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2017-03-07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 龙红山
军民融合事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要求、着眼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判断,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强调“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必须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聚焦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努力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深刻领会军民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内涵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先后经历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强调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在‘统’字上下工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从战略层面进行理解,领会精神实质,指导工作实践。
第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所有大国都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要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建设就无法保障。经济大国没有国防做保障,谈不上强国;国防强大没有经济做支撑,也不是强国。富国与强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在新时期加快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双重转变和双重跨越,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一方面,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为军用”,“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工业基础和高技术成果来支撑和保障现代武器装备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长期以来投资国防建设形成的大量先进技术成果加快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助力国家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习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面临着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维系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习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战略思想,明确了国家安全所涵盖的11个传统安全领域和4大新兴领域,这些安全领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我们按照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去把握和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成为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佳选择。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大使命,既是我国军事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其自身能力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的作用,通过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式,由提供武器装备向核安全、太空安全、海洋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拓展,为“大安全、大防务”服务,支撑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建设。
第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的重大布局。
今年两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在生物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典型军民两用性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结合面越来越宽、融合度越来越深,军用民用在科技发展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和趋势上呈现出一体化。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习总书记指出,“过去很多时候,军队是军队的,民用是民用的,军民两张皮,既浪费了资源,也不能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军民科技分割分离局面,拆除各种有形无形的“体制高墙”,清除各种院内院外的“政策围栏”,通过军民融合,形成国家自主创新整体合力,推动科技进步,统筹利用国家整体科技资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准确把握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关系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经济建设的范畴,对军队而言,是“地方”、是“民”,对经济社会领域而言,是“军工”、是“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其自身属性的复杂性和承担任务的多重性,把握好五大关系。
一是传统军工与民口的关系。这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关系。从产业结构看,国防科技工业必须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根植于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之中发展,基于全社会进行配置资源,构建动态、开放的产业体系。从相互作用看,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创新高地,其发展既对国家整体工业能力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较大程度依靠国家工业基础支撑,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从组织形式看,军工集团必须改变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的模式,积极推动开放和协同,重点发展总体设计、系统集成、特殊专用分系统等核心能力,一般能力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不断提高外部配套率。从资本配置看,要充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军工能力建设、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等工作,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资源共享看,要加强军民大型设施、高端仪器等统筹建设,积极推动军工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
二是军队与地方的关系。这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最重要、最本质的关系。从装备发展看,军队主要发挥需求牵引作用,国防科技工业主要发挥技术推动作用,二者不是相互隔离、各自行动,而是互为支撑、共同开展,国防科技工业既要为军队提供合格的武器装备,保障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也要积极参与军队装备发展规划和装备性能的研究制定,加强技术支撑。从能力结构看,军队重点发展装备论证能力、效能评估能力和试验鉴定能力,国防科技工业重点建设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和试验验证能力,涉及军地共性的大型试验设施、靶场、空间基础设施等,要加强统筹论证、统筹建设和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军民形成合力。从保障体制看,要着力构建军民一体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军队重点发展战场保障需要的中、小产维修能力,充分依托国防科技工业开展高新技术装备大修、建设支前保障能力。
三是军品与民品的关系。这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最紧密、最直接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的首要责任是完成好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同时,还要面向海洋、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领域以及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等需求,积极发展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军工发展民品,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我们强调三个注重:一要注重与军工相关,即充分利用军工技术,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实践证明,只有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才能保持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过去,我们搞了很多与自身无关的民品,获得了很多教训,必须要吸取;二要注重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多发挥民口单位在市场、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三要注重动态保军,通过民品市场竞争,提升技术水平,反哺军品发展,并积极将军品能力寓于民品产业之中,提升平战转换能力。
四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这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最重大、最有效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以一种资源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确保国内装备安全和服务国民经济的前提下,着力优化军贸产品结构,提升高新技术装备出口比例。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保持军品设备设施良性运行和人才稳定,有效应对军品订货波动;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海外实战,检验验证武器装备性能,完善武器装备建设;通过军贸特殊渠道和平台,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实施中主动作为:第一,积极参与海外石油矿产资源开发、国际工程承包和特色园区建设,辐射带动相关产品、产业和服务出口;第二,加强航天、核等重点领域的国际合作,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大局;第三,推动核电站、核技术装备、宇航装备、支线飞机和直升机、通用飞机等高技术装备出口。
五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最根本、最复杂的关系。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国家意志,又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该由政府起主导作用的领域,政府必须当仁不让;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必须退出,二者协同发力,相得益彰。政府要从国防科技工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监管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营造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宏观环境,着力破除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障碍,对于一些投入大、公益性强、对国防和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和项目,利用政府资金给予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让更多符合市场规律的资源和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努力实现军民融合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十三五”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防科工局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坚持战略和问题两个导向,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需求,强化改革与创新两大动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抓好法制和人才两大支撑,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坚决履行好“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项光荣职责。
一是推动军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加强与地方战略合作,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在发展规划、科技协同、资源共享、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衔接,推进局省战略合作内容的落实。培育军民融合创新示范载体,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四个板块”战略,引导军工集团与地方加强战略合作,通过联合开发、新建企业、专业重组、资本融合等方式,落地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带动地方就业和创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扩大和深化“民参军”。优化“准入政策”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两证”联合审查,研究推动“两证”融合,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审查效率。进一步修订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降低准入门槛,缩小许可范围,更广泛地吸纳优势民口民营企业为国防科研生产和维修保障服务。完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社会发布相关科研指南和需求信息,畅通信息渠道,营造公平环境。加强监管,推进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强化责任、质量、保密和安全生产意识。
三是加快军转民,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继续安排军工技术推广专项科研计划,支持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安排专门经费,补助军工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引导带动一批技术含量高、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继续做强做优做大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高技术船舶等军民结合产业,大力发展光电、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特种车辆等军工高技术产业。
四是加强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建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军民科技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创新要素的良性互动。以重点军工单位为依托,以重大军民融合工程和重点型号为牵引,组织传统军工和民口单位组建一批国防关键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体系设计类、先进制造类和试验测试类三个类别,开展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实施军工高端制造装备创新工程专项行动计划,依托全社会创新资源,推动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五是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发展。深入推进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着眼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打破封闭,对全社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进行统筹分类管理,不分军工、民口和所有制,同类能力享受同等政策,核心能力保持国家绝对控制;重要能力国家有效控制,有限竞争,择优扶强;一般能力完全放开,充分竞争。稳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产权主体多元化,在资本层面实现军民融合。支持具备条件的军工企业改制上市,规范改制上市监管,提高军工资产证券化率。结合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军民融合创新试验战略部署和局省合作事项,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军民融合政策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建章立制,向全国推广。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形势使然、历史必然,我们要以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和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化改革破除融合障碍,创新驱动增强融合活力,开放包容拓展融合空间,协调联动形成融合合力,共用共享释放融合红利。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全力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