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分封国土看《李尔王》的未知结构

2017-03-07苏兆伟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李尔王

苏兆伟

【摘要】《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之一。它不朽的原因在于莎翁创作了一个未知结构。并利用这一未知结构推动剧情发展,在一个两难结构中使李尔王一步步走向悲剧。本文将从《李尔王》中的分封国土情节出发,对这一未知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分封国土;《李尔王》;未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獻标识码】A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突然醒来,面对一个未知世界。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未知的时代。面对这种未知,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创造了一个奇特的结构——未知结构。《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之一,也是这一未知结构的代表。

剧作《李尔王》的结构可以分为外层结构和未知结构两部分。外层结构就是故事的表面情节——一个糊涂的爸爸,两个坏女儿,一个好女儿;未知结构则是莎士比亚故意安排的一个两难结构。

剧一开场就是分封国土。李尔王在分封国土前做了一个爱心测试,说:“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首先的问题就是李尔王为什么要分封国土,他是不是想放弃权力?第二就是他为什么做一个爱心测试?

可以说李尔王分封国土绝对不是想放弃权力,从部分意义上说是想加强自己的权力、权威。在他看来分封国土是他最高权力的一种表现。搞爱心测试也是对他权力的肯定。高纳里尔和里根说了一些谄媚的话,这些话使李尔王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自重的感觉,而小女儿考狄利娅说“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这样的话让李尔王很不舒服,因为在李尔王看来,“是我把土地分给你们,既然这样你们就有义务爱我,听我的安排。即使是在自己没有了权力的情况下,你们也应该像往常一样尊重我,因为使我让你们拥有权力。”考狄利娅因为没有表现出李尔王所希望的敬爱而丧失了应得的权力。《李尔王》个核心主题是情感与义务之间的冲突。李尔王代表的是按照某种方式作出反应的义务,而考狄利娅代表的则是优于外在的义务的情感。等于说:李尔王是用本身原本具有的权利换取一种自认为理想的而实际缥缈的义务,接着用这种义务去换取更为缥缈的权利。他把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寄托于权利和义务的互换,而不是自己的情感或理智。李尔王之所以对考狄利娅那样无情是因为他的权利没有换到相应的义务,从而也无法换取更大的权利。当实际的东西变成缥缈的东西时就再也难以把握。李尔王的权利没有换到他所希望的权利,反而连最基本的义务都没换到时,他疯了。他是为自己内心的价值观的破灭而疯的。

剧作中李尔是不是一个愚蠢的皇帝?不是的。其实他是一个很英明的皇帝,一方面从他执政的时间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他没有儿子,但愿意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这足以看出他的聪明。但是那么英明、那么清楚的李尔王难道听不出高纳里尔和里根说的是假话,考狄利娅说的是真话?他作为一个父亲难道不知道小女儿考狄利娅说要将一半的爱和一半的关心和责任留给她的丈夫是真话吗?李尔应该听得出来,而实际上却没听出来,为什么?如果说李尔是个昏君,他听不出来可以理解,但他不是。如果剧本是一个昏君的悲剧,剧本就没有分量了。

其实在分封国土的那天李尔心里非常清楚大女儿和二女儿说的假话,小女儿说的是真话。他心里很明白却还要处罚说真话的人。

创作这样的情节作者是想告诉人们,在文艺复兴之前的封建权威中,处于最高权威的人是不接受真话的,他知道是假话也要接受,他知道是真话也要拒绝。于是莎士比亚利用高纳里尔和里根对李尔的权力进行一层层的剥夺,让李尔渐渐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让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承受生命的磨炼,让他懂得作为一个人真实是多么重要。李尔权威丧失的过程也就是他渐渐地回归“人”的过程,是一个从异化的自己回归的过程。这样李尔就完成了一个价值的转 移——从封建王朝的价值观转变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人”的价值观。

同时在价值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两难结构,即:懂得了“人”的价值观又有什么作用?当他没有疯,最有发言权的时候他不懂;当他疯了才懂得。人类的一个无法解决的悲剧就是当他有话语权的时候他不知道真实,当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话语权。人的智和疯到底是什么关系?也许当一个人从一个价值观转向另一个价值观时,他对于人的了解才会更加完善,更加接近人的本质。

剧本中王后从头到尾的缺位对于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王后存在,那么李尔王也就可能不会分封国土,即使分封国土也不会对考狄利娅那样无情。他可能去接受真话而不听谗言。这样王后的存在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存在了,而成为一个正确价值观或“人”的价值观的一个无意识的维护者。这样李尔也许就不会异化,也就不会发疯。从剧作来看,王后的缺位是必要的,她给人更多的思考;也正是她的缺位才使李尔完成了一个价值观的转移。

总的看来,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利用未知结构使李尔这条主线从头到尾串联起来并统率了整部悲剧。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李尔王
On the Imagery of Heath in King Lea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权力与亲情的博弈
——评《李尔王》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浅析《李尔王》的悲剧根源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The Challenge to Samuel Johnson’s Literary Theory
论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人本思想的突破
——以《李尔王》为例
《李尔王》中的策略和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