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美食文化,体验民俗趣味

2017-03-07张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平湖民俗美食

张娜

传统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千百年来,民风民俗涉及广泛,绵延至今。就拿家乡平湖这个地方来说,它拥有丰富的饮食资源,积淀了深厚的饮食文化。然而,在当前工业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乡土美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生存环境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许多土生土长的孩子竟然一时难以道出地方特产、家乡风味。

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和保护传承地方民风民俗的需要,笔者从家乡的饮食习俗入手,从平湖美食中汲取资源,开发“舌尖上的平湖”拓展性课程,激活与重建乡土文化的价值,用生动朴实的民风民俗濡染孩子的成长。如何基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发掘家乡美食,了解文化精髓,使教学真正具有实效,让乡风乡韵薪火相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基于课前调查的活动体验

地方课程是活动性的课程。而实践恰恰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开展多形式的调查活动,会让儿童在活动中形成对饮食习俗的认识,在实践中触发真实感悟,从而更好地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实现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直观式调查,唤起生活经验

饮食习俗本身融于当地的社会生活,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对地方饮食的感性认识,体会其对生活的影响。

如笔者在执教《走进春节》一课时,由于正值开学初,就利用学生不久前过节的亲身经历,布置学生搜集当地的春节特色面食,从而更好地认识平湖春节的饮食年俗。在课前简单的回忆和填写后,课程班的孩子饶有趣味地介绍了家中长辈提起过的春节美食的制作过程。就这样,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亲近美食文化,也让“舌尖上的平湖”课程充满浓浓的地方味。

直观式调查,引领儿童走进饮食习俗的大千世界,促进儿童用多种感官感悟社会,继而领略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

(二)文献式调查,发掘舌尖文化

直观式调查仅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获取的信息毕竟有限,这就需要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开展文献调查,扩展孩子的视野。但是,考虑到小学生能力有限,文献调查需要有充足的准备,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

如笔者在执教拓展课程《平湖糟蛋》一课时,让学生调查平湖糟蛋的历史和发展原因。为了让调查活动顺利开展,笔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手段。在调查的开展过程中,笔者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百度搜索查找信息,追溯糟蛋历史。而后,课堂上孩子们多方位展示平湖糟蛋,在搜集中走进家乡,在畅谈中了解特产,在欣赏中领略乡土美食,让家乡文化润泽心灵。

文献式调查,让儿童进一步触摸当地的美食文化,感悟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继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综合式调查,品味地方特色

单一的调查形式,往往枯燥乏味,孩子的调查兴趣不浓,调查质量不高,难以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巧妙结合访谈、观察记录、参观访问等形式,能让学生以一种儿童的好奇和欢乐参与活动,从而在综合式调查中亲历家乡美食,在体验中追溯家乡美食之源,品读家乡美食之味,生发家乡美食之情。

如执教《端午美食文化》一课时,笔者发给学生调查单,让学生小组合作,围绕代表性美食“粽子”,运用综合式调查,了解历史背后的端午文化。课上,学生热情洋溢,互相诉说组内的调查成果。他们反馈的资源既来自直觀的生活经验,也有通过查阅文献收获的粽子来历等资料,还有利用假日小队活动搜集的端午传说、童谣,更有组员在父母的协助下,将学做粽子的过程制成视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感受地方气息的端午文化。

综合式调查更易激发儿童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走进生活,采掘饮食习俗,从中探究家乡美食的历史渊源,体验民风民俗的乐趣。

可见,课前调查,让儿童在一个个走进家乡的活动中,与乡土美食亲密接触。民俗文化的种子也在丰富多样的课前活动中悄然播撒在孩子心田。

二、基于课堂学习的文化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地方拓展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体验中自主探究,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新知,继而对家乡美食产生亲近感,更让儿童在民风民俗的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

(一)趣味活动,感受江南风情

地方课程是趣味性的课程。在初步了解饮食习俗的基础上,课堂中引入趣意盎然的活动,让儿童在体验中建立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对生活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激发儿童对家乡的热爱,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1.角色扮演识民风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确定地方课程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对于美食文化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第一步。在这一点上,角色扮演进课堂,沐浴传统识民风是不错的方式。

