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亲情的博弈
——评《李尔王》
2020-11-13屈赛英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自1606年创作开始便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欢迎和追捧。莎士比亚专家布拉德雷说《李尔王》被称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好的一部”。如果在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中只保留一部,也许大部分最欣赏莎士比亚的人会选择保留《李尔王》。这部作品的赞誉之高百年难以超越,而《李尔王》所传达出的悲剧色彩也与故事中体现的权力与亲情的博弈密不可分,书中揭露了人性最深沉的部分。《李尔王》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想要将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而国土的分配方式是根据女儿们爱他的程度。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擅长甜言蜜语,因此瓜分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想因为瓜分国土而故意阿谀奉承,因此一无所得。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想要娶考狄利娅,李尔王便将小女儿远嫁他国。结果在李尔王离位后,大女儿和二女儿对他百般无情,将他赶出王国。李尔王一怒之下跑到了荒郊野外,和爱德加为伍。后来小女儿从法兰西兴兵讨伐,父女团圆。但是在英法两军交战的过程中,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最后抱着小女儿的尸体在悲痛、愤怒中疯狂而死。
威廉·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马克思曾称莎士比亚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后世传颂的作品中主要包括莎士比亚的三十八部剧本,一百多首诗。在全世界范围内莎士比亚的悲剧都令人动容,在不同的翻译版本中各个国家的人们都能切身体会到故事中的悲痛与人性的复杂。《李尔王》作为四大悲剧之一,它所揭露的世界的复杂,社会的倾向以及亲情和权力的博弈都令它成为“最完美的戏剧样本”。本书的译者是朱生豪先生,是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曾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朱生豪作为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最多的人,他的译文风格显著,受到业界好评,也受到了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共同的认同。在这部《李尔王》中主要分为五幕戏剧:第一幕李尔王在大女儿和二女儿的阿谀奉承中赶走了小女儿;第二幕小女儿远嫁到了法兰西,李尔王也即将被两个女儿赶出王宫;第三幕李尔王被赶到荒郊野外,遇到了王子和小女儿;第四幕小女儿和王子兵战英国,但以战败收场;最后一幕小女儿和王子被杀,大女儿和二女儿自相残杀,李尔王抱着小女儿崩溃致死。
《李尔王》整个戏剧故事反映的都是人和人之间的伦常
书名:李尔王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朱生豪译)
ISBN:9787561441992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
定价:48.00元
关系,而李尔王将伦理和政治看作是对等的实物,在两者出现秩序混乱和异化后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李尔王》所体现的是复杂人性背后的情感交叉,是权力与亲情博弈下的悲惨结局。
悲剧之所以称之为悲剧,最让人觉得悲痛的莫过于充满善意的人却未得善终。故事中当小女儿考狄利娅为了父亲出兵讨伐时,让读者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温暖。可最终战争惨败,结果让人意外,急转直下的情节让悲剧进一步深化。在《李尔王》的故事里读者的内心时常焦灼,因为每一个人物都透露着现实的写照,人性在权利和欲望中显得微不足道,在这场权力与亲情的博弈下最终注定以悲剧收场。
李尔王从至高无上的拥有者,沦为一无所有的被剥夺者,从一个王者变为了一个流落荒野的乞丐。在拥有一切的时候他相信他有着两个女儿最大程度的爱,他以为那是亲情、爱戴、忠诚、拥簇。当被驱逐出王国后,李尔王在暴风雨中愤怒着,在荒原中诅咒、呼啸,他以为他能用自然的力量报复无情的世界。在最后小女儿死亡时,他知道没有他以为的一切了,他一无所有,权利和亲情都已不复从前,疯癫的宿命也无可躲避。李尔王因为那曾经拥有权力的现实给他带来了无限的虚荣和欲望,权力所换来的是女儿们阿谀奉承的爱,而在权力之下真实的亲情显得微不足道。在权力的光芒照射下李尔王的刚愎自用显现无疑,在权力被剥夺后他再怎样任性也无人可以包容他,这意味着他将走向疯癫。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设计了亲情与权力博弈和对峙的“好戏”,从中也设计与大女儿高纳李尔、二女儿里根、小女儿考狄利娅以及爱德加、爱德蒙等一系列人物的对白悖论,这些对白悖论所隐藏的既是社会的秩序体现,也是人性的情感倾向体现。《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艺术生涯的巅峰期作品,因此他对人生、世界、社会、人性的看法和思辨都更加透彻,这也是《李尔王》所传达出的重要价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