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锣鼓巷里的一桩血案(三)

2017-03-06张田

北京纪事 2017年3期
关键词:阿氏河北梆子彩霞

张田

文艺作品中的春阿氏案

清末春阿氏一案震惊京城,案情的离奇曲折和主人公春阿氏的命运多舛,都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好题材。因此,以此为主题的文艺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小说、曲艺、河北梆子、京剧、评剧、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算小说《春阿氏》,及戏剧中的《春阿氏》。

春阿氏剧本(1931年)

小说《春阿氏》创作于民国二年(1913),发行于民国三年(1914),是冷佛所著。冷佛何许人也?冷佛,本名王绮,又名王永湘,旗人,早年在《公益报》做编辑,民国初期转为《爱国白话报》的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未了缘》。这本小说是根据市隐先生的日记所改,市隐先生又是何人?市隐先生其实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报人,他名为文实权,是《国民日报》《燕都报》《京师公报》《公益报》的社长,曾著有《西太后外传》《梅福结婚记》《武圣传》《闺中宝》等十余部长篇小说。这部《春阿氏》的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人的轰动,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春阿氏》一书成书的时间与春阿氏一案结束相隔不久,不少人还都对此案记忆犹新;二是作者写道,本书是根据市隐先生的日记所出,书中所写到的重要人物都实用了真实姓名,并用还大量引用了原供词及奏折中的内容,让人觉得非常真实、可信;三是书中公布了一些报章中从未发布过的新线索,增加了此书的神秘性;四是书中的故事更加生动完整,更禁得起人们的推敲,尽管作者一再强调此书是小说体例,但人们更愿意相信书中的故事才是春阿氏一案的真相。故事讲的是:

春阿氏与其表姨家的表弟聂玉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春阿氏之母阿德氏嫌贫爱富,将她嫁于文光之子春英。婚后春阿氏过得并不幸福,丈夫春英不仅不体贴她,而且还常常与她打架。大婆婆托氏虽然是春阿氏的姨母,但也常因春阿氏干活手脚不麻利责骂于她。二婆婆范氏更加难以伺候,她因春阿氏看出自己与普云之间的暧昧关系后,常常讥讽刁难于她。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二十七日,春阿氏与婆婆托氏一起去行人情,恰巧碰上表弟玉吉,玉吉见春阿氏在文家如此受气,决心要为表姐报仇。晚间春阿氏与公公文光及春英的妹妹二正一起回到家后,她在厨房洗脸,突然看到身后人影晃动,看着似乎是玉吉,春阿氏心想不好,赶忙回到西屋,正看到玉吉要杀春英,春阿氏在与玉吉争刀的过程中,被刀打伤额头。正在迷糊之时,玉吉手起刀落将春英杀死,春英死后,玉吉又要杀范氏,春阿氏想着深夜丈夫被杀,无论如何与自己脱不了干系,干脆自杀,这才跑到厨房投缸,但由于春阿氏投缸声音太大,全家俱被惊醒。玉吉一看情况不好,连忙从厕所的墙头翻出,逃回了家中。玉吉逃走后,春阿氏被逮到左翼公所,其后又经过提署、刑部、大理院层层司法机构的审理。春阿氏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心迷误伤春英,而表弟玉吉也几次想到官府自首,但唯恐连累春阿氏落下个“不贞不淑”的名称。刑部衙门为了让春阿氏认因奸杀夫的罪名,无论是对她进行诱供还是严刑逼供,春阿氏都说是自己所为,审到最后春阿氏只说情愿抵命。玉吉逃出京后,一直隐匿在天津一家客栈之中。玉吉得知春阿氏为了不供出自己而绝食求死,心痛不止,自此一病不起。幸遇一位名为王长山的商贩对他照顾有加,才慢慢得以恢复。一次玉吉到王长山屋内找书,恰好发现其包内装有许多与春阿氏案件相关的文书和奏折,始知长山非商贩也。王长山告诉玉吉,其乃是天津名侦探张瑞珊,曾驻京三月调查此案,后获其中真相,因可怜春阿氏与玉吉的遭遇,故意将大理寺的奏折留给玉吉看……春阿氏定案后,移送入法部监狱永远监禁,不想数日后春阿氏便身染瘟疫,不久就惨死狱中。玉吉得知春阿氏死讯后,自缢于春阿氏墓前。

这部小说的成就不仅在于它揭示了清末黑暗的司法制度,而且凄美缜密的故事情节也令人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这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京味文学读物,它与《儿女英雄传》《小额》《北京》等等清未民初创作的京味小说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反映了当时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传达出了北京文化的韵味。

以春阿氏一案为内容的戏剧,也有不少剧种。最早改编成戏的,是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兴起了表演时装戏的风潮,所谓时装戏就是演员穿着当下的服装,表演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剧目。这出《春阿氏》就是河北梆子时装戏中的早期作品,此戏又称《冤怨缘》,是致力于戲剧改革的改革家,京剧、梆子名旦田际云所主演。

田际云在《春阿氏》一剧中,亲自扮演春阿氏,在当时影响很大。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京津的河北梆子剧团,还曾经演出过此剧。在天津南市聚华剧场,由复兴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由著名河北梆子演员张艳云扮演春阿氏,不仅有布景,还宣传娶亲时“真轿上台”,轰动一时,可见这个戏的影响之大。

春阿氏唱片

1916年3月由京剧著名青衣吴彩霞,将冷佛所著的小说《春阿氏》,搬上了京剧舞台。这位吴彩霞(1880-1938),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吴巧福,在京剧初兴时,曾搭三庆、春台等徽班的著名旦角伶工。吴彩霞,工旦行中的青衣,曾受业于陈德霖,皮黄、昆曲都演得好,嗓子圆润、高亮,善于做表。欧阳予倩介绍说:“(民国初年)吴彩霞到上海,一时很红……上海人喜欢听二黄青衣实在是从彩霞起。”1916年吴彩霞在上海很红,故此便联合一批好角,根据上海观众求新求异的爱好,创排了这出新戏。这部戏剧初登舞台就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光,这不仅是因为有吴彩霞(饰春阿氏)、周信芳(饰玉吉)、欧阳予倩等好角的精彩演出,更是因为春阿氏多舛的命运,及她与表弟玉吉之间唏嘘的纯洁爱情。这部京剧由于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观众们对春阿氏一生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文家人虐待、诬陷春阿氏,及司法部门的黑暗感到万分愤慨。

猜你喜欢

阿氏河北梆子彩霞
阿氏芽孢杆菌MB35-5解硅能力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埋管失稳分析的阿姆斯图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条件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浅谈
比梦想还远
浅谈河北梆子的历史演变
蒙彩霞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