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亮点 收获光辉

2017-03-07张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件夹赏析文章

张虹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庞大、结构复杂,从根本上冲击并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认知方式。本课设计定位以类促读,以读促写,以学定教,以发现同类(主题)范文的创作亮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创造文章亮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将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通过多媒体技术外化文本或视频的意蕴与内涵,为学生创设多维的习作环境;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互评互改互赏的鉴赏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发学生的写作文思,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

首先确定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以读促写,把握文章的结构,发现并赏析文章的亮点,学会创造文章亮点的方法;学会运用网络技术与电脑操作技术,进行同学间相互修改与评价作文,从而提高写作与鉴赏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怀旧与成长的主题,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乡情与亲情),领悟人间真情。

其次是教学准备:

1. 准备一组关于“怀旧与成长”主题的系列文章(电子稿),以便于学生发现亮点,体会情感,总结规律,以类促读。(《盛满旧时光的槐花饭》《清粥》《冬天里的事情》《雙手之间有“滋味”》)

2. 准备一组《舌尖上中国》的剪辑视频,以便于学生观察赏析,找到情感载体,抒发情感,创造文章亮点。(剪辑“兰州拉面”“九层皮”“莲藕”“徽菜的代表”“三套鸭”“扣三丝”“豆花”“油爆虾”等制作过程的视频)

3. 准备多媒体设备与电脑教室,安装极域电子教室软件2010版,在网路上设置FTP路径,创设相关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阅读批注,亮点赏析(写作前辅导)

指导学生阅读与“怀旧·成长”有关的系列文章,感受作者以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作为情感载体,在文章中重温昔日的美好和童年的温暖,在怀旧情结中“理性”成长,体会亲情与乡情。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最牵动人心的精彩亮点,从借助意象的“形”入手,从姿态、颜色、气味、感官、动作等角度仔细分析描摹对象,从修辞与语言的运用,分析表达效果,领悟载体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word文档中的“批注”功能,在电子文档中随时根据要求批注赏析,并相互交流借鉴。

步骤一:教师先带领学生重点赏析《清粥》中的语段,朗读且多角度解读语段,发现并分析亮点语段,并以此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发现另外三篇文章的亮点,进行赏析评价。

步骤二: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四篇文章中能引起作者情感体验甚至高潮的,是少年时期吃到的食物,文章的亮点是食物的制作带给人的温暖:亲手参与的那种欣喜、味蕾中饱含的乡情与亲情。引导学生找到相关语段,有感情地朗读精彩之处,随即赏析评价,小组或全班交流,教师即时点评引导。

步骤三:继而指导学生总结有效地创造文章亮点的方法:运用修辞手法、选用修饰语句、强调细节描写、采用议论抒情,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性、思想性。

步骤四:最后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在电脑上进入FTP路径,运用word文档中的“审阅”栏目建立“批注”框,学生对例文进行赏析与批注,并在电脑上将文字完整保留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同学之间相互下载,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不同的艺术角度和鉴赏层次。

二、以读促写,模拟写作(写作过程辅导)

大型剧目《舌尖上的中国》的选材与例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食物的馨香和韵味牵绊着人们远行的脚步,味蕾上的亲情与乡情永远也割舍不掉,教师剪辑播放多个有关食物制作的视频素材,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进行亮点片段模仿写作,最后整文构架并成文。

步骤一:先播放其中的“豆花的制作”和“九成皮的制作”,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创作者对素材的选取、取景的角度、传递的情感,强调用自己的观察,多角度细节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修饰语句;再重复播放,指导学生模仿例文中相关段落,将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生动细致地描摹出来,用饱满的情绪将对视频中所要张扬的情感彰显出来;指导学生视频片段的场景描写(观察日记),根据要求当场写作并朗读呈现,教师示范评价;多个学生朗读习作,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互评互赏,共同提高。

