是教师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探究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安静地观察。
静心观察,不光需要教师在一旁用眼睛去看,还需要教师随身准备易携带的便签本、笔、相机,及时地记录幼儿的探究对象、探究的方法、与之互动的同伴及同伴间的对话等。同时利用相机录像,以便事后进行回放,查看自己记录中的疏漏之处,这样才能全面地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真实的意图。在观察时,最好不被观察对象发现,以便观察到幼儿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
2.“细心”就是教师在观察中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有意义的信息
细心观察,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较强的教育意识,迅速发现对幼儿的有意义的探究信息,哪怕是一个小动作、小细节都收入眼中,丝毫不放过。在本案中,我对于阳阳探究怎样使用手推式的打气筒重点进行了记录:开始摆弄打气筒,用自己的方式打气→中间过程同伴的示范和提示→教师的鼓励和介绍打气筒的正确使用方法,都一一详细地记了下来。
3.“耐心”就是教师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需要教师耐心的等待。
像本案中的阳阳,先探究脚踩的打气筒,不成功后,看到同伴使用手推式气筒,他也开始尝试,但刚开始几次都失败了,此时已经过去25分钟,如果教师此时放弃观察,那么“慢蜗牛”的探究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或许就有可能失败,后续精彩的探究过程就无法看到。
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后面的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二)介入的有利时机
“慢蜗牛”的探究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区域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独立”,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关注了解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了解其间幼儿面临的各种认知困难和问题,善于区分出何时该介入,把握介入的有利时机。
1.当幼儿反复操作不成功,失去信心时
生性好动、喜欢探索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但是幼儿探索学习的韧劲不足。幼儿情绪体验强烈,表现外露,有意性差,不易自控,遇挫折困难时容易丧失信心而不再努力。如本案例中阳阳在经过反复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地给气球打气,他的能力在班级中相对较弱,在探究中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尝试多次无果后,便失去了耐心,想放弃、停止探索。此时,老师的鼓励起到关键的作用,使他重新燃起希望和信心。
2.当幼儿遇到困难,求助教师时
本案中阳阳在第7次失败后,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用不知所措的目光求助于老师的时候,教师通过正确示范,使他知道自己由于自己拿气筒的方法不正确,致使打气失败。解决这一难题后,打气就顺利进行了。因此,当幼儿遇到困难,导致探究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介入会非常及时、有效。以保证“慢蜗牛”的探究能继续坚持下去。
像阳阳这类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教师的介入指导,就会像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无所收获,而且自信也会受到打击。
(三)适宜的支持策略
教师在介入指导时,根据幼儿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采取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个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使其依托这一支点,顺利地越过困难,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
1.保持沉默
幼儿彼此之间的平等地位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的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自己的一份独立,而且同伴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最直接的,最容易理解的。所以,此时教师的最好策略就是保持沉默,让幼儿充分的互相交流。
2.启发思考
在同伴乐乐的帮助下阳阳一开始没有成功,像只斗败的公鸡,此时,教师问道:“阳阳,别灰心,你刚才打得很好,气球已经能鼓起来了,但你的气球为什么鼓起来又重新瘪下去呢?”“可能是我的手捏得不够紧,气球漏气了。”阳阳有点不确定地说。“是这样吗?”我再一次问道。“是的。”这次他想明白了,很肯定的回答。教师的一次启发式的提问,引发阳阳动脑筋思考气球打不起来的原因,接着再一次追问,让阳阳再次思考自己发现的问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提问,能让幼儿通过思考发现问题的所在,从而让幼儿自己寻找到答案,这样幼儿会更加有信心,愿意进一步探索下去。
3.直接帮助
当阳阳在成功捏紧气嘴打气,差点成功时,打气筒又出了问题,怎么办?阳阳挠挠头,不知所措,直接向我求助。我考虑到,阳阳前期没有参与该区域游戏,而且在同伴正确示范拿打气筒打气时他也没有发现自己拿的方法不正确,看来,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打气筒。在前面失败了7次后,担心他因为这样的原因再次放弃,所以,我采取直接帮助的策略,手把手地帮助他调整,在越过这个难关后,阳阳最终成功了。
从这次案例中我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归纳起来一点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有超敏锐的观察力与高度的教育智慧技巧,给予像阳阳这样的“慢蜗牛”更多的耐心与关注,静待花开。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探索尝试中,借助老师、同伴的外力,顺利进行自己的探索之旅,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满满的自信,扬起成功的风帆!
(江苏省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