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治疗对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愈合速度影响的研究
2017-03-07邹仁亮王凯峰王瀚锐刘彦辉范东旭刘程伟刘彦东
邹仁亮,金 松*,王凯峰,王瀚锐,孙 瑶,刘彦辉,杨 婷,范东旭,刘程伟,刘彦东*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院血管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2.大庆市第四医院胸外血管外科,163712)
目前我国下肢慢性溃疡的发病率约为0.5%~3.0%,超过90%的下肢溃疡为静脉性溃疡[1-2],主要表现为足靴区、内外踩及足背等处皮肤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溃疡可为单发,也可多发,溃疡易迁延难愈或者反复发作,甚至可能恶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本病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治疗非常棘手。本实验通过对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创面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全封闭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的优劣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
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佳木斯大学动物饲养中心购置),体重250~300g,先于动物饲养中心适应性饲养一周,之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15只,全封闭治疗组(B组)15只,30只大鼠均选取左后肢内侧作为手术部位。大鼠经3%戊巴比妥钠麻醉(40 mg/kg,腹腔注射)满意后,固定于手术台上,常规备皮消毒后,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游离出大隐静脉,采用3-0不可吸收手术缝线结扎,手术完成后再次消毒并缝合伤口,为防止大鼠互相啃食伤口处,术后未清醒的大鼠需与清醒大鼠分开放置,待其清醒后再合笼。饲养7天后,对各个大鼠后肢进行损伤,使其形成溃疡,并记录溃疡面积大小。
1.2 治疗方法
A组大鼠后肢溃疡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创面,而B组大鼠采用全封闭治疗方法,使其创面处在一个密闭湿润的环境。于治疗的3天后、7天后、15天后再次进行溃疡面积的测定并记录数据以备后期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均较治疗明显缩小(均P<0.01);全封闭治疗组治疗第3天、7天、15天后愈合溃疡面积均较常规治疗组大(均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b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P<0.01.dP<0.05;
3 讨 论
静脉性溃疡(venous ulcer)作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护人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溃疡周围皮肤发生营养障碍,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颜色发黑,进而引起湿疹,不时脱屑,有的病人几年、十几年久治不愈,受尽折磨。虽然在国内尚缺乏大样本人群的调查结果,但该病的危害已不容忽视。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消毒换药等方法,促进溃疡面愈合,之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等,使静脉回流得以改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就在于如何促进溃疡面快速愈合。我们使用的敷料的成分和特性其本身可以起到调控创面微环境的作用[3],而传统使用的的纱布敷料换药方法,易使创面干燥,使创面脱水,导致结痂,延缓愈合。基于水泡下的创面愈合速度较快的现象的发现,许多关于全封闭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也纷纷进行,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湿润封闭环境促进创面愈合的原理有多种,例如结痂情况下,创缘表皮细胞的迁移需绕痂而行,而封闭创面保持了创面的湿度,避免形成焦痂,加速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肉芽组织增生覆盖创面[4];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受到内源性电场的影响,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获得运动能力,启动移行过程,创面湿润的环境可以维持创缘到中央的电势梯度[5],从而加速愈合;创面炎症消退,残余的炎症细胞会分泌一些包含有例如EGF、FGF、bFGF等的生长因子到创液中,诱导创面实质细胞迁移并维持其增殖[6];密闭环境除了能隔绝外界细菌的侵入外,同时该环境贮留的创液中含有PMNs、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和单核细胞等,使其感染率反而下降[7]等等。
通过本实验证明了全封闭治疗能有效的促进大鼠后肢的静脉性溃疡的愈合,全封闭治疗组治疗第3天、7天、15天后愈合溃疡面积均较常规治疗组大(均P<0.05)。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想要在全封闭治疗的基础上加快静脉性溃疡创面的恢复速度,对创面的酸碱度、温度、湿度有没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密闭环境下创面的细菌的药敏率是否发生了改变?对溃疡面的血管再生情况有什么影响?上述问题将在后续实验中进行证明。
[1]彭 彪.中药内服外敷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4.
[2]赵东红,陈存富.下肢溃疡的病因及治疗概况.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171-173.
[3]Falanga V.Occlusive wound dressings.Why,When, which? Arch Dermatol,1988,124(6):872.
[4]刘 韬,徐海栋.银离子辅料促慢性创面愈合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2):7498.
[5]闫甜甜,黄跃生,张家平,等.创面生物电场和缺氧微环境对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85.
[6]Bjarnsholt T.The role of bacterial bio f ilms in chronic infections[D].APMIS 2013,(Suppl.136):1-54.
[7]Hutchinson JJ,M cGuckin M .Occlusive dressings:a microbiologicand clinical review .Am J Infect Control,1990,18(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