步骤二:然后指导学生在校园网上进入FTP路径,在相应文件夹中找到视频压缩包,自主选取《舌尖上的中国》视频节选(多组素材),在电脑房自主播放,循环播放,仔细观察,丰富片段写作;指导学生怀着对生命的感动、对人生的体验、对成长的领悟,将前面创作的片段作文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进行整文架构。

步骤三:最后指导学生在电脑上直接创作有关于成长的文章,选用记忆中的某一种食物,结合对制作过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模仿例文,创造文章的亮点;学生在电脑上兴趣盎然而安静专注地完成整文写作,所有学生在指定时间完成,同时上传递交到指定的相应文件夹。

三、创造亮点,收获“光辉”(写作后评改辅导)

教师出示并讲解评改具体要求,从选材、立意、方法、用词、标点等角度列出细致可操作的标准,指导学生相互评阅,相互建议,相互借鉴。

步骤一:学生广泛浏览同学的作品,从上传的对应“原文文件夹”中下载愿意评改的文章,利用word文档中的“审阅”栏目建立“批注”框,直接把直接修改、修改意见、文章赏析和总体评价插入到阅读的相应的文本(同学创作)上,然后再次上传到“修改文件夹”。

步骤二:相关同学进入“修改文件夹”,下载自己被评改的文章,根据评价意见修改之后,重新上传到“定稿文件夹”,上交作业,同时利用网络传回自己的邮箱保存定稿作品,以期做更好的修改。

步骤三:教师在教师机上,通过教室软件检查学生作业,及时查看作业,规范作业,并随时提出课堂要求。在巡视过程中,教师筛选出学生优秀作业(包括文稿与评价),以备全班展示。

步骤四:教师选取其中一篇全班共同阅读,通过网络及时“广播”在每台学生电脑上,并在大屏幕播放,全班同学接收并观看选中同学的优秀作业,让原文作者与评改者合作展示。教师指导被选学生展示原创作品,谈创作思路以及文章构架;指导评改同学讲述意见建议,师生共同讨论,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展示给学生,给全班学生启示与示范。

步骤五:学生在学生电脑上自主选择同学作品及评改意见,大量阅读,反复阅读;教师随机强化出示不同学生的评改内容,主要从评改角度、评改语言、评改内容、评改主题、评改的创新点等角度及时点评,引导学生以鉴赏的目光发现别人的长处,以客观的态度提出修改建议。

步骤六:学生根据教师讲评与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二度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将修改前文与修改后文进行对比,再寻找不同的同学之间相互反复评价,最后成文完稿,递交定稿作文,完成本次写作任务。

步骤七:教师在线上收缴作文,打包下载,删选分类,分层整理,将优秀作文(班级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写上教师评改意见和修改建议,最后上传到班级QQ群文件公告栏,共享给全班同学,供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在同学、家长的欣赏赞美中,在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中,优秀作品的创作者得到了激励,妙笔生花,再接再厉;弱势者找到榜样,准确跟进,缩小差距。

这是一个完整的写作教学案例,进行了高思维层次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包括了写作前指导、写作中辅导、写作后评改。学生在写作前阅读教师根据同一主题有意识进行筛改整理的系列文章,在教师即时指导下发现同类文章的创作亮点,进而触动心灵,总结写作规律。写作中教师利用了大数据的优势与多媒体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并观看了大量文本与视频材料,引导学生立体观察、多向思维,增加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原动力,也为独立创作打下了思维基础。本课例利用了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成学生完成独立作文,增加了思维训练的强度和高度;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指导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并二度创作与修改,让学生在前后文本的比较中,对作文质量的要求从文字本身上升到更多地去关注人文内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与思想深度。这样的实践操作定位在高思维品质,既丰富了写作教学的内容,优化了写作教学的环境,也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提升了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文件夹赏析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摸清超标源头 大文件夹这样处理
调动右键 解决文件夹管理三大难题
挂在墙上的文件夹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