如笔者在执教《金丝娘猕猴桃》一课时,基于学生前期的调查成果,让学生担任推销员,聊聊平湖特产。顺接课前细致的调查,学生个个信心十足。他们穿上事先准备的服装,拿出精美的道具,配上预先下载的图片,在互动中感悟家乡特产。在执教《毛狗线粉》一课时,笔者邀请学生做一回美食家,介绍地方小吃毛狗线粉的口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断体味着家乡民俗,进一步加深了对地方小吃的认识。在执教《平湖蜂蜜》一课时,笔者请学生变身营养师,介绍如何泡制蜂蜜水。身为小小营养师的他们,兴致高昂地道出正确的泡制步骤,并且附上饮用的温馨提醒,在扮演活动中一展饮食奥秘,感受文化精髓。

依托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对家乡美食的理解,在润物无声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童谣吟诵习民俗

民间童谣取自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气息。了解家乡的美食民俗可以从熟悉童谣开始。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内在的张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传唱美食童谣,在吟诵中渲染乡土气息,在传唱中渗透地域特色。

如笔者在执教《走进立夏》时,出示童谣,让学生用方言试着朗读。“立夏一清早,掘笋拾竹梢,你上灶,我烧火……”读着朗朗上口的平湖童谣,学生不禁忆起乡间生活,快乐地谈起歌谣的内涵以及在家吃立夏饭的情景,从而助推立夏饮食习俗的顺利习得。

除此之外,课堂上我们一起边唱边演,吟编结合,男女对吟,师生互诵,在唱响童谣中悟家乡风味,习民风民俗,传乡风乡韵。

民间童谣让地方美食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唱响美食童谣,让学生在吴侬细语中不断感受地方饮食文化,从而更好地熟悉民间习俗,感受文化遗产的密码。

3.钹子书中传乡音

平湖钹子书作为民间艺术,有说有唱,通俗易懂,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学唱钹子书,不但给人带来欢乐,还传播了丰富的饮食习俗,可谓一举两得。因此,课堂中引入钹子书,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执教《平湖糟蛋》一课时,为了让教学更生动有趣,笔者引入有关糟蛋历史的钹子书视频。学生听后,感觉异常新奇,竟然情不自禁地学唱起来。民风民俗课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后来,笔者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请来民间艺人,让学生感受富有特色的钹子书。那天的课堂笑声阵阵,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引入钹子书文化,让民风民俗化作一阵春风,走进孩子的心间。学唱钹子书,诉说风土人情,让儿童在朴实无华的民间说唱中弘扬家乡美食,更让儿童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浸润地方民俗文化。

4.动手体验展风味

“舌尖上的平湖”地方拓展性课程植根于民间生活,自然担负着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美食的百年秘笈,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动手体验,让饮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如春节过后,笔者带领学生回忆春节,并且请来爷爷奶奶,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地方小吃——圆团。孩子们惊喜万分,纷纷融入到活动中来。在爷爷奶奶耐心指导下,一个个鲜肉圆团新鲜出炉了。如此一番体验,学生感受颇丰。他们在亲手制作的愉悦中重温春节传统,从而更好地亲历地方饮食习俗,感受文化魅力。

动手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让乡土风韵从指尖走入心间,从而用乡土文化滋养儿童成长,让地方的饮食习俗继承发扬下去。

趣味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儿童。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对美食的认识更加深入,热爱家乡的情感不断升华。地方拓展性课程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二)开设讲堂,共话地域芬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平湖的饮食文化,教师需要联系多方力量,聚焦民间资源,开设讲堂,拓宽学习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好地亲历地方文化的机会,继而丰富课程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课程活动的兴趣。

1.名人讲座,聚焦民间资源

在我们平湖有一大批的民俗专家、学者。平时,他们热心于公益事业,常常把传统文化带进学校,带进社会,带进每一个关心地方文化的人心中。因此,教师需要持有一颗敏锐的心,要善于为孩子创造亲近民俗专家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爱上地方文化,继而传承地方文化。

如在执教《民间小吃》时,笔者联系学校领导,特邀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平湖市民间文学家张玉观老师,为大家做了有关平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告。一时间,孩子们探寻家乡美食的熱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边听边记,沉浸在张爷爷精彩的讲述中。活动现场也因此展现着迷人的光彩。

名人讲座,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感受平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外,也让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人心。

2.父母讲堂,领略水乡风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到,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小学生年龄小,关于民俗习惯的积累相对比较局限。而对于家长来说,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儿时的饮食习俗已经成为了那代人共有的记忆。因此,邀请家长进课堂,畅聊平湖小吃,意义非凡。

