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成因分析

2017-03-07张璇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朗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如今小学的朗读教学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造成这样一种状况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

朗读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新课标也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低中年级多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或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语言民间传说。这便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切勿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忌讳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这样既破坏了文章本身的美感,也容易使学生对课文对语文失去兴趣,所以朗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朗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能力

俗话说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情感,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达到轻轻松松背诵课文的目的。拿到一篇课文,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默读能力,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而达到背诵的效果。另外,默读文章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心思不易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过去,那么背诵课文就更是难上加难。在朗读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唤回书本,集中到课文内容上来。

(二)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人曾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白居易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朱自清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由此看来,我国自古以来便意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的含义也便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古往今来均是如此。可见,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前人所证明。

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充分熟悉课文中的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头脑中已经具备的语言背景和经验,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整体把握。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能够在语境中自然地感受文章的不同言语形式,由浅入深,一步步慢慢理解。而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朗读,则对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起了妙不可言的推动作用。

(三)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感,就是能够比较直接、快速地领悟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领悟、吸收全过程的一种高度浓缩。语感具有一定的经验色彩,是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大家更多听到的是关于英语学习中的语感,通过反复读单词、读句型,从而拿到题目就能自然而然想到答案,这种对语言的感觉、感悟便是语感,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也是如此。

(四)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小学生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朗读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朗读多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也就多了。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表达起来就能够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如教学一年级“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杏花。”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到春天的美丽,以及吹字的妙处。由此学生便能将书本上的文字记在心头,在之后的表达练习中便能做到灵活的运用。某一次单元测试卷,最后有一题看图写话,学生便能够将课堂学过的内容在考试中加以运用,将这句话运用到她的答题中,增色不少。

小学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也是形成语言习惯的最好时期。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二、原因分析

现如今的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古语有言“对症下药”,搞清楚了原因,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应试教学的大环境,朗读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实行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喊了这么多年,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仍然是应试当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必然偏重知识、字词、文本的讲解,轻视朗读。就算老师想要重视起来,但是应试、升学的压力也逼得老师不得不暂时把朗读放在一边。而且应试大环境已经实行了那么多年,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这便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二)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的能力,自身水平有限

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朗读水平,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但是,如今我们的师范教育中很少会涉及专门的朗读学理论知识以及专門的朗读技巧的训练。导致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欠缺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教师对此一知半解,因而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朗读指导和训练,就是指导往往也是浮于表面,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匮乏。

(三)教师不重视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

一些语文老师过多重视自己对字词句的讲解和课文重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交流,漠视了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心灵感应,忘记了孩子只有真正融入课堂,融入文本,才能激发出内心的真正情感,才能真正感悟课文的内涵与意义,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很多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感悟和体验,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的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把感性、生动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板,索然无味,从而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

作者简介:张璇,女,1991年生,江苏常州人,大学本科,小学二级,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