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消费

2017-03-06韩旭

北京纪事 2017年3期
关键词:万金建文门头沟区

韩旭

黄建文:绿色环保一家人

黄建文,47岁,北京生人,北京市门头沟区国家税务局工作。在生活中,黄建文全家贯彻低碳生活理念,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生活中常常发生节俭而有趣的小故事,他们践行了别样而文明的生活方式。

黄建文一家

“门城无处不飞渣,盛夏时节炭火斜(xiá)。日暮街巷传烤串,隐患散入百姓家。”如果唐代诗人韩看到门头沟区盛夏时节的街景,恐怕“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词就要如此改写了。每年一到盛夏,门头沟区大街小巷、社区空地就会冒出大量烧烤摊点,而且每家的生意都颇为火爆。这些摊点可谓星罗棋布、见缝插针、狼烟四起、硝烟弥漫。你不得不感叹:“炭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这段话摘录自2012年黄建文在门头沟区科协举办的为全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建言献策的活动中提交的调查报告。这篇题为《日暮街巷传烤串 隐患散入百姓家——门头沟区街边烧烤问题治理建议》的论文,在当年的建议征集活动中获得了门头沟区二等奖。论文中,黄建文详细描述了街头路边烧烤乌烟瘴气、污染空气的问题,以疏导结合的辩证角度,提出了教育引导消费者远离街边露天烧烤,引导烧烤商贩规范操作、健康经营的综合性治理方案。

对于露天烧烤,黄建文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拒绝,而是呼吁更多的人远离。面对盛夏时节一处处升腾而起的烧烤浓烟,黄建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在思索,这些路边烧烤多污染环境啊,但要这些围坐在露天桌边大快朵颐、高谈阔论的人群一下子警醒离去,又不现实。如何才能让人们引起重视,如何振聋发聩呢?经过思索,黄建文想到了把揭示露天烧烤存在卫生状况堪忧、威胁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作为切入点。但是黄建文自己人单势孤,如何顺利完成调查呢?

看着丈夫的焦急心思,在高中做教师的付丽敏给了丈夫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付丽敏也是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拒绝私家汽车,用不养车省下来的钱举家旅游就是夫妻二人的共识。几年来,呼伦贝尔草原、云南石林、海南三亚、西藏布达拉宫、新疆喀纳斯都留下了一家人的足迹。

这一次,付丽敏积极协调所在高中几位学生的家长,组织了几名热心公益的高中生,和黄建文一道开展调查工作。大家从摊点现场、上游市场出发,通过卧底暗访、明察走访等手段,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揭示了路边烧烤极为恐怖的卫生条件,甚至包括其食材鱼目混珠的问题,内容翔实、有理有据、建议可行、令人信服。这篇凝结了大家心血和努力,承载了黄建文夫妇希望的论文,获得了当年门头沟区科技交流学术月论文评比二等奖。

调查论文最终获奖,给予了黄建文一家人及参与的学生以极大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的绿色环保、绿色消费意识变强了。2014年夏天,黄建文一家到黑龙江和内蒙古旅游,在哈尔滨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儿子黄海威在作文《半个菜》中是这样记述的: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黑龙江和内蒙古旅游。抵达哈尔滨的第二天中午,全家人走进一家东北菜馆吃饭。

我们选了一张靠窗子的桌子坐下。妈妈拿起菜单开始翻看,我随意打量起饭馆的环境。我忽然感觉老板手里端的盘子有点不对劲儿。哪里不对劲儿呢?大!盘子比北京一般饭馆的大多了,特别显眼。盘子里的菜也盛得很满,估计比起北京来,菜量要大一倍!

“爸爸,这儿的盘子可真大!”我感叹道。

“是呀,东北人真是实在。”爸爸说。

“什么叫实在呀?”我不太明白。

“盘子这么大,菜量也这么大,还不实在吗?”爸爸解释道。

妈妈看着菜单说:“我们要一个东北乱炖、一个木樨肉,一个地三鲜吧。”

“这儿的菜量大,三个菜我们吃不了。”爸爸提醒妈妈。

“可是,我也想多尝几道地道的东北菜,品品正宗东北菜的味道呀!这儿可是正宗的东北地界,明天早晨我们就坐火车去海拉尔了。”妈妈说出了她的想法。

难题出现了。怎么办呢?