如笔者在学期快结束时,请来学生家长,开展一次“爸爸妈妈聊儿时美食”的活动。课上,学生家长热情十足,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儿时的风味特产。孩子们听得十分专注。他们时而摇头晃脑,跟唱家长口中的美食童谣;时而口水直流,想象着父母儿时的平湖美食;时而笑声一片,让课堂迸发炫目的光芒。

父母讲堂,将家长的宝贵资源引入地方课程中,不仅丰富了美食的资源,而且延伸了孩子了解美食的空间和时间,更有力地带动了孩子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有力地提高了民风民俗教学的质量。

3.学生展示,感悟民俗韵味

除了名人、父母进学堂,笔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展示。考虑到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师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加入到讲堂中,分享自己的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在学期末,笔者会组织学生开展美食汇报会,展示一学期来发现和搜集到的地方美食,共话平湖的传统文化。接到任务后,课程班的孩子干劲十足。他们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立足生活,挖掘本土饮食资源,并且整理资料,做成课件,并推选其中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课堂上,学生从历史、文化、味道等方面汇报课堂内外发现的地方美食。一个个小组代表准备充分,一组组成果汇报精彩纷呈。学生畅游小讲堂,让学习绘出别样的色彩,更让课堂展现崭新的风采。

学生汇报展示,不仅给孩子带去愉悦感和自信心,而且亲历民俗,开启了智慧,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方式。

民间美食是一扇开启地方文化风景的窗户。而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富含创新元素,正好让学生乐于推开窗户,深切体会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探究系列家乡美食,为继承平湖文化遗产作出宝贵的贡献。

三、基于课后拓展的社会实践

“创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曲。学校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才能更好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平台。因此,切实地实施民俗课程,有效开展美食文化教育,还必须让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发儿童由认知实践转向现实实践,由校内实践转向社会实践,让孩子在社会生活的大熔炉中积极探索饮食习俗的瑰宝,感受这片江南水乡灿烂的历史和璀璨的美食文化。

(一)开展采访行动

陶行知曾说道:“生活即教育。”走出课堂,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孩子运用课堂所学,自主参加社会体验,在现实中提升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育人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开展采访行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平湖的地域美食,激发学生对这方水土的情感。

如笔者在执教完《过端午》后,布置學生采访爷爷奶奶孩提时代过节时的饮食习俗。在长达一周的采访后,学生纷纷反馈祖辈与儿孙之间过端午的异同之处,对端午的风俗的了解又得到了提升。

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采访,会让儿童在体验中亲近美食,追溯历史,并让儿童在接触社会时不断思考,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

(二)开展实地考察

地方课程是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活动不单单局限于校内的课堂,还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完整的活动过程。实地考察作为其中一项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在实地考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丰富内心体验,笔者联合其他课程班的老师,走出校园。针对孩子们生活经验匮乏的现状,借助学校的地理优势,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带领孩子们走进菜市场,亲自接触地方菜肴,了解平湖美食,感受平湖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特产独有的自豪感。

这样的实地考察活动,不仅让儿童走进社会,了解生活,而且结合本土资源,丰富了对地方菜肴的了解,从而提升了民风民俗教学的实效性。

(三)开展课题研究

对于美食民俗班的孩子来说,小课题的研究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并在自发的亲身体验中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将寻找民俗传统内化为自身需要,从而体会民俗的乐趣,促进美食文化更好地传承。

如在执教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就结合这一教学方法。学习立夏文化时,孩子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发现该日平湖各个乡镇饮食习俗不同。于是,学生小组合作,在笔者的陪同下,深入社会,利用多种调查手段,罗列出野菜鹅蛋、立夏饭等节气食物,并对相关风俗的小故事进行相应的整理,写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报告。《立夏美食知多少》《春节年味处处寻》《端午粽子的调查》等,都是孩子们在根据节日进行相关美食调查后所自选的小课题研究。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儿童把课堂中的所思所感运用于生活实践,还让儿童在研究过程中增添更多的色彩,体会到更加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提高对美食民俗的喜爱度,从而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起到更多的积极作用。

课后实践,不仅开拓了知识面,还在快乐体验中提高了社会交际能力,对巩固和深化民俗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实践证明,唯有在课前展开调查,让儿童近距离接触地方美食,初步了解饮食习俗;课上借助调查结果,围绕美食文化,开启体验之旅,把脉民风民俗;课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弘扬地方美食,挖掘民俗内涵,才能带领学生真正体验民俗趣味,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实现以学导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平湖民俗美食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吟荷
民俗节
美食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美食都被玩坏了
平湖秋月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