我突然眼前一亮,说:“我们能不能要半个菜呀?”

爸爸妈妈一听都乐了,要我和老板商量。我一听,心里一阵紧张。

过了一会儿,老板过来让我们点菜。我鼓起勇气,说:“我们想要东北乱炖、木樨肉和地三鲜,能不能都要半个菜呀?”

“啥玩意儿?半个菜,干啥呀?”老板吃惊地问。

我看着老板,认真地说:“我们想多尝几道正宗的东北菜,我们昨天刚到,明天又要走了,可您这里的菜量大,我们吃不了三个菜,剩下太浪费了。学校教育我们开展‘光盘行动,把盘子吃光,不浪费粮食。”

老板一听,爽快地说:“行,我叫厨房给你们都炒半个菜,收一半的钱!”说完就奔厨房去了。

妈妈微笑地看着我,称赞地说:“威威真行呀!”

我想了想,说:“东北人真是实在呀!”

“什么叫实在呀?”妈妈不太明白。

“跟老板要半个菜,老板就答应了,只收一半的钱,还不实在吗?”我学着爸爸的口气说。

全家人都笑了。

2014年,儿子黄海威呼唤“空气更清新,天空更湛蓝”的作文《微微的梦想》,获得了“东方少年·中国梦”第二届新创意中小学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北京市文联副主席陈世崇老师评价道:“作者很有想象力,构思巧妙。从‘我——一个叫‘微微的PM2.5微粒的角度,观察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环保问题。”同年,黄建文和付丽敏共同撰写的论文《打造绿色交通 梳理低碳门城——门头沟区新城区慢行交通系统改进建议》,荣获区科协举办的科技交流学术月论文评比一等奖;2015年,黄建文家庭在门头沟区妇联举办的“寻找门头沟区最美家庭”活动中,荣获了“最美家庭”称号,并在活动展示晚会上登台展示,他们表示将继续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门头沟区文明办)

王海丽:每月只丢弃一斤垃圾

王海丽,1978年5月江西生人,自2010年参与绿色环保公益事业。漂亮的她自称是“两个儿子和一个老公的妈”。但她不是一般的主妇,在环保方面,她有着突出的贡献。“现在我们家每月差不多扔一斤垃圾。”王海丽十分平淡地说道。但这个数字让记者听来既震惊又怀疑——这怎么可能,一家四口人一个月才扔一斤垃圾?可当记者听完王海丽有关垃圾分类的具体处理措施,记者的怀疑被一扫而空,剩下的唯有震惊与敬佩了。

网购来的包装纸盒、纸箱,海丽会精心地去除上面的胶条,把纸箱清理干净,寄回网店或者送给附近的农场再次使用。3年以来,对于含金属的利乐包,海丽总会取下上面的塑料瓶盖,把饮料盒平摊成一张一张地储存起来,准备把自己和朋友们收集的利乐包统一送往专门的回收机构。塑料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就连电子垃圾她也上网找到了回收机构。“想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你要学会拒绝。这是我这些年消费总结出来的经验,消费者是可以主导垃圾的产生,关键是,你要有在消费时对可能产生的垃圾说不的意识。例如你购物所有的包装袋都用自己的,像买点心,你可以买散装的,这样包装材料的垃圾基本就没有了。另外一种你不得不面对的垃圾是厨余垃圾,但你可用堆肥的方式把它们处理掉。”王海丽说,“还一大类是网购垃圾,这些垃圾可以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把网购的包装材料拿给家附近的快递公司,这些快递公司有包装材料的需求,这样将要废弃的包装材料又有了重新利用的机会。”

曾经从事布艺工作的王海丽认为旧衣服的用途非常广。毛衣可以拆成毛线制作地毯,而每一寸旧布她都会妥善地利用——缝成钱包、垫套、袋子等有用的东西。她说缝纫机是她的“利器”,而且做出来的物件送给朋友也是“很珍贵的礼物”。海丽家顶层的储物间里,大包小包地放着小孩儿的旧衣服。海丽指着一包衣服说:“这包衣服一看就不是我们家的,因为我们家没有小女孩儿。”朋友们知道她有办法把衣服捐给儿童慈善机构,所以纷纷把自家整理的小孩儿衣服送给她。

王海丽

朋友送来的不仅有衣服,还有各种各样的垃圾,都等待着与海丽家的垃圾统一回收处理。海丽格外擅长劝导朋友们加入环保事业,经常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人家就已经变身为环保主义者了。她教朋友们堆肥、赠送堆肥桶。她还曾经在儿子的学校里分享垃圾处理经验。到最后连学校的老师都不时让海丽幼小的儿子拖回来两包可回收物。

“最开始老师送来的牛奶盒有点脏,但后来越来越干净了。”海丽认为可回收物不是垃圾,不应遭到厌恶,所以它们首先应当是干净的。海丽并不排斥其他人把她家当作“垃圾场”。她很高兴自己的环保公益行为感染了那么多人,她说:“每一点小进步,对于这个社会来讲都是大进步。”当我问到海丽:“你难道不觉得麻烦吗?”她笑了笑说:“不麻烦。人一旦懒惰就非常危险,它会让你丢失爱心、忘记对社会的责任。”

为了减少垃圾的总量,海丽几乎从不给孩子购买带包装的零食,而是自己烘焙各种各样的点心,既好吃又不浪费。她家的纸巾已经很久没有人抽过了,就连儿子生病流鼻涕用的都是消过毒的手帕。海丽出门会随身带着饭盒,以便随时买面包、打包剩饭。为了节水节能,孩子洗完澡的水用来拖地,而空调一个夏天都没怎么开过。

多年以来的绿色环保生活教给海丽许多理念,例如以身作则,不抱怨别人为什么没有首先作出改变。她说:“人活着总有活着的意义,如果人活着单纯为自己,那这个意义就太渺小了。”听了王海丽的话,记者十分感动,也许我们不能像她那样把垃圾处理做得尽善尽美,但如果能以她为榜样,也能有一点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的意识,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绿色、美好。

(北京市环保局)

趙艳玲:村中的环保模范

赵艳玲,1968年4月北京生人,东黄垡村的妇女主任,卫生监督员。作为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多年来,赵艳玲把营建“绿色家庭”作为家庭建设的主要目标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也是礼贤镇东黄垡村赵艳玲的一句响亮的口号。

赵艳玲和礼贤镇东黄垡村里的其他老百姓一样,一直积极提倡绿色环保。“生活在绿色盎然的环境中,我们的心也会变得绿色”是赵艳玲心中的环保理念。几年来,她在家里洗衣物、洗浴时,尽量使用香皂、药皂、洗衣皂等,在清洁餐具卫生设施时都选用无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洁剂。她通过自己使用的效果和经验,经常向亲戚朋友及周围熟悉的人讲解如何使用环保型卫生洗涤用品。赵艳玲家当初房子建成装修,为防止化学污染,坚决不使用甲醛、苯、反射性超标的装修材料。她总把家里打扫得整洁有序,虽没有闹市广厦的豪华,却有小楼庭院之幽雅,门前花园零零碎碎地种着很多小树,在屋内主要是放些小盆栽,这样既不占地方,而且还能美化家里的环境,净化家里的空气。

赵艳玲常在房前屋后栽种各样花木,一年四季争芳斗艳,引来许多鸟儿于树间欢唱飞跃,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只要到过赵艳玲家的人都会为她家中优雅、绿色的环境所吸引,因此周围邻居也特别喜欢到她家来玩,既可以欣赏美丽景色、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聆听赵艳玲传授栽培花木的心得。她还鼓励邻居在各自的房前屋后多种些花木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同时她还无偿为别人提供花草,并在栽培技术上予以指导。除了把自己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栽种得绿意盎然,赵艳玲也不忘庭院之外的村径,每天勤于打扫,保持一尘不染。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就不忍心在路上乱扔脏物和废弃物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营造绿色家园的同时,引领着整个小区的绿色家庭创建,形成保护环境、绿化空间,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赵艳玲也是村里的环保监督员,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仅仅自己一家创建成绿色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成员都拥有了绿色观念,那么整个社会才会更文明、更和谐、更环保健康。如何做一名绿色使者,把“绿”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身为环保监督员,她对小村里及居民家庭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及时改变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行为,从而保证了节能减排、换煤减煤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每年举办科普进村活动中,她带头给各个家庭、村民发放购物环保袋以及相关环保书籍、废旧电池回收箱,还向居民发出绿色消费的倡议。她不但把家里的废旧电池放到电池收集点,还把废旧手机电池送到手机电池回收箱。作为村干部,她不仅自己给居民做环保讲座,给村民开展节能减排等知识讲座。每年她还和邻村、其他社区一起举办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电子屏、村大喇叭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赵艳玲总是很谦虚地说,她在丰富他人环保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最终强化了大家创建绿色环保家庭的意识观念。

“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每天不断地积累,效果就出来了。这几年下来,我发现村里人的卫生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村子也越来越干净,一到夏天家家绿树成荫。”我们相信,赵艳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然会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来参与绿色行动,坚持绿色消费,我们新农村环境建设一定会越来越美,我们的社会必然更加美丽、和谐。(大兴区文明办)

万金伶:为人师表的绿色模范

万金伶,1974年8月怀柔区生人,怀柔区第一小学教师。自2008年4月至今,参与环保绿色公益事业长达8年,她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生活中的点滴资源;将厨余垃圾做成肥料,化腐朽为神奇;栽种各种绿植,营造优美健康的绿色环境;身为教师,大力宣传环保公益,将绿色公益的概念传播到孩子的心中。

在万金伶的家里,能重复利用的水肯定是不会白白流走的。洗菜的水浇花;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看吧,周末洗完衣服,厕所里的水桶、盆里都是水。她母亲更有办法,在洗手池的下边放一个大水桶,净水用过之后直接流到桶里,没有一滴水直接从下水道流走……随手关水、关灯早就成了万金伶家的习惯,每天出门时,连WiFi的电源都要关掉。她看到教学楼里大白天开着灯也会伸手关掉。

报纸、塑料瓶子、易拉罐被她整齐地堆放在地下室里,碰到收废品的小贩就交给他们,虽然没有几个钱,但总给它们一个合适的去处。最值得炫耀的应该是万金伶对厨余垃圾的处理:蔫菜叶、土豆皮、骨头、鱼刺……她把厨余垃圾放在一个食品袋子里,成了积肥袋,家里阳台长期放着堆肥桶。待到厨余垃圾沤成肥料,万金伶和她父亲一起把这些有机肥料埋到葫芦、南瓜秧下,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美味。

旧毛衣,扔了可惜,放在那里占地方。于是,万金伶把它们拆了,用钩针做成了椅垫、沙发巾、毛袜子、杯子套……不仅资源再次得到利用,还保留了对旧物的回忆。

赵艳玲

废包装,换个方式出现。花盆的底托是心形巧克力盒、生芽菜的盘子是水果包装、小笔筒和小垃圾盒是薯片包装、存钱罐是酸奶盒子上裁了个口子……万金伶说虽然都是废弃的包装材料,却透露着自己小小的创意。

万金伶反对燃放烟花爆竹,马路上燃放过后的组合烟花的炮筒子却让她捡了回来。放在爸爸的小店门口,成了老人们聊天的座椅。最得意的当然是象棋桌了,一个大炮筒子,放上一块方方正正的玻璃,画好楚河汉界,一天到晚,围着的人不断。

教室、家里,都养着万金伶的各种绿植。自家楼下,一小部分绿植坏掉了,她给那里补种了几株百合、黄花……身处这样的环境,大家自然心情愉快。“绿植不一定有多名贵,但是等待着一株株小苗长叶开花,绝对是件幸福的事情。”万金伶说道

万金伶父亲在老家的小河边,开了一小块荒地,只要有空,万金伶就到那里去除除草,浇浇地。她从网上买来荞麦籽,第一年就种植成功,开出漂亮的荞麦花,引得路人驻足,来往的老农民都说:“多少年没看见过荞麦了。”万金伶兴致勃勃地说道:“秋后,好几个人来向爸爸讨要荞麦种子呢。”

万金伶是一名教师,宣传环保也是她的职责所在。她时时向孩子传播着节俭环保理念,像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废品循环使用等绿色理念,她都谆谆教诲。工作以来,她带领孩子们测量过水龙头泪滴的浪费量,栽过树,写过树牌,做过保护环境的宣传语……现在孩子们用的听写纸都是上一年级孩子的废旧作业本。毕业走时,孩子们说:“留给弟弟妹妹吧,我们也是用着前辈的呢!”

我从不要求学生包书皮,尤其是塑料皮,因为我觉得书本身就有皮,我们好好爱护就行了。当然为了爱惜书本,我也倡议用其他的包装纸包书皮。万金伶最后感慨道:“我觉得环保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素养、生活情志的问题,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能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水、食物、纸……让它们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能量造福人类。”

(怀柔区文明办)

李翌:坚持绿色消费的“90”后

李翌,1993年3月北京生人,北京往事公益组织成员,北京清黏志愿者,参与环保公益事业长达5年之久。李翌认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購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他认为绿色消费,也是一种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对绿色消费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李翌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宗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践行着绿色消费理念。“我就是一个倡导绿色消费的人,我的绿色消费理念就是从简单做起,从点滴做起。有很多人觉得绿色消费很麻烦,我不这么认为。其实绿色消费就是平常购物的时候不用或者少用塑料袋,尽量买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消费品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简单的小事。”李翌深有体会地说。

作为北京往事公益组织的成员,北京清黏的一分子,李翌受到这个环保公益组织的影响,在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消费行为,保持一个良好的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习惯。例如李翌在自己没带购物袋的时候,购买散装物品都会选择最大的包装袋,这样可以一次性节省不少的包装材料。而一旦这些大的包装袋、塑料袋被带回家,他还会循环使用,直至最后不能被用作购物袋,他还会把它们当作垃圾袋再利用一次。“其实我现在很少去购买一次性产品了,因为这些东西不利于环保,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另外,我现在要是有计划地出门采购,都会带着自己的布质购物袋,不仅结实耐用,关键是,从根本上杜绝了塑料袋的使用。”李翌深有心得地说,“家里买的电池都是可充电电池,这样循环使用不仅节约花费,而且减少了电池对土壤的污染。还有家里使用的照明灯,都是LED节能灯,照明效果特别好,关键是省电,节约了资源。写字用的笔,我通常是一根笔买许多笔芯,避免使用更多的塑料。”

作为90后,李翌在一些年轻人的消费上也时时注意保持绿色消费习惯。例如年轻人爱去泡的咖啡厅,李翌每次去都自己带杯子,尽量不用咖啡店的一次性纸杯。还有年轻人钱包里的各种卡,李翌说他办卡,能办虚拟卡就办虚拟的,尽量避免塑料的使用。他说,实际上绿色消费更需要80后和90后的支持,因为年轻的群体是现今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舍得花钱。如果每一个年轻人心中都有环保绿色消费这根弦,那么给社会带来的环保效果一定是巨大的。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在绿色消费上,我可能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这些小事积少成多,也会变为大事。我会继续坚持我的绿色消费习惯,从简单做起,从点滴做起。”采访最后李翌如是说。(北京清粘)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万金建文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安全家书”抵万金
洞庭秋月
冼建文
Long-Time Dynamics of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Coupling Beam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成果展示
北京市门头沟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oppler shift for high-speed rail scenario①
当代书画名家
——